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爱心汇聚,飞向八桂 --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即将启动广西山区儿童资助项目 --基金会志愿者 古俊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爱心汇聚,飞向八桂((ZT)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即将启动广西山区儿童资助项目 
                     --基金会志愿者 古俊峰


   同样数额的金钱,在不同的时空里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在美国东南的一个城市郊区,我和同事们通常都是各花
15美元,吃一顿普通的自助午餐。15美元相当于100元人民币。作为一个连续3年参加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募捐活动的志愿者,我时常翻阅基金会收集的贫困地区学校资料,从最近的一份调查得知:在广西河池地区金城区侧岭乡拉合村拉柱屯红七中学,我一顿午餐的费用相当于当地一个学生2周的伙食费,所有学生的平均每餐标准折合仅仅0.33美元,一些家庭还负担不起这个伙食费,为了达到这个饮食的基本标准,国家对贫困家庭给予了补助。

  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9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刚工作,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到广西视察,被地方官员带入山区贫困人家,他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栋两层阁楼木屋,下面一层养牛,上面住人,全家只有一条男女不分的裤子,谁出门谁可以穿。那位领导被深深地震撼了,回北京以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扶贫政府行为。我那时候第一个月的工资也是100人民币左右,对美国的平均工资比中国高几百倍非常向往,同时心里指望着政府来对广西扶贫,感觉自己个人也应该是扶贫对象,对他人更是有心无力。

  20年后家乡的贫困状况有了改观,今天,拉柱屯的孩子都已经能够穿上了裤子,走进了学校,但相当比例学生的生活条件依然艰辛,学习书籍,用具,读书环境都有待改善,他们的生存尊严才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广西的49个贫困县和4060个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大石山区。广西石山分布面积为4354万公顷,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84%,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中、桂西南、桂东北及桂西北局部地区。石山地区以山高、坡陡、植被少、土层稀薄、蓄水性差为显著特征,素有“九石一土”之说,是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广西贫困人口中的大部分都分布在这一区域。

  而现在的我人在北美,依然是工薪族。圣诞节期间,我家乘坐游轮旅行,这算是攀上了中产阶级的享受,但经济条件和消费习惯却决定了我家选择住在最底层的内仓(带海景阳台的套间都在顶层)。每次在电梯上按下最底层1楼的数字时都有些感慨: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更富有的人跑在我的前面。人类在营造待遇差别上花费了何其多的心思,而平衡穷富差异上的努力却少得可怜。我的北美IT民工收入属于劳动人民阶层,但毕竟是以前梦寐以求的“美国工资”了,与当年的百元月薪不可同日而语。每当看到基金会发布的资助经济落后地区孩子的呼吁时,我能够深刻体会到贫困群体的急需,基本上都能每次响应号召捐上一点,这多少弥补了当年空有感触而无行动的遗憾。在有尊严的生存道路上跨出了100步的人,能回首拉一把后面人,是一种荣幸。

  这次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的专项资金募集活动将目标定向中国的西南山区,他们准备资助广西河池地区金城区的中小学贫困学生。基金会的成员们和当地的志愿者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是“爱心驿站”网站的志愿者们(广西当地的谭连乔,覃永田等人)到乡村和学校收集基金会所需要的资料,包括家庭经济情况,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然后填写申请表,请班主任及学校领导签字盖章等。再通过志愿者杨雪春把所有的资料影印,Email给基金会。理事们收到资料后专门打电话到学校去和班主任老师一一核实。最后基金会把所有资料汇总集中,由董事会审批通过。从申报材料中看到了10名待资助学生的情况,他们都是经济非常困难但仍自强不息,成绩突出,尊敬老师长辈的好孩子:

  郑小红,汉族, 刚满13岁,在侧岭拉合小学上六年级,母亲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了,家里只有她和残疾的爸爸,一直靠国家扶贫度日。
  李丽英,瑶族,出生于199611月,母亲常年有病,经济来源为种植玉米的收入及父亲在附近打零工,全家只有少量望天田,年份好时才勉强够全家口粮,年份差时用玉米补充。
  廖菊芬,女,壮族 出生于1997.07,就读于红七中学初二。 家里老爷爷年老体弱,一个姐姐在读大专,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为了孩子能够继续读书,改变她们的命运,父母在外辛勤打工。
  陆星语,壮族,出生于2001.12, 就读于:侧岭拉合小学。父亲在2010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母亲由于受不了持家的艰辛,抛下小孩远嫁他乡,再也没有回来。小星语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靠种两亩田维持生活。

。。。

  10名学生都家境贫寒,其中有7名学生成绩符合基金会所要求的前20%的成绩排名要求。另外3名学生的成绩在前30% ,他们确实是很困难, 基金会考虑会给他们发放助学金。

  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资金全靠募集,而募集的资金除了少部分用于维护网站等必须的费用外,全部用于资助中国家境贫寒但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从基金会的规章制度可以看出,所有人都是自己出钱出力,任何参与者都没有任何私利可言。基金会所有人员都利用自己的晚上和周末时间默默地从事着这项没有收入的“第二职业”。每一次的资助项目都由一名基金会董事专门负责:与国内的学校等相关机构联络;对于申报上来的材料,进行认真审核以确保被资助的孩子符合资助条件。每笔资助都由志愿者自费到当地,亲手发放到孩子们手中,由学生本人,负责老师当场签字确认。每次资助结束后,基金会都向社区及时做了汇报。基金会自200912月成立以来已经先后完成了四川青川、青海玉树、云南德宏,四川巴中,云南龙陵和河南新乡等地区的资助项目。

  三年来,北美大陆涌现出许多热心奉献的团体,公司和个人,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富帅”,有了海外华人的爱心和同心协力,爱不再难,那些在贫寒中挣扎的孩子可以在严寒中得到温暖,生活中缓一口气,把心思多一点放到学习上,命运也多有一次转机。正如一位志愿者说的“一顿饭,一杯咖啡, 一场电影。这个钱对我们来说没什么, 对于衣食无忧的人们也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偏远山区里的孩子们来说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大家捐出的不止是钱,更是爱心的奉献,一种无价的精神激励,让他们知道有一群大洋彼岸的好心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们在关爱着他们。最近,云南德宏25名受到资助的学生都考上大学的消息就是对基金会有效工作的最好证明。

  这次援助广西地区的学童主要是考虑到中国西南山区的贫困状况,而且申报的这些孩子家庭的特殊遭遇使得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需要帮助。无论是边疆还是内陆,国内仍然有那么多的贫困孩子需要帮助,基金会每年都在马不停蹄地开展新的资助项目。期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继续关注和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爱心延续下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