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千万不要读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的好,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心仪的人物,钟爱的桥段。喜欢西游记,主要是欣赏作者的心态和境界,吴承恩自己成书的一生就是孙悟空保唐僧取经的一程。

 

 

 


三国的故事更精彩,英雄辈出,跌宕起伏。
开篇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据说是明朝大才子慎所作,写得真好,“是非成败转头空”总括全书,而读后又怎会不仰天长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毛宗岗评三国,甚佳,称其有“
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

 


古今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弹琴抱膝,羽扇纶巾。草庐之中,已识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志决身歼,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世间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赤心如赤面。秉烛达旦,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义释华容。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史上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揽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自比周文,似忠;愿为曹侯,似顺;不杀陈琳,似宽;不追关公,似义。击乌桓于塞外,讨董卓于生前。“窃国家之柄而姑存其号,异于王莽之显然弑君;留改革之事以俟其儿,胜于刘裕之急欲篡晋: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三人之外,三国众多人物都活跃在字里行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英雄辈出,此言不谬。

 


除人物刻画生动形象,三国的整体结构、前后呼应、写作手法,都令人叹为观止。但毛评三国直与《史记》仿佛,似有点过。因为仅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一项,三国已比下去了。当然,三国乃小说,非纪实,当小说来写,当小说来看,自然可以主观裁剪。

 

 

 




读三国,一般人会有《赤壁赋》中友人所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只有智明如苏轼者,方能领会“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

 

 

 






水浒读的不够,便不多做妄谈,仅凭它塑造的那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四大名著中占一席之地,绝对才堪相配。

 

 

 






至于说到不必读四大名著,窃以为,三种人不必读。

 


第一种人不用读:对生性愚钝之人来说,读书为的是修身养性,阔眼界增阅历。然世间有许多心明智清之人,于世事人情与生俱懂,对他们来说,多读本书,只是多一些谈资,别无他用,说不好,反而会束缚他们的思想。况且贯看古今,成大事者必不读书(个别除外),“刘项原来不读书”是也;获功名利禄者不必读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已怀珠玉在身又何需舍本逐末?

 

 

 




第二种人不宜读:如果读书的目的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读自然比不读好,毕竟四大名著故事性强,文学功底深厚,读书之乐,概莫大焉。然以今人之急功近利的态度,一定要从书中攫取到什么,或用于职场,或用于婚姻,或借来媚上,或取之欺下,将名著读成葵花宝典,厚黑学或升职指南;或者借名著上位,要么改拍电影电视,要么在节目口吐莲花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将名著分解得支离破碎,只为了出名或谋利,对于这些人,真的,拜托您还是别读了,四大名著都让你们搞臭了。

 

 

 




第三种人不能读:有些中国人不知处于什么心理或受了什么刺激或遭了什么打击,对中国文化怀有刻骨的仇恨,对传统理念带着满腔的敌视,但凡是从中国古代走来的东西都嗤之以鼻,不知该算是离经叛道还是崇洋媚外,反正对普通中国人认为是经典的东西都瞧不上眼,这些人真的不能读。不然,名著给读成粪土,名士给读成匹夫,微言大义给读成狗尾续貂,精彩华章给读成野蜂飞舞

 

 

 





四大名著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必有其可取之处。而作者们穷其一生而成此一书,“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后人读之,又怎不感念伤怀?

 

 

 

 

 






 

 

 

 

 

 

 

 

 

 

 

 

 

 

 

 

 

 

 

 

 

 

 

FarewellDonkey18 发表评论于
胡说:红楼梦不是一本好书,唯一兴趣在考据。
驴说:三国演义不是一本好书,唯一作用在测量智商。凡是读三国后佩服诸葛亮的人,智商在及格线以下。
玄米 发表评论于
呵呵,第二种人写得好。最恶心的就是刘心武,你要是看了他写的红楼梦解析得痛苦死,当然,你是看也不会看多少,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
mae 发表评论于
:-) Thank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