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绘画、文字,对我来说最有感觉的还是文字。看着美好的文字描写,我会很有画面感。遗憾的是没有经过良好训练,无法把自己对文字的共鸣表达出来,也无法把自己的内心细致地描绘出来。
不会唱歌,当然还是听歌的。喜欢的歌手歌曲也有不少。不知别人如何,我的喜欢往往源自背后的故事,或是刹那的感觉。
齐秦:《大约在冬季》
这首歌,对我来说,关乎爱情。
那时,学生宿舍楼下的共用电话,常常被我霸占着。那边的他,一首首给我唱着歌,唱得最多的就是这首《大约在冬季》。
排满的档期、不定的行程、时常的分离,加上南辕北辙的背景和经历,年龄的差距……怎么都不被旁人看好,却被我的内心认可。
直至很多年后,依然有人对我开玩笑说“你当年是被忽悠的吧?”我微笑。做随心的事,不悔。
那个冬夜,漫步了整整一夜。我们畅谈着对未来的梦想。他说的那些几乎是遥不可及。大概,平时也没有机会说吧,会被别人觉得是妄想。但是,我相信。我还是有能力分辨出美丽梦想和痴人说梦的。对我来说,男人的强悍、魄力和企图心是必须的。
黎明时分,我们敲开一家小饭铺的门,好心的老板给快冻僵的我们做了一锅涮羊肉。三十出头的老板和我们谈着他的媳妇孩子,柴米油盐,缺觉缺钱……让我们从理想回到现实。
为了实现远远超越现有状态的理想,注定有很多的隐忍和牺牲。这么多年过去,他所有的畅想都已成真。是否有我的分享,并不重要。只要,在那个梦想启航的时候,有我在身边,就足矣。
五月份,毕业典礼,我们一起看着儿子和其他几千个孩子搂成人墙,唱着校歌。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怎的,耳边轻轻回响起《大约在冬季》。二十二个冬季过去了,我们曾经共有的青春,再次绽放。
那段日子,应该可以算自己的一个TURNING POINT吧。天天在想是坚持还是回头,是随便活着还是按目标前进。很寂寞很疲惫,但还是慢慢越走越好了。虽然,磕磕碰碰中有很多错失和错误。
我不知道Tracy Chapman的歌和我当时的心情处境有什么关系,但我记得,她的歌,没有缘由地抚平熨烫着我心里的不安。
汪峰:《北京北京》
第一次听到汪峰的《北京北京》,我就特别想给自己写个系列,回顾一下自己在北京的日子。但又觉得那些细碎的日子,真的想写,又无处下笔了。
记得的是:白杨树的叶子哗哗作响;自行车的铃声伴着清脆的笑声;记得的是:去鹫峰踏青、去圆明园划船;记得的是:舞会上旋转的裙摆,清风里飘动的长围巾;记得的是:食堂里离座走人和男朋友生气,图书馆里为了抢座和同学口角;记得的是:中心花园的毕业舞会,车站送别时的眼泪;记得的是:婚礼时一地花瓣样的红纸屑,来年生日时湖边挺着大肚子的剪影;记得的是:游乐园小火车上孩子咯咯的稚气欢笑,国际航站离别的叮咛;记得的是:我的北京……
也算走过住过一些地方吧,但真正给我激情、给我眷恋的,应该首推北京。其次,就是纽约。算是我自己的“双城记”吧。
==================================================
今天,在雨雾茫茫的下午,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想起那些歌、那些故事、那些年轻的岁月,突然觉得有点低落。我明白,人是不能永远充满激情的,身体和精力都会渐渐衰退。可是,如果没有热情、没有激越、没有挑战、没有征服,纵然是金山银山、纵然是万千宠爱、纵然是平稳无忧,有意思吗?其实,能够做到最后一个“纵然”就谢天谢地了。
即将动身回国,等我回来,也大约是冬季啦。在此祝大家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