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 《渴望》

谢谢光顾这里。让我们善待生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渴望》  拍摄于90 年代。当年看的时候还太小,模模糊糊有个印象。最近无意找出来再看,感慨良多。


时代不同,年龄不同带来看问题的角度深度不同,看这部剧更能够从更广的视野来理解。


浓厚的北京古城文化为基调,文革及至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以工人和知识分子两个阶级分明的家庭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几位高品质的演员将这些个故事演绎地鲜活生动,仿佛让我们看到,这些人,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整部剧没有华丽的场面,出现的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京城中朴素幽境的小胡同,小院子, 狭小的房间,老式的家具摆设。虽简单,却整洁温馨。就如同里面的人物,虽平凡,却每个人都有自己一片大世界: 这世界充满了或爱,或无奈,或挣扎,或困惑


重看这部剧, 令我思考一个中国非常恐怖的特殊现象,那就是:中国是阶级分化极端鲜明的国度。中国古老文化根深蒂固的阶级等级观念是这种分化至今难以消除的根源。这是阻碍中国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


中国的所谓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阶级,都各有自己的局限性。


剧中的刘惠芳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朴素善良宽容的一面,而她老公王沪生的姐姐王雅茹则赤裸裸地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对劳动阶级居高临下的偏见与歧视。 而令人讽刺的是,被王雅茹千万个贬低和鄙视的刘惠芳极其全家,却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在经济窘迫的条件中,无意中收养了王的私生女,并将其抚养长大。


艺术是现实的极端体现。


事实上, 工人阶级不都是善良的,就像中国知识分子也不都狭隘偏见。 但仔细想想,从某种角度说,我们哪个能够真正摆脱横贯在人为划分的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之间的那条沟壑?在我们看问题的时候,在我们看人的时候,在我们分析的时候?


为什么说这是个悲哀? 因为普世价值是没有阶级的,善良单纯的本质是人类不分阶级而推崇的。当我们的阶级等级观念根深蒂固的时候,我们扼杀了一种美好的单纯,人为地破坏了人和人之间的信任,而单纯和信任是爱的基础。一个没有爱为根基的环境,无论如何都是不健康的。它带来偏见,和建立在偏见上的敌对。


当阶级意识逐渐淡出的时候,人类文明的气息才真正得以散发和作用。改良中国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消除阶级观念。


保持着感动的余温,我又听了一遍这首歌:好人一生平安 ...是的,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