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点正经话了。嗯,世界真的是不对称的。你可以一辈子活得正儿八经,但就无法一直不正经下去。这怕是人生无趣的总根源。大体上人的有趣度和正经度成反比。正经的态度可能来自使命感。我不太喜欢这一感。有一群人这种感觉特强,他们自觉是上帝的选民。可是旁观者几千多年看下来,怎么觉得上帝把他们选出来,就是为了折腾着玩的?所以,尽管老天经常苦我们的心志,劳我们的筋骨,肥胖我们的体肤,空乏我们的钱包。但确实没有降大任于我们,一次都没有,一个都没有。
可是,我这次一本正经地写这个又臭又长的东西,确实是苦逼出来的。因为在网上论坛上,不管什么屁大点事,只要一冒头,就会有无数的历史碎片漫天飞舞,胡萝卜夹棒子,站一边围观都挨砸。没办法,不怨天不尤人,谁让我们是炎黄子孙呢。炎黄子孙有个无可救药的癖好,喜欢翻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咱们家的垃圾堆,比别人家的都大。越看越不放心,总害怕有什么祖宗的宝贝遗失在其中。可这个垃圾堆大得可怕,一个人要是陷进去,恐怕一辈子都走不出来。所以我拿刀切个小剖面出来,先别进去,远远看看到底有些什么。
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你在寻找有价值的东西,不要去翻历史的垃圾堆。垃圾堆里总有许多闪闪发亮吸引眼球的,但有用的东西是一件没有的。但凡有用的,现在都正用着呢。一件东西之所以被扔进垃圾堆,总是有理由的。
有人可能不服气,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看还是不要去跟石头过不去。要知道我们这么喜欢历史,完全是遗传的。我们的祖宗更喜欢。而且我们的祖先们,不学数理化,不考托福六级什么的。一旦识了字,成天就是干这个,个个是高手。当年这个垃圾堆尚未成堆,还只有几片碎骨和鸡毛的时候,圣人们就趴在上面摸来摸去。孔子成天文王周公,还往上扒了三代,直到文献不足征。孟子继续挖,言必称尧舜。后来的人只好去扒伏羲女娲的坟。一代又一代,扒了几千年,能给你剩下点什么?
还有人相信自己运气会比别人好。淘旧货总能捡漏。这历史大家都看得到的东西,相当于公众信息。什么是公众信息?就是落在闹市地上的钱。比如,在王府井步行街上有人掉了一张百元大钞。这种事会发生,还可能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但你要是在大栅栏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匆匆找的士,准备赶过去捡。你道我会说什么?我当然鼓励:去吧去吧,这毕竟比你去翻垃圾堆发财的可能性大些。
我建议我们今天遇到事情,就用你的常识逻辑理性,知识理论技能,分析而找出解决方法。不要动不动去翻历史。历史常让你感到似曾相识,却又总是似是而非。所谓借鉴历史,大多是不肯动脑子的偷懒借口。历史中积累的智慧,都还在今天的知识体系中活着呢。你该用什么学科就用什么,该学什么专业就学什么。到历史中去找答案,无异于向死人去求长生不老药。
我们今天读历史,应当抱着消遣和娱乐的态度。不要带着太多沉重的使命感,否则一定会陷进去走火入魔的。有了使命感你就去干些实事,不要去寻章摘句。当然,牵涉到那么多人的饭碗,本人可不敢宣扬读史无用论。而且我还搜肠刮肚找出读史的三大好处。
第一是可以自卫。做个炎黄子孙大不易。经常有人要打你的板子。这板子一面刻着“先圣人精义”,另一面刻着“五千年文明”。打你不需要理由,因为有了这个板子,就能替天行道,如圣人亲临,见谁打谁。你读了历史,就可以也依葫芦画瓢做个同样的板子,和他们对打。
第二是当作心灵鸡汤。你要是个好人,一直为在幼儿园里干的一些坏事内疚至今。可以读读历史。你会发现比你坏一千倍的人从古到今比比皆是。没有什么坏事人类没干过,干的人都成了帝王将相。顿时你的心理压力就释放了,不会发展成抑郁症。
第三是可以帮你识别骗子。历史中有很多骗术,骗了我们祖祖辈辈直到今。你要是再被同样的骗术骗就冤了。书中不但记载了很多骗局,历史本身就是最大的骗人工具。我们今天的历史有多少是官方编的?为什么官家要花那么多人力财力去为前朝修史?还用说,就是为了骗后人。这可是有点技术含量的活。技术含量大概是按抢劫、偷窃、诈骗的顺序递增的。这就是为什么历届科举中显得特聪明的人,都要被点成翰林去修史。现如今的骗子,不敬业,很懒。懒人都喜欢读历史用历史。所以今天很多古老的骗术,脸不洗胡子不刮,又被直接祭出来了。
当然,前提是你要读懂历史书。所有历史,百分之一百是被筛选过的,百分之一百是带目的编的。就是没有百分之一百的真实。出版商只是个商标,负责脱页散架了给你换一本新书;作者只是个人名,顶着这个名字的人可以拿稿费评职称而已。除了读者自己,没人对真实性负责。所以作为读者,我们要自己行动,他编得向左偏我们读得就向右调;他编得向右偏我们就向左校。尽量抵消那些骗术的效果。如果太离谱,干脆就一点不采信。所以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有人担心这样的话,历史岂不是不完整了?这是多余的担心。历史,本来就是支离破碎的浮光掠影。你能读到的,或应该读到的是一些雪爪鸿泥似的史料而已。越是完备的描述越不可信。年代久远,人死证偃,后人借机上下其手。读史者自己需要去猜测还原事情真相。其实你不需要理会当事人说了什么写了什么,只要看一件事,一段时间中,在实际利益上什么人得了好处,得了多大好处;什么人吃了亏,吃了多大亏。你大概就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还有的抱怨这样太累,搞得没乐趣了。打游戏你不是还要拼命升级么?也没觉得累。其实,你累呀累啊的,就会习惯了。想轻松也可以把历史就当小说读。实在不愿意动脑筋,我教你一个机械的方法:每次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就是这样也比一点事不做,把自己全身心不设防地暴露给骗子们强多了。所以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
太有道理了!只不过他这一策,我们取还是不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