“香港狗”风波刮起时,孔先生的知名度也达到了他的巅峰期,网上的帖子每天以千万计,且泾渭分明,挺孔和倒孔的大约各占五成。其中有一条帖子是这样写的:“林肯说,过了四十的人要对自己的长相负责”,对于这样无厘头的话语,本不该过于关注的,可是,我的好奇心硬是给这句来路不明的话给搅动了,恰好这时候“孔和尚有话说”正在热播中,于是我就视频了一下这档节目,这一看,感觉是孔先生和原来的形象有点对不上号,当然,我说的形象不是长相,而是一个人在我心中的地位,简单地说就是孔先生的言谈不如他的文字,虽然语言还是犀利的,但是其中缺了文化的内涵。
现在社会上很有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连节目的起名也不能例外,像“某某有话说”这样的形式就很泛滥,什么“李敖有话说”,“王海有话说”,“工人有话说”,“老娘舅有话说”等等,什么都可以有话说,令我辈无语。我相信在许多领域,雷同都是大忌,因此当看见“孔和尚有话说”这个俗不可耐的节目名称时,我也只能再次选择了无语。
节目的内容暂且我就不去褒贬了,毕竟电视是大众媒体,面对亿万观众,要适应多数人的习惯和趣味,何况还有个收视率的问题要考虑,再者节目的议题是社会热点,国内外形势之类,文化内涵的缺失本在情理之中,无需苛求。但问题出在与孔先生一问一答做节目的美女,其文化水准之低,出人意料。该节目有一环节是与网民互动,由美女即时念网民的帖子,孔先生做点评或者发挥。由于是即时,当然也就无从事先准备了,美女经常因为不认得字而卡壳,不得不停下来等孔先生给她解围,像“如丧考妣”中的“妣”, “溘然长逝”中的“溘”,“器皿”中的“皿”,“截访”中的“截”字,有时候一段几行字的帖子竟然有四五个字不会念,这种现象出现在一个收视率很高节目中,是相当令人难堪的。
我无意给人贴上有文化和无文化的标签,做事讲究协调和平衡,本是我们中国人的追求,与北大文学教授同台做节目,起码的素质和水准还是需要一些的吧?如果连基本的中国字都认不全,两人文化底子严重失衡,非但不会使孔先生显得更有文化,只会将整台节目层次降低,事实也确实如此,思想是需要刺激才能迸出火花的,孔先生面对一个无法刺激其思想的谈话对手,只能搞一言堂了,这也就难怪他会说出“南方报系是汉奸报系”,“新华社是汉奸社”这样谩骂式的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