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学同学自北京来,什么也没写写,今儿回过神了, 重写一点南昌路,因为好像前些日子的南昌路照片没有弄妥。
之所以想用南昌路做个“事”来说说,是因为家兄告诉我, 南昌路好像受到某种特殊的保护,基本上没有大动荡大拆迁大建设大改变,要的就是原汁原味。
小时候对南昌路的影响,一是那家集邮商店,现在压根找不到在啥地方了,二是科学会堂,三就是洁而精川菜馆。
现在想想, 南昌路在上海不大富大贵又不小资情调浓厚,显示的是颇有书香门第那种说不清学不来的品味。
看看这张普通上海人家的生活,大概从一开始,这儿就很少真正一楼一底一户人家过, 七十二家房客未必只是石库门。
特别特别气愤的就是这张照片, 曾经贴过, 忍不住还得骂几句开发商:“伊拉娘格咚采”。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如有你我之流的阿狗阿猫,平淡生活真的容易满足,有人说好听点想过更好日子叫有上进心,我辈只想粗茶淡饭可能被认为“平庸”,对我来说, 平就平吧庸就庸了,我自己过日子嘛,“自家心里有数”。
好像这儿与以前差别怎么如此之大?南昌路陕西路口?
迭种弄堂好像比“步高里”档次高些伐? 想当年真格有种家小姑娘,让男朋友松回来格辰光,只许只“阿木林”送到弄堂口勿许进去,讲呀“阿拉爷娘还勿晓得阿拉格关系,最好勿要让伊拉看到”,那末小伙子走了, 小姑娘自家睚睚(啥人想得起来这两个字哪能写? 意思就是悄悄的)格从弄堂后头出去了。
这几个人日子看上去还是比较潇洒自在的。
前面说过南昌路的影响之一是来自这个科学会堂,老爸当年有时到这儿参加过什么学术研讨会神仙会等等,可颇为名士的他屡屡被门岗拦住查看证件,老爸淡定(现代网络语)得很,从来都是非常顺从地出示证件,回家对我们学着上海话说“迭只赤佬眼火勿灵光”。
明明白白就是一家夫妻老婆烟纸店,要是我, 一定它恢复到许多年前的那种“腔调”,现在不是流行“复古”吗?连淮海路都恨不得改回成霞飞路了, 烟纸店干嘛这么现代化呀?用英语说不“make sense”。
这家铺子(我故意不说商店)是南昌路的精华之一,很能引起回味, 但又可能回了半天,啥也没回出来,白辛苦。
上海化学化工协会的吴蕴初铜像, 好歹我也在国内学过一回化学国外学过一次化工,到祖师爷地盘,得朝拜一番。
照这栋房子照片的缘故是此处为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协会旧址,老爸在重庆与辞工有过交往,多深多浅我不知道,不过文革中的坦白交代中提及多次。
也是对南昌路回忆的来源之一,这家川菜馆照父母所言,“骗骗上海人的”,档次不低,装潢不错, 菜式高级,可惜乃改良品种, 麻辣不够,哄不住四川耗子那张“麻辣不羁”的嘴。
这条真的变化不大的南昌路,不想在网东走了, 到了此处的雁荡路, 也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