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行 6 武夷之水(上)

武夷山的酒店和印象大红袍的票都是通过网上预订的,网站指明酒店提供机场接送服务。飞机降落在武夷山机场,毫无例外又晚点了,幸好朱师傅还是接着我们。对于武夷山我已向往很久,因而多多地做了些功课,策划好上山的路线和时间安排。可谁料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在飞机场去酒店的路上,朱师傅告诉我们由于前几天一直下雨溪水漫涨,九曲溪竹筏漂流停开。我们大失所望:九曲溪漂流可是我们的重头戏。漂流不成只能爬山,武夷的主要景点之一是天游峰。站在天游顶可将九曲十八弯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但也有人说天游是“一块石头几棵草,导游忽悠满山跑”。听说要爬山,儿子LG都在皱眉头,儿子怕热,LG怕累。再看看天游峰的照片,光秃秃的一块大石头一棵树也没有,窄窄的台阶路上游人像一条长龙,如果一人走累了想停下歇歇脚,恐怕都会堵上一大片。两人的头摇得像货郎鼓一样,还是去凉快有水的地方吧。于是当机立断,将两天的时间交给朱师傅,我们放弃风景区景点,朝着自然保护区进发。

天游峰,烈日炎炎下人们排成长龙向上爬(网络图


龙川大峡谷

龙川大峡谷坐落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这里山峦起伏,古木苍翠,叠泉清澈,流瀑飞泻。一道巨大的水龙沿着峡谷从天而降,在青翠的群山中潇潇洒洒,流淌着武夷山的诗情画意。我们一进景区就被这眼前的景色迷住顺着峡谷的流水慢慢往上行走。沿路古木参天,藤萝盘绕,流水淙淙,鸟谛声声,顿时酷热的暑气一扫而空。山里没有多少游人,没有喧哗和嘈杂,只有鸟语花香和奇峰秀水陪伴着我们。本来,儿子怕热,LG怕累,我怕人多。这里不热,不累,又没人,真是皆大欢喜,实在太棒了。沿水道逆流而上,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绿,愈往深处绿愈浓,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幽深莫测。身边的流水,时而舒缓,时而湍急,宛若一篇交响乐章,时而抒情,时而雄壮。走近山巅。来到瀑布之下,抬头望去,阳光下,整挂瀑布喷珠吐玉,绚彩夺目,美不胜收我们融入了这原始的大自然中,与山水同醉……

我们流连在山中,耳闻鸟鸣泉吟,目染峻山清涧。偶尔,身后传来嬉笑声,几个年轻人打打闹闹从我们面前穿过,不一会儿,他们的身影笑声就消失在前面的密林中。儿子也等不及我们,早已不见踪影。我不由感叹自己已经老去,曾几何时,我也是如此这般,不顾一切向前奔跑。不知从何时起,开始眷念身边的美景,不再执著那远方的终点。

龙川之水象一条长龙从上至下,顺着峡谷淌下来


冲破艰险勇往直前

观音瀑,远看就像白衣白裙的观音菩萨坐在瀑布上方

阳光下,龙川之水喷珠吐玉,绚彩夺目

上面风驰电聘,底下风平浪静


至始至终龙川之水伴随我们行

山间的小茶馆,取龙川之泉水,泡一杯大红袍;坐观青山俊水,倾听龙吟凤鸣,人生如此好不惬意


石抱树,树偎石,我不禁赞叹大自然赋予的强大的生命力,可
冲破千年顽石蓬勃向上

因地制宜,山里别致的垃圾桶

山顶的瀑布

思源瀑,这个名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如此的美景,感谢社会给了我们生活学习奋斗的环境,感谢朋友和家人给了我们关怀和幸福

拘一捧泉水洗把脸,顿时精神百倍,一身的暑气和疲惫一扫殆尽




遥看瀑布挂前川


青龙峡瀑布

游完龙川峡谷我们来到青龙峡。同是瀑布,两地的景色绝然不同:龙川是沿着峡谷走,伴着流水行,至始至终大水在身边滚动,犹如一条巨龙在身旁飞舞。而青龙峡则是一路石壁峭岩,峡谷幽深;只听得轰隆隆的水声响在耳边,却不见瀑布真面目。然而,曲径尽头,山崖拐角,猛然一条巨大的瀑布跳入眼帘,真真切切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气势磅礴,景象万千。如果说龙川流水像个委婉温柔的江南碧玉,那么青龙瀑布就是那靚丽奔放的草原女儿。

进入景区,沿途灌木苍荫,壁峭涧深,虫飞鸟语,山花浪漫。水吟泉咏印入耳边,珍禽走兽隐现山中。沿赤壁拾级而上,终于步入瀑布群。眼前犹如一条青龙奔腾呼啸而下,水气蒙蒙,迎面扑来。瀑布由三级大瀑布群组合而成,全长200余米,落差120米,最宽处40余米。站在涧底向上远远望去,仿佛无尽之水直通天际。看那瀑布顺着刀切般的石壁银链垂空,飞花溅玉,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迷人的七彩光晕,真是美轮美奂。 

峻岭苍山 


陡壁峭岩

壑险涧深

壁坚林幽

犹抱琵琶

气势磅礴

岩泉清冽

奔腾不息 看看那块大石头上的两个圆坑,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怪石嶙峋


小桥流水

藤萝盘绕


下梅古民居

武夷山不仅有着美丽的山水风景,也有古老的人文历史,被联合国收录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从青龙峡回来,我们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下梅村。早在新石器时期,下梅村就有人类居住。北宋咸平元年(公元998年)已发展成一个行政区。南宋时,理学家朱熹在这里讲学。圣人过化,儒雅传世,此后,村中名士迭出,斯文一脉,源远流长。清朝初年,下梅村进入到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山的重要茶叶集散地。人们开河运茶,沿溪盖屋,形成了繁荣的集市村落建筑群。由于地处深山,下梅在战乱中幸运地并未受到太大的破坏,我们如今看到的下梅,仍保持较为完整的明清风格,再现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的史实。

走进下梅村,迎面是一条长900米的小河---当溪,为当年运送茶叶开凿的人工运河。沿河两边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南国水乡风貌。下梅民居建筑以当溪为中轴线,枕溪而建,有巨商的豪宅,有官宦的府第,有隐士的别墅,有儒生的精舍,构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组群。建筑为明清风格,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

当溪, 下梅的中轴,曾经是下梅人运茶的繁忙河道,民居枕溪而建,精巧朴实


沿着当溪我们来到邹氏祠堂前

 
邹氏祠堂

        邹氏在下梅具有非凡的影响力,邹氏祖先早期带着一根扁担两只筐来到下梅,他们开山种茶,后又经商贩茶,成为下梅首富。人文蔚起,科第峥嵘,邹家子孙进朝为官,更使得邹家一脉地位显赫,人丁兴旺。邹氏祠堂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祠门面为饰砖雕,以幔亭造型,对称布列梯式砖雕图案,饰有木本水源篆刻书法两幅,意即家传宗法犹如木之本、水之源,生息相关,渊源流长。 




祠内刻有祠规、家祠史略,主体表现伦理、宗法、生活情趣。为教育子孙不忘本,当年的扁担和竹筐也供在祠堂内

 
邹氏大夫第

       为邹氏老二茂章之府邸,因其获朝廷诰封中宪大夫而得名。宅第大门口地面由青石铺设,两旁的拴马石和旗杆石仍保存完好。 大门面壁全部用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手法以浮雕和透雕相结合,层次分明,构图得体。两厢的隔窗均饰以木雕,分别雕刻蝙蝠、花卉、 几何图形等,把屋宇烘托得富丽堂皇。屋内的雀替也都用木雕装饰,柱子原先都有烫金字挂抱联。每个天井都有一高一矮两个石花架。屋后有观花赏月的花园小樊川,属江南园林造型,有镜月台、金鱼池、对弈台、石花架等。园内植有罗汉松,嵌式窗镶以双面镂花砖雕,通过借景给人以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美学感受。整个建筑宽敞明亮,无不显示主人公的富有与显赫地位。该宅是下梅村众多古民居中保存最好的一座。2000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达理巷

        修建于清乾隆二十年(
1755年),当时下梅首富邹茂章的后裔建宅于方宅参军第南面, 两户人家后墙紧贴,都无法开后门。方氏在塞外镇守边关,军前阵亡,为忠烈门第。其眷属家贫,邹家念方家保家卫国有功,常资助银两抚恤。方家感激,遂作出让墙之举。邹家开了后门,依傍方家东边风火墙造巷10余丈。此巷后被美称为达理巷,寓通情达理之意。


茶厅,下梅大户家家都有茶厅,人们在这里欣赏茶艺、品尝茗香。我们也应邀坐下来,和主人一起品尝著名的大红袍

在武夷,家家户户种茶、制茶。我们所到有人烟的地方都可见妇女们在拣茶


印象·大红袍

武夷的文化也是茶的文化,宋代诗人范仲淹就写诗赞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到元代时,这里已经设有御茶园,专门督造贡茶。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树,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被誉为茶中之王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张艺谋等人的创意、策划、编导下,把悠远厚重的茶文化内涵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她以华丽绚烂的舞台效果,360°旋转的观众席,结合美丽的自然山水,浓缩成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

天黑了,在绚丽多彩的灯光下演出开始了。灯光的映照处,一座精巧的茶馆出现在观众眼前《印象·大红袍》借茶说山,献上了第一杯茶。观众席开始旋转,在演员们一声呐喊中,大王峰和玉女峰被瞬间照亮,又一声呐喊,滚滚的流水也被灯光照亮,演员们开始讲述大王和玉女的爱情故事。历史如水潺潺,荡漾出优雅的线条,古代才子对月独酌,月下佳人颦笑扶摇,观众们陶醉于如梦似幻的矩阵式实景电影之中。

      有歌声飘来,时而舒缓,时而铿锵,宛若天籁的交响。如果说大山是永不落幕的舞台,那么武夷之水便是这舞台上完美的主角,演员们舞着水的灵动,歌着山的梦想,诉说着武夷的浪漫情结。观众席继续旋转,整个剧场形成一幅绵延万米长卷的壮阔景象,宛若清明上河图,观众的视觉半径超过两公里。这种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创意、山水实景演出的无穷魅 力、纯朴自然的表演风格,给观众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冲击力,同时将如泼墨画般的武夷山水,如梦、如诗、梦幻般地展现在眼前……

灯光下,一座精巧的茶馆出现在观众眼前


演员们讲诉着书生的故事,大王和玉女的传说


      《印象
·大红袍》借茶说山、说文化、说生活,突出一个和谐生活的理念,希望大家把烦恼、抱怨、痛苦和郁闷都放下,喝杯茶,享受茶的宁静和谐,享受美好的生活。听听歌中是怎么唱的:红尘  红树叶  红轻纱,红天 红太阳 红年华,红去  红回来 红遍天下,红年  红日月 红刹那,红愿望 许下了 红色天堂,红茶盏 沏开了 红目光,红琴弦  弹落了 红红月亮,红山岗 走过了 红花香

红茶盏 沏开了 红目光

演出接近尾声,演员们递上一杯中国茶王大红袍,让观者一品芳茗

参加演出的四百多名演员向观众谢幕。和其他印象系列剧一样,他们都是百姓演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