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父母(六)

A joy man and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Working in the field to serve people.Enjoying my life and seeking the inn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中文译成《不一样的天空》,里面有几个看着面孰的演员,但我做不到如数家珍般的道出他们的演技和作品,但有一张脸太熟悉了,就是莱昂纳多,那时他才十几岁,在片中饰演一个智障的孩子ARNIE。

电影是这样的:GILBERT约二十多岁,一家住在小镇里。家里有一个患肥胖症的母亲、智障的弟弟、爱美的妹妹和持家的姐姐。在GILBERT每天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照顾智障的弟弟ARNIE,但弟弟总是惹麻烦。母亲因为父亲的自杀(片中只是一带而过,不知详情)和大哥的离世,终日不出家门,吃饭睡觉都在沙发上,患上肥胖症,仅有的一次出门也体重出奇而被人取笑。在这个家庭里两个年长点的孩子多年承担着家庭的重担,照顾着肥胖的母亲和智障的弟弟,GILBERT因结识路过小镇的女孩BECKY,而产生对外面世界和新生活的向往,但在这种情况下又无力也无法撒手……

……


还有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是我孩提时一个朋友家里的事。母亲好强,父亲懦弱,家中有三子一女,我的朋友是这家二儿子。这家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老家家族中一起案子长年在北京上访,十几年没有结果。父亲积劳成疾,现在看来就是压力过大,也长年卧床,行走要依靠拐杖,无法工作。大儿子放弃很有前途的运动生涯,早早接班进了工厂,另外三个孩子,早早就无心上学,浪迹于街头,为生计而苟且做着各种上不台面的事,最小的女儿在青春期阶段患上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多次……

……

象上面的例子在我的生活经验中见过不少,听过就更多了,被媒体拿出大做赞美文章的更不少见,现在这种事每天都在发生,我为了教育孩子到网上找国内的一些反映贫困儿童境遇的图片给她们看,这些图片里的孩子很多就在重复着这些悲剧。我最初是被这样的事迹所感动,甚至有些内疚做不到他们那样,但渐渐看到他们的艰辛所付出巨大的代价,感受更多的是为他们痛心和伤感。

我们自小被教育的是“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我还不能说自幼生活不幸的孩子长大一定有心理问题,但是很多现实案例来看,成人后的一些问题与养育能力不足家庭有极强的相关性。比如成人后工作狂,没有生活情趣引发的亲密关系危机;比如一再与酗酒成瘾、不负责任、强迫、懒惰的人陷入亲密关系,我们称为共生共存关系;比如经常自责内疚,自我价值感差,自尊自信低;比如经常受失落感和空虚感所控制等等都与养育能力不足的父母有关,这是“有毒”父母的另一类。

孩子有很多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这里就不重复了,可是在养育能力不足的家庭,这些需要很难被满足,反过来孩子需要父母的需求,反过来照顾父母。在生活中孩子失去了学习活的榜样,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面对生活的难题往往不知所措,不知方向。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成长,也没有学习到怎么爱人和接受别人的爱。他们所能做就是关闭情感的闸门,到后来都不知道怎么打开闸门,既使想做也做不到了,随之的是莫名的失望和迷惘。事实上这些爱与情感的技能很难无师自通,必须经过长年的感受体验学习和模仿。


父母缺少养育能力或客观上把多数精力关注自己的身体和情感上,就向孩子发出清晰强烈的信息:“你的感受不重要,只有我是最重要。”这些孩子因缺乏照顾和关爱,就象自己不存在一样。

在养育能力不足家庭里的孩子在情感的稳定和心理健康受到很大的伤害。同时自我的身份认定会在令人迷惘和充满敌意现实生活中随波逐流。

象工作狂,不知生活情趣的人。他们渴求工作,我们发现他们以此回避孤独和过去痛苦的记忆,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不光以此取悦父母,在日后的家庭生活中也无意识地以为这种方式可以取悦另一半,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象共生共存者。我们发现从小在养育能力不足的家庭里养成习惯于照顾别人,无条件地奉献,而不会爱护自己。长大以后也是如此,这是体现自己价值的方式,与父母畸形的照顾关系带到了亲密关系当中,容易不断地投入类似失败的关系中,为那些酗酒成瘾、不负责任、强迫、懒惰的人承担责任而牺牲自己,虽然辛苦还以为高尚,以为自己只要做的足够就会有好的结果。以为这就是爱情,到头来得不到爱情。只是被利用,只能用一句话“遇人不淑”来解释。还没有明白陷入了怪圈,没明白一步步自我毁灭的真实原因和解决之道。

象经常自责内疚,自我价值感差,自尊自信低,受失落感和空虚感所控制的人。我们发现内疚感常来自于幼年时不能满足父母的需求;而自责使被父母遗弃的事实合理化。就象父母离婚,或离家出走,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好,父母遗弃是有道理的,导致的可能结果是变坏(如吸毒,犯罪),使之成为事实,以合理化父母的行为。如果自我价值,自我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从未受到过重视和鼓励,自我的身份认定就很迷惘,这样也就难以建立自我价值感觉和明确的自尊自信,那种失落和空虚是深藏于内心深处的。


养育能力不足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不象上文那种父母的伤害那么直接,也不见得是他们故意造成的。他们会说,别人也会同情地说:“他们尽力了,他们是无辜的。”但结果还是伤害了孩子。

什么未来之路呢?

《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即《不一样的天空》结果是GILBERT的母亲离开了他们,因为母亲身体太臃肿,抬下楼来是不太可能了,只能拆房用吊车,但是GILBERT认为以前母亲受尽镇上居民的白眼,如果再这样做就太不尊重母亲了,后来他们决定让母亲和这座房子合为一体,化为灰烬。母亲的离去是个伤心的事,但这也是一个契机,两姐妹各有生活,GILBERT带着智障的弟弟与外来的女孩离开了小镇,寻找自己的生活。

而我那个朋友四十多岁时终于与一个女人成家,远走几千公里,离开这个家。他自己也说离远点他的生活会少些麻烦。

我不知道编导是借电影做人生探索,还是了解心理治疗的原则。对因家庭养育能力不足造成的种种困难,未来之路就是:更加关爱自己,真正对自己负责。


当然GILBERT离开小镇并不是现实中故事的结尾,我那个朋友离开家也不是故事的结尾,这都是新生活的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很多现实的挑战。

(相关内容及与本文的上下文关系,请看本博前几篇内容,在此不做重复。谢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