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孙维,清华铊毒案展望

一個人的命,從出生那天起,從東向西而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孙恺钜 2013523


复旦大学校园投毒案成功告破,却牵出了十九年前发生在清华大学的另一件奇案——朱令铊中毒案。

话说在1994年,清华才女朱令出现了中毒症状,经治疗后于95年返校,几天后,朱令再次中毒住院,几经周折,终于确证为铊中毒。同年5月,北京警方立案侦查,案件至今未破。

案件中的受害人朱令,虽然摆脱了死神的魔爪,却再也没有过去的风华,智力低下,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全靠年迈的父母照料。

如今旧话重提,舆情激愤,要为曾经的才女讨个公道。甚至有好事者,把这件事闹到了美国政府的网站上。

恺钜曾经以姓名为根据,断过几个案子,其中云南晋江八青年离奇失踪案,就是恺钜最早将其定性的(详见拙文《晋城八青年失踪案之姓名学解析》),恺钜在这篇文章中的分析,虽然与事实有些偏差(偏差部分的分析见《晋城失踪案预测之得与失》),但已经非常接近事实了,可能由于太接近案情了,这篇文章在搜狐网上被彻底封杀。

姓名断案,是恺钜根据老祖宗传下来的姓名学,拓展而成的一种分析法。目前还不是很成熟,但已经展现了无穷的魅力。

朱令铊中毒案,扑朔迷离,目前,很多人一口咬定她当年的同班同学孙维是罪犯,也有人提出是多人团伙作案,更有人认为一直在为此案热心奔走的贝志城也有洗不脱的嫌疑。而公安局则公布因证据缺失,无法结案。

那么,这个案件的前景到底怎样呢?

且听恺钜在此以姓名学来作一分析。

我们先来看事件的主角朱令的名字。

朱令,这是个非常强势的名字,令者,法也,律也,告诫也,人而为之节制,《说文》曰,发号也。

所以,朱令永远是那样地高高在上,卓而不群。

所以,与朱令在一起,无形之中就能感受到她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表的压力。

朱令这个名字自有其好处,不然朱令也不会秀外慧中,才艺双绝。

朱令这一名字最大的问题,就是暗中有一隐患。这一隐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而是说朱令她自己就是掩盖事实真相的物事。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

就是说,人们永远无法了解朱令,她所展现的并不是她本来的面目而是上了一层色彩之后的形象。

联系到她目前的状况,不正是这个名字的写照吗?

一个弱智、生活无法自理的女子,实际上是被铊毒浸染以后迷失了心智失去了健康的朱令。

从朱令铊毒案的角度来说,朱令本身掩盖了案件的真相。

也许在她出院返校的那几天中,做了些什么事情,恰好隐去了真相?或者本来是比较简单的事情,被她无意中的行动搞得复杂了?

总之,朱令这个名字告诉我,她自己就是掩盖真相的东西,而她自己又已经变得智力低下,人们再也无法从她身上找出她背后隐藏着的真相了。

再进一步推而广之,朱令铊毒案,以及在这中间出现的林林种种,都是一种障眼法,歪曲或者隐去了真相,甚至如今这案件被再一次提起的事实本身,都是有人另有所图而利用舆论造势,除了乱人耳目,对案件本身并无助益。

所以,尽管众说纷纭,从朱令的名字来看,恺钜可以断言,清华铊毒案,若非投毒人自首则无解。

在朱令事件中,另有一人,恺钜不得不提一下,她就是朱令的同班同寝室的同学,孙维。

孙维,从她的名字分析,这是个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容易得罪人,在她中年以后,因遭受“诽谤”而陷于孤独的境地。在她的一生中,始终无法挣脱缠住她的羁绊。

孙维后来出国,改名为孙释颜,估计都是为了摆脱纠缠,但是,孙释颜这个名字,虽然寄托了孙维希望改名后能够顿然释颜的美好期望,但实际上,孙维仍然无法释颜,相反的,给她所带来的正是她想要避开的东西。

孙释颜,这个名字一生是非不断,树欲静而风不止,她失去了以往的风度,惶惶如惊弓之鸟,对周围的人和事时刻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她梦想着从情爱中解脱而终不可得,太大的精神压力最终导致她心理变态,视力受损以及严重的心脏病。

谁是真正的罪犯?

由于朱令这个名字的灵动,已经很难定论了。

但天网恢恢,头顶三尺有神明。

法网能逃,天网你也能逃得过么?

恺钜在此给一个忠告,自首吧!

自首了,虽然身败名裂,但良心得到了解脱,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