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
凯撒大帝 - Dietrich Fischer-Dieskau费沙-笛士考(男中音)
埃及艳后克列奥帕特拉 - Tatiana Troyanos桃雅诺丝(女中音)
庞贝遗孀科涅莉亚 - Julia Hamari 哈玛立(女中音)
塞斯托(科涅莉亚和庞贝之子) - Peter Schreier 施莱尔(男高音)
埃及王托洛梅奥 - Franz Crass 格拉斯(男低音)
其他角色∶
罗马使者古里奥 - Wolfgang Schone
埃及将领阿其拉 - Gerold Schramm
埃及王室家臣尼兰诺 - Michael Schopper
歌剧《凯撒大帝在埃及》,创作于韩德尔歌剧高峰期,由海姆编剧,取材背景是西元前48年的埃及。这部作品在1724年1724年2月20日在伦敦首演后,获得大成功,至今仍是韩德尔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之一。主要内容为描写凯撒大帝与埃及皇后两人的爱情故事,甚具历史性。韩德尔不仅赋予音乐内容丰富及多样性,在个性描述上更宽广、更深入且更细微。尤其是埃及皇后的八首咏叹调,展现了不同的风格,透露人物之精力旺盛。凯撒则被塑造成一个高傲的军人,在他所演唱的宣叙调中,颢露出高度的音乐深奥性。英雄救美人之故事,穿越时空,永远是历久弥新的。
什么是巴洛克风呢?一说是这是建筑界引用自绘画界的一个词,原文据说是葡萄牙文的「变形的珍珠」,之后则被引用强调表面装饰和华丽的建筑风格,后来这就成为一个专门指涉在西元16到17世纪之间,从文艺复兴时期过渡到古典时代的第一个艺术时代,举凡那个时期的音乐和建筑,都被称为巴洛克式的风格。巴洛克也是西洋音乐第一个成熟的阶段,在之前,西洋音乐都是以教会音乐为主体,歌剧和世俗的器乐音乐才刚刚萌芽,还没有找到足以稳固的理论和风格,在巴洛克时代,西洋音乐的一些重要基础在这时代找到雏型,现代的歌剧、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等型式,都从这个时始创生,经过其后的一再演变,才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巴洛克音乐在进入18世纪后,因为时代风格演变,逐渐被世人遗忘,很多乐谱都被淹没在岁月中,甚至也都随着时间消逝而失传。一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被重新挖掘出来,而一直到1980年代以后,灌录、演奏巴洛克音乐才成为受到欢迎的一种演出活动。对于现代人而言,巴洛克音乐平均的速度处理、不过份强烈起伏的音量、合谐的和声、华丽高雅的曲风,是最能够松弛紧张的一种音乐。不用花太多脑筋就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感和旋律性,又能带人进入另一种情境,那是流行音乐和其他乐种所没有的特质。
歌剧讲述的是凯撒在埃及与埃及艳后克列奥帕特拉的爱情纠葛故事。歌剧结构虽欠些戏剧性,但乐曲旋律庄严朴实,乐队音乐宏伟清晰,咏叹调优美动听,宣叙调富于表现力,实属巴洛克时期歌剧经典之作。亨德尔的神剧重点放在合唱上,而他的歌剧则以独唱为主,《凯撒大帝》中优美动听的咏叹调比比皆是。
亨德尔时代歌剧演出,主角多为女声或阉人歌手,男声只是跑龙套。一般制作此剧的,也按照当时演出的实际声音效果来遴选演员,主角也由女声担纲,这样就出现了女声唱男声的古怪现象,现代人听起来就很不自然也不习惯,不过从学术角度来说,为了解当时反串角色演唱的一些特点,也有参考价值。李克特这版的《凯撒大帝》,最大特色就是男角选用男声,女角选女声,让听者听的分明,容易对剧情加深了解。从戏剧角度看,绝对是高明的决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