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酸性体质与疾病”,有两种相反的观点

走走看看: 走光明的道路, 看美好的风景, 过幸福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酸性体质与疾病”,有两种相反的观点。

哪个比较有道理,或者都有偏颇?

==============================================================

酸性体质与疾病——让健康生活方式主宰我们的生活!

“酸碱体质”导致“疾病”的学术之争,旷日弥久,一度左右着人们的思维,让关注健康的人们不由得随之左右摇摆,不知道应该信赖那种学说,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善待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活得更加健康和长寿。

其实,有关“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这一学术观点早已被诸多医学专家以及营养学专家以强有力的数据得以应证。瑞典化学家,营养学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r Ragnar Berg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研究得出结论——人的身体的酸碱比例直接影响到健康,尤其容易导致糖尿病。身体需要保持弱碱性水平的PH7.35 - 7.45,才能够对抗疾病和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如果人体一旦成为酸性体质,那将是“百病之源”。但是,由于人们出于各自的不同目的,这样的科学论证近来却被妄加评说,备受攻击。

美国“信心药业”本着澄清谬误,提高人类对科学常识的正确理解为理念,再次呼吁全社会意识到:“酸性”意味着“危险”、“碱性”意味着“健康”,还大家一个正确的科普认识!

没错!人体内的酸性和碱性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在自然健康的状况下,我们的身体通常呈现弱碱性,也就是说,血液酸碱度(PH值)通常维持在 7.4左右。人体在不停地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地摄入和产生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正常情况下,酸碱物质在体内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体会对其进行及时的 自我调节,以保持血液的pH值恒定维持于7.35~7.45范围内。但是,以上观点的前提是当人处于自然健康的状况,人的自我调节机能发挥正常功效。但是,一旦食入过量的酸性食物,久而久之,由量变转化为质变,人体的酸性开始在不同的脏器器官中沉积,人的自我调节、平衡状态也将失去应有的功效,最终导致“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器官功能,致使体内废物堆积、机体负担加重。轻微的酸性体质会使人易疲倦、乏力、头疼、食欲降低、失眠、抵抗力下降。当酸性物质累积过多,我们的身体不堪重负,就会导致疾病产生,如便 秘、过度肥胖、消化不良、皮肤病、内分泌失调等,严重时,还可能患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病变。总而言之,酸性体质让人们未老先衰,皮肤松弛,皱纹增加,记忆力 减退,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以下我们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四大最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来阐述酸性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酸性体质与糖尿病】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权威通报:全球糖尿病患者约3.5亿,位列疾病第三位。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病症。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

细胞喜欢弱碱性的体液,即喜欢弱碱性体质。如果是酸性体质,细胞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导致器官不能正常工作,这才 是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现代细胞学认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譬如胰岛细胞在酸性体液中,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就形成了糖尿病。因为在酸性体液中,蛋白质的带电状态发生了变化而改变了它的代谢行为,胰岛素也是蛋白质,酸性体液对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酸性的生活环境,使胰岛细胞遭到损坏,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那么体质为什么会变酸?没变碱?

造成酸性体质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体过多的摄入酸性食品,如肉类、家禽类、鱼类、乳制品蛋类、谷类等,它们被消化分解后,在体内留下氯、硫、磷等酸性元素。 而蔬菜、水果属碱性食物,它们被消化分解后,在体内留下钠、钾、钙、镁、铁等碱性的矿物质。不过,很多蔬菜采取大棚种植,缩短了生长时间,使之不能充分吸 取土壤中的养分和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其矿物质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大打折扣。再者,农药、化肥、生长素、保鲜剂等,也破坏了它们的营养结构,使之不能起 到足够的中和酸性物质的作用。

糖尿病不是胰脏与胰岛细胞本身有问题,而是血液和体液变酸了。胰脏里的PH值的平衡改变了,变酸了的体液影响到了胰脏细胞的正常功能,影响到胰岛素 的正常效率。随后,日本科学家也随之用科学研究证明:PH值每偏酸0.1个单位,人的胰岛素活力降低30%!

所以在酸性体质中,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都是必然的,病变就这样产生了。


【酸性体质与癌症】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权威通报:癌症仍旧是全球一个主要死亡原因,位列疾病第二位。在2009年造成780万人死亡(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3.5%)。而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计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将超过1310万。

谈癌色变,美国医学家通过科学验证:人体每天大约产 生10000个左右的癌细胞,但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症。而当人体体液PH值为6.85-6.95时,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而癌细胞的活性却大大加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抵抗能力下降,此时癌细胞大量增加,当体内癌细胞数量达到10亿个时,癌肿瘤就有一公分大小,那时人就会有感觉了,疲倦、食欲差、贫血、消瘦。另外癌细胞产生的毒素L50也是酸性的,它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并使人产生剧烈的疼痛。

癌细胞转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癌细胞必须与血管壁连接的分子结合,而这种结合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能进行。日本著名医学博士 柳则文です 曾针对100位癌症患者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参加调查的100位癌症患者的血液全部呈酸性!

2007年4月份瑞典科学家一篇题为《丙烯酰胺:食品中的致癌物》论文惊动了全世界。瑞典科学家在文章中指出,淀粉类食品经过12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加工后,其中含有的丙烯酰胺会大大超出安全标准,长期食用者可导致癌症。而丙烯酰胺经过高温,派生出氨甲基衍生物,呈强酸性。

这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因为按照瑞典科学家的理论,西方人所吃的日常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片、蛋糕甚至是烤面包片都成了致癌食品。如果这些食品统统不能食用的话,恐怕西方人只剩下喝粥的份儿了。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像麦当劳一样的快餐店,如果炸薯条被禁卖的话,恐怕会损失近一半的销售额。文章发表后,美国的研究人员立即对瑞典科学家的结论进行重新论证,结果令美国人十分失望,他们重复出了瑞典科学家的结果。而与此同时,英国科学家 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曾有科学家给一组癌症患者做过试验:给这些癌症患者停止进食一切肉食,以素食为主,并大量补充功能性碱性食品——大麦若叶青汁,一段时间后,这些癌症患者体内的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给这些癌症患者补充的食物中并没有任何抗癌剂,可是为什么肿瘤会缩小呢?—— 因为这些人的体液环境得到了改善,由高度酸性开始向碱性的方向改变,一个重要的问题:癌细胞只有在酸性环境下才会繁殖活跃,碱性环境并不适合它的生长。

由此可见,改善血液的酸碱环境,对于预防癌症、改善并辅助治疗癌症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酸性体质与心脑血管疾病】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权威通报:心血管病导致1750万人死亡。每年有760万人死于心脏病,570万人死于脑卒中。预计到2020年,全球因心脑血管疾病(CVD)死亡人数将达2500万人。它已经跃居第一位的死因。

心脑血管病是由于本身属于酸性体质,平日生活中情绪的不稳定,饮食不当,导致内环境的紊乱,体内产生酸性的沉积,给体内代谢带来不良影响,也就是说人体内代谢失调,酸碱不平衡所引起的疾病。那么,酸性体质与心脑血管疾病有什么关系呢?一般来说,酸性体质的人比碱性体质的人的细胞功能代谢比较差,同时他生命的 功能也减退,容易造成血液粘稠,特别是血流速度减慢,所以说酸性体质轻的时侯,多半是腰酸背疼,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开始人们都忽视了长期的处于酸性状态,特别容易造成很多的疾病,也就是我们所要说的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我们知 道我们所吃进去的食物和代谢的产物都是酸性的,所以,就造成机体酸化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有学者分析,体液酸碱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通过引起血液的渗透压改变,造成血液水分减少,使黏度上升。渗透压的大水是由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所决定的,与颗粒大水和化学性质无关,而体液酸碱平衡水平的下降可能会造成体内矿物质的流失,但这一流失的变化也造成渗透压的变化,为维持血液渗透压血管内的水会进入组织液,使血液黏工上升。

血液黏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的重要指标,正常的血液黏度是保证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一旦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内皮细胞、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在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使血管狭窄,血液流动会进一步减慢,这样机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就会减少。同样,细胞黏度升到 一定程度时,若再合并高血压、动脉碱化等疾病,则会导致脑血栓形成。

所以说酸性体质是形成心脑血管病的土壤,对心脑血管病的危害很大,改善酸性体质是远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碱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

【酸性体质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疾病,这也就是造成补钙产品满天飞的原因。因为牛奶乳制品中钙的含量很高,连美国政府也大力提倡民众喝牛奶补钙。然而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骨质疏松发病率高的国家,恰恰是那些现代文明发达、乳制品消费量也很高的国家!而相反的人们以五谷杂粮为生的所谓"落后地区"人们的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反而很低。这个问题也只有从体质酸化中才能找到答案。

骨骼吸收钙质也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人体内的造"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来完成。人体内的"造骨细胞",专门负责制造胶原蛋白,让钙质附着上去,形成新的骨细胞;人体内的"破骨细胞",负责破坏陈旧的骨细胞,将老化骨头里的钙质以酸或酵素溶解。人们由于大量食用高蛋白质的强酸性食物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致使体质酸化,也会造成破骨细胞分泌的酸性物质大量堆积在体内,而酸性的缺氧环境又会加剧破骨细胞的活性,这就是造成现代人骨质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美国医学博士苏珊布朗在2000年"国际医学综合"杂志第六期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指出,人身体中破骨细胞分泌物的酸性每增加0.2个单位,人体的骨质流失速度就会增加500%~900%!现代的各种研究发现,酸性体质所导致的疾病不仅限于如此上面的四种,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是给他们做个总结的时候了。


酸性体质与各种疾病的关系以及发病机制
 病症 发病机制 
1糖尿病 日本医学界有研究表明,人体的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会下降30%。而胰岛素的活性下降又加剧了人体代谢紊乱,使体内酸性物质进一步增加,体内酸碱平衡进一步恶化,由此造成的恶性循环,就是让血糖的利用率不断下降,糖尿病日渐严重。
2癌症 日本东京都立卫生试验所著名医学博士柳泽文做过一个实验:找100个癌症患者抽血检查,结果他们的血液全部都偏酸,也就是说:100%的癌症患者是酸性体质。如果说诱发癌症的外部环境与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是引发癌症的种子的话,那么酸性体质就是癌细胞增殖的温床。研究发现,癌细胞很难在碱性环境下存活。只要将你酸化了的体质改变成弱碱性体质,癌细胞就会自然地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杀死。
3心脑血管疾病 体液酸碱水平的下降可能是通过引起血液的渗透压改变,造成血液水分减少,使黏度上升。一旦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内皮细胞、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在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使血管狭窄,则会导致脑血栓形成。
4骨质疏松 由于大量食用高蛋白质的强酸性食物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致使体质酸化,也会造成破骨细胞分泌的酸性物质大量堆积在体内,而酸性的缺氧环境又会加剧破骨细胞的活性,这就是造成现代人骨质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人身体中破骨细胞分泌物的酸性每增加0.2个单位,人体的骨质流失速度就会增加500%~900%!
5易滞留毒素进入我们体内的食物在分解时会成为酸性,所以需要体内钙、钠、钾等碱性物质中和,尤其是钙离子。而当血液和组织液受到污染时,钙离子就会偏离,酸毒就会一直留在体内成为酸性体质,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6食物敏感敏感与过敏不同,虽然也会起疹子,喉咙会有痰,会出现腹泻,不过不像荨麻疹、流鼻水、拉肚子那般严重,需要立即就医治疗,食物敏感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吃了会出现,不吃就没事,这种情况常是营养不均衡造成。
7过敏体质 过敏与免疫力降低有关,而免疫力又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吃太多含酸性矿物质的食物时,易造成酸性环境,降低肠道的穿透功能,很容易造成肠道发炎,引发免疫细胞误以为有害物质侵入,立即给予回应,而发生鼻炎、气喘、眼睛痒等过敏现象。
8对皮肤的影响 偏酸的体液使皮脂腺的状态受到破坏,失去了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易引发痤疮、毛囊炎、疖肿等感染性皮肤病。据调查,80%痤疮患者的体液偏酸。黏稠度增高,血循环减慢,黑色素及酸性产物在皮下瘀积,出现色素斑、皮肤干燥,以及皮肤弹性差、晦暗等。此时皮肤还处于高敏感状态,极易过敏。
9易疲劳与碱性体质相比,酸性体质的人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最明显的是在体重上,酸性体质者体重起伏不定,好不容易降下来的重量,很快又回复到原有体重,甚至更高。


造成酸性体质的生活方式


既然酸性体质对人体有如此大的危害,哪什么是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善酸性体质呢?

人体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从食物中摄取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在人体中不断变化,并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的一切生理功能变化和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稳定的体液弱碱性的条件下进行,如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能量交换、信息处理以及各种酶的活性,都需要一个稳定的酸碱度。人体正常pH值为7.35~7.45,平均7.40,呈弱碱性。人体的酸碱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人体的pH值低于7.35时,就称其为酸性体质。
 

产生酸性体质的原因很多,有病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饮食结构不合理,进食酸性食品比例过高;
(2)过度疲劳,超时工作或经常熬 夜等都会加重体质酸性化;
(3)心理负担过重,在高度紧张和压力下,生物体内出现严重酸性化。当压力得不到释放的时候,更会导致体质酸性化;
(4) 体力活动不足,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但现在人们追求生活享受,运动量大大减少,便会导致酸性代谢物长期滞留在体内;
(5)不良嗜好,毫无节制的抽烟饮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性化;
(6)环境污染,由于饮用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造成严重污染,人们摄入这些含有有害元素的饮 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气后,其中的酸性物质会滞留在体内造成体质酸性化。

以上诸多因素造成体内酸性物质偏多,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能力,久而久之,形成酸性体质。综上所述,“疾病”与“亚健康状态”和身体的“酸碱”有直接关系。人体的pH值在7.35~7.45之间,是碱性体质,但这部分人只占30%左右,大多数人的pH值都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酸性体质。

那么,如何改变酸性体质呢? 中国养生有一句千古训律“病从口入”,我们以前只知道因食入不洁饮食导致人生病,却不知道吃进的酸性食物过多而造成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所以,改变酸性体质,就要 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搭配,最合适的比例是3:7。如果已经是酸性体质,就要多摄取碱性食物了。碱性食品就是指蔬菜、水果,这些食物含有 大量的碱性物质(钾、钠、钙、镁等)。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表二)
PH性质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强酸性 蛋黄、乳酪、白糖、西点、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中酸性 火腿、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肉、精米、精白面粉等;
弱酸性 普通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章鱼、泥鳅等;
弱碱性 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洋葱、豆腐等。
中碱性 萝卜干、大豆、胡萝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南瓜子、葵瓜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等。
强碱性 葡萄、茶叶、葡唐、海带、天然绿藻类。

有调查显示,人们在用餐时通常优先考虑的诸要素中,47.8%的人选择了“口味”,比位列第二的“营养”多出16个百分点。各种口味中,喜欢“辣”的人最多,占40.5%;其次是“甜”,28.4%;然后是“咸”,17.3%。很少先以养生和健康角入手。

但是,值得借鉴的是:日本人的一个饮食特点是“没滋没味”,他们的烹饪方式主要是生食或蒸煮,大麦若叶是日本人最喜欢的主食——这其实是最好的保全食物营养的方式。新鲜的蔬菜只撒少许盐,滴几滴橄榄油,再撒上点芝麻就被端上桌。但这种吃法,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恐怕难以下咽,但对于健康来说,却是最好的饮食方式。

以下是大麦若叶与各种食品的碱性度比较(100g中) (表三)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9发布提示: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时,饮食结构改变和生活节奏加快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高发。无论是预防为主、提倡生活方式、注意自我保健,都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因为健康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等影响。既然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而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酸性体质,那么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不仅有益于健康,还有利于养生和环保。

在此,美国“信心药业”研发团队也温馨提醒各位朋友:用“嘴”吃饭前先用“脑”吃饭。健康膳食、坚持运动、改变不良行为、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保护自然环境、关注健康知识,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让健康和长寿掌握在自己手中。

============================================================

“食物调节人体酸碱度”是伪科学  

传播"酸碱体质说"最大的动力来自于利益,这一"理论"反复被提起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推销自己的商品。农夫山泉,螺旋藻等商品都炒作过自身的"弱碱性",声称通过饮用或服用就可以平衡体内的酸碱性。事实上,食物区分酸碱性毫无意义,人体体液的酸碱度也不会因为某种食品发生明显的改变。


食物酸碱性
不同食物的pH值各有不同,可以看出,无论食物本身的酸碱度如何,均衡膳食,平衡搭配才更有益于健康。

不同体液有不同酸碱度 无一能直接等同于体质酸碱性

人体体液有很多种,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等都属于体液。不同体液各有各的酸碱度,且相差很大。胃酸的pH值在1到2之间,而血液的pH值可以达到7.45。即便是同一种体液,由于环境的不同,自身酸碱度也会存在一定的浮动范围。例如正常的尿液pH值就在5.0到7.0之间,其酸碱度会受到所吃食物的影响,吃肉、蛋、奶时,pH值会偏低一些;吃蔬菜、水果则会相对偏高一些。但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而且作为被隔离在膀胱中的排泄物,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机能。

科学上没有“体制酸碱性”这一说法

因此,以某一种体液在某一时刻的酸碱度来衡量所谓体质的酸碱性是不科学的。“酸碱体质说”传播过程中,将体液或等同于血液、或等同于尿液、或等同于唾液或不加区分笼统地称为人体体液,是典型的伪科学言论。国际上常规的人体环境检测方法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四个方面进行测试,单凭pH值来看人体的酸碱性同样不科学。

食物酸碱性划分是伪科学 同一种食物会分别产生酸、碱性代谢

“酸碱体质说”会简单地将食物区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划分理由是根据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但实际上一种食物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它们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也会产生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随意指定一种代谢产物来认定原来食物的酸碱性属于想当然,这样的划分方式有时会自相矛盾,导致同一种食物既被认为是“酸性食物”又被认为是“碱性食物”, 难以自圆其说。

人体内酸碱永远处于平衡状态,无法通过饮食调节

事实上,人体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都能够精密地控制酸碱平衡,同时血液中有各类缓冲物质,它们组成了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比如不论是什么食物,吃到胃里都会变成酸性的,因为胃酸是含0.2~0.4%盐酸的强酸。当食物从胃进入肠道,又会被碱性的肠液影响,变成碱性的。酸碱度不同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所谓的“碱性食品”能保健并非因为其“碱性”

被“酸碱体质说”推崇的蔬菜、水果等“碱性食品”,之所以对一些慢性疾病有预防作用,主要是因为它们产生的能量低,且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如果按照“酸碱体质说”的饮食观念,纠正“酸性体质”靠每天引用苏打水就可以解决问题,完全不用大费周折去吃各种“碱性食品”——事实上,即便是苏打水对人体体液酸碱度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均衡的饮食,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素的食物都应该适量地合理地摄取,而不必在意什么酸碱性。

  人体的酸碱度与疾病发生无关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并不容易发生。一味追求人体环境的碱性反而不可取,很多有害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都是偏碱性的,如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伪科学在传播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夸大其词的元素,比如酸性体质易致癌的传言,使得人们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放松对谣言的戒备,从而大行其道。


消化系统pH值
人体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pH值各有不同

肿瘤有众多诱发因素,唯独不包括“体液变酸”

“酸性体质导致肿瘤”是“酸碱体质说”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肿瘤有很多种,每种肿瘤的诱发因素都不同,公认的致癌因素很多,到目前为止,医学上并没有人体酸碱性和肿瘤诱因有关的这个说法。肿瘤是各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不是一个酸性食物就能诱发的。

肿瘤可能导致身体周边微环境变酸,但反之不成立

并不是“酸性体质”这个“恶因”诱发了肿瘤。而需要将因果对倒过来,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在在生长过程中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此外肿瘤对体液酸碱度的影响只局限于肿瘤组织周边的微环境,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

其他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非因体液过酸过碱致病

至于“理论”中提及的其他症状与酸碱失衡是否有关呢?健康人的血液pH值在7.35到7.45之间。当血液pH值低于7.35,已经属于酸中毒了,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 泻、肠瘘、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反之,如果血液的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同样是需要治疗的严重疾病。所以并不是“碱性体质”就是好的。酸碱中毒多由疾病导致,而非因为体液过酸过碱导致疾病,也不可能通过进食普通食物改变体液的酸碱性。


  单一的膳食结构、缺乏锻炼、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遗传等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同时人体有着严格精密的自我调控机制,这些都远非一个"酸碱性体质"能够轻易解释的,试图通过食补药补来强身健体本身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偷懒行为。"酸碱体质说"如其他谣言一样,在谎言中揉捏进一些似是而非的真实医学用语来提高其可信度,但谎言终究只是谎言,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TigerForest 发表评论于
怡儿: 照你的说法,那鸡蛋,苹果,肉类等的酸碱度也是要烧成灰才测出来的?不包括其内的液体?不觉得你的说法有些荒谬?
生于70s 发表评论于
一直同意第二种说法,不然早就有身体酸碱度测试了.健不健康只要去测测身体酸碱度就行了.
怡儿 发表评论于
不同意第二种说法,人体各个部位酸碱不一样是真的。但不能推出酸碱对健康没有影响的结论。这与盲人说大象是一个柱子,一个墙一样。
(肿瘤有众多诱发因素,唯独不包括“体液变酸“)人类到底了解多少致癌癌?
其实这里有一个误区。一个东西酸碱度不是看它的“体液”,而是把它烧成灰,再看其中的酸碱度。用科学的说法就是它的酸碱矿物的分别的总量。
从这个角度看,不难理解为什么食物酸碱度按菜,,肉变化。,我认为以素为主,平衡一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