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乐

  我在去年(2012年)的九月初正式走进美国的教室讲台在大学里任教,在四个月的课程中,让我有许多过去所没有的经历与成长,在此和大家分享。我在第一个学期开了二门课三个时段,总共有一百二十个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选修我的课程,由于这是我第一次教授这二门课,每门课每周上课二次各75分钟,时间不长对我而言却是不小的挑战,常常是教完一周第一次的教材,就像打仗一样地赶紧接着从零开始准备二天后的教材,周末也常是在备课中渡过,日子过得十分充实。有人认为"博士"这个"博"字用的不好,因为他们研究的课题只有一个领域中的一小部份,怎么可以叫博士呢?应该叫"专士"吧。但是开始教书以后,就领悟到为何要叫博士了,因为每一堂课都涵盖了这个领域中的不同课题,但是一个研究者顶多只对其中一二个课题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其余的课题可能只是以前上过这一类的课,但是却要站在学生面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清楚了解一个观念,还要设计出活泼生动的教材,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坦白说,和学生相较之下,一个研究者的相对优势只是在过去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接触过比较多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可以花比较少的时间就可以了解教材的内容,过去曾听有人提到老师只要比学生早一分钟搞懂上课内容就可以了,有时候这是真实的写照。
  尽管如此,对我而言教学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教室就像是一个剧场,老师是一个演员兼编剧和导演,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当中,我的任务是把观众们带进设计好的情境当中,通过我在台上的演出和与台下学生们的互动,让进场的观众对于授课的主题产生和我相同的感动,这是一件很有趣和有意义的工作,尤其是看到学生从原先完全的无知到对这个主题产生兴趣,进而可以将所学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上,这是成就感与教学热忱的主要来源。
  当然,以上是一种很理想的情况,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不是一直是这么良好,上课时很经常看到有些学生精神萎靡,有些学生整节课凝窗口外沈思,只有部份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生会持续地参与课堂讨论。在一次期中考之后,我发现亚洲学生的成绩多半为全班前百分之二十五,但美国学生则有非常大的差异,有些美国学生有近乎完美的表现,但更多的是连基本的数学观念都回答不出来。我的刻板印象告诉我这是因为亚洲学生数学比较好而且用功的缘故,然而,在我和一些美国学生和老师同事讨论之后,我发现这是不公平的结论。碍于外国学生不得在校外工作的规定,几乎所有的外籍学生都是全职的学生,学费全额由家里挹注,所以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花在课业上。相对而言,在这个学校的美国学生有很高的比例来自于中西部的小镇,许多人是家中第一个大学生,家庭并不富裕,因此必须要靠工作来支付学费,除了一周上十五到十八小时的课之外,每周还必须要额外工作十五到二十小时,所以经常是白天上课,晚上工作到午夜,自然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花在课业上。了解这一点之后,我对他们的处境有了比较多的同理心,也愿意花多一些时间在考试之前帮学生复习上课内容,学生们对这些额外的理解和心力也相当感动。
  记得在念博士班时我曾很直接地问老师一个问题:我们写的企业管理论文其实在企业界都没什么人在读,就算读了也没几个人看得懂,甚至大部份企业界的人连期刊的名字都没听过,为什么我们要把大半辈子的时间花在这上面呢?老师的回答是:发表论文可以帮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让你可以在学术界生存,但我们真正的贡献是把复杂的知识和最新的研究发现转换成学生和企业界可以理解的语言,通过教学把这些知识传递出去,有些学生可能因此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进而选择这个专业作为他们一生的职业;有些企业可能因此改变他们运作的方式,这些都是一个商学院教授影响世界的方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