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能拯救日本经济吗?经济龙头汽车业1季度大幅下滑

社会问题源于制度;制度问题来自文化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观察者 2012年5月24日

印钞机能解决一切经济困难?
 
众所周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早在上台前就一直主张,日本经济多年不振的根本原因,都要归咎于长期的通货紧缩和由此引发的日元升值。为了打破这种已经形成的恶性循环,可以也必须打破不惜打破一切常规,在原已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再进一步执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抛开一切修饰词,实质就是要求日本央行不管不顾,全力开动印钞机,人为强行制造通胀。
 
上台后,安倍迅速将反对这一观念的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提前解职,安排完全支持自己的黑田东彦接任。不久,日本央行正式通过了“用两年左右时间达成2%的通胀目标,和将资金供应规模扩大至目前两倍”的新金融政策(俗称“以双倍速印日元”),之后又宣布大幅增持长期国债和其它风险资产,其规模按GDP调整后,相当于美国QE政策(量化宽松)的2.2倍。虽然早有所料,但如此豪赌,还是让人对“安倍经济学”的孤注一掷有两分讶异。
 
于是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日元就急贬了近30%。效果也似乎立竿见影,日本股市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强劲反弹,已经创下了五年来的新高,并且日本各大企业也纷纷报告,今年的盈利状况出现了明显改善,并非仅是预支信心。而在近日召开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日本又收到了一份礼物:尽管日元迅速贬值,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却表现冷静,在会议上并没有对日本提出“发动汇率战争”的批评,这让日本政经界都松了一口气。似乎截至目前,国内外的反应果然都在安倍们的预料之中,安倍内阁也因此人气高涨,似乎踌躇满志。
 
不过至今为止,不仅是习惯口径一致,对内报喜不报忧的日本主流媒体,给予了安倍高支持率的多数日本民众,也都是在效法驼鸟,逃避着一个对安倍经济学的最大疑问——如果多印钞票就能解决经济困难,那资本主义为什么还会有危机呢?
 
美日货币宽松政策的背景不同
 
其实,日本国内也不断有人指出,通缩是果,而不是因。反映的是日本经济体制的结构性矛盾,不从根本上着手解决,就算暂时制止了通缩也没有多少用处。但是,大规模的结构改革必然会全面触动到原有既得者的利益,象安倍、麻生这样的日本主流政客,本身就多是典型的世袭豪族,或者是财阀集团的代表,又怎么可能向自身权力的基础开刀呢。
 
相比之下,现在的选择反而要轻松多了。尤其是美国这两年采取的QE政策,更给了喜欢“从美”的日本以某种安全感,安倍一直就用美国的QE来为自己的经济政策辩护。从近期欧美对于日本强制推动日元贬值的宽容来看,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但虽然都是用大量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美国与日本的情况却完全不同。至少前两次QE是因为美国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市场资金链突然产生严重断裂,其后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去杠杆化,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通过大规模投放货币进行干预,可以保证资金的流动性不至于完全枯竭。所以前两次QE虽然也有很多后遗症,但毕竟阻止了经济危机发展成最严重的后果。而且,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使全世界不得不一起分担美国的损失,这也削弱了QE对美国经济直接的不良影响。
 
而日本,且不说日元的国际地位根本无法与美元相比,无法向外转移损失,更重要的是,日本经济的病根并不是出在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上,而是从根本上失去了内生动力。与大多数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不同,日本并没有处在“缺钱”的状态,相反,它仍然是重要的资金净输出国。央行增加本币供应对于大多数日本企业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即使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把它们储存起来,或是投资到海外,也都比在国内追加投资更加合算。
 
安倍经济学难促日本消费和出口有力恢复
 
按照安倍经济学的估计,日本消费者会由于担心储蓄贬值而努力花钱,从而复苏国内市场;同时通胀会压低日元汇率,提升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复苏国外市场;国内国外市场双双启动,经济自然就能恢复可持续增长。
 
如果一切确如以上所料,那自然没有问题。但是,现实如此简单的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通胀预期确实有可能削弱人们的储蓄意愿。但除非发生恶性通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否增加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对家庭未来收入的预期。而日本的人均实际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下降,安倍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扭转这种趋势。即使实现了2%左右的通胀预期,至多也只能引发部分提前性的消费,但无法形成持续性的消费复苏,甚至在提前消费的热潮过去后,引发更大程度的萧条。这在日本过去多次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早就屡见不鲜了。
 
更何况日本的消费前景还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悬崖,根据去年民主和自民两党合作通过的消费税提高法案,日本消费税率将在2014年从5%提高到8%,2015年再提高到10%,而上次日本提高消费税税率还是1997年,从3%提高到了5%,直接后果就是当年的经济实际增长率从2.6%一下子跌到了0.1%,全面开启了日本的“零增长”时代。认为日本民众对于通胀和增税双重打击的回应,是会大幅增加消费开支,这种想法显然非常的“自信”。
 
相对而言,以日元贬值来促进日本出口,可算是安倍经济学中最靠谱的部分了。但尽管日元对美元汇率已经“破百”,但这也只是回到了2009年前的旧常态,这种贬值程度虽然缓解了日本出口企业的严重困境,但仍没有回落到足以让日企重新获得明显价格优势的区间。而到目前为止,虽然美国出于各种考虑,并没有采取直接干预行动,但在上半年度财政部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将会密切关注日本的政策,……不要推动竞争性贬值或者是设定自己的汇率目标以达到竞争性目的。”这种明确信号表明,它对日元进一步贬值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事实上,近十年来,类似幅度的日元贬值曾多次发生过,都没有能推动日本经济可持续的复苏,甚至没能维持住日本在世界贸易中的原有份额,很难有理由认为这次“安倍贬值”就会突然起效。事实上,由于日元贬值后原材料和能源的进口账单猛增,加上对华出口增长受阻,到今年4月,日本进出口贸易已经创下了连续10个月赤字的战后新纪录,单月逆差记录也屡屡被刷新。根据基本的统计公式计算,就可以知道,进出口不但没能提供预想的复苏动力,反而还在拉日本经济净增长的后腿。
 
巨额债务终将捆住日本手脚
 
外界对安倍经济学最不看好的理由,就是日本背负的国债过于沉重。现在日本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都依赖于发债,四分之一的支出则用于还本付息,而国债总规模更已经超过了GDP的230%,这些指标让希腊等“欧猪”国家的财政状况都显得非常健康。之所以到现在,日本财政还能支撑,一方面是由于它的国民储蓄率很高,国债不需要依赖外国资金,另一方面也是幸亏了通缩背景下的超低利率。而一旦日本恢复持续性通胀,同时日元又进入贬值通道,对于投资者来说,再持有日本国债就会受到双重损失,除非同步提高国债利率。但再大幅增加国债利息支出,显然是重负累累的日本财政难以承受的。
 
当然,安倍内阁和日本央行不可能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逻辑推演。除了一再放言日本央行会随时入场,无限制的进行干预,以此来支撑市场信心外。他们如今更是在赌博,赌习惯偏好国债的日本国内机构和个人不愿意改变传统,即使被通胀侵蚀收益甚至本金,也仍然愿意优先购进国债,从而保证日本国债仍然能以极低利率顺利发行。
 
应该承认,安倍们下赌的信心并非完全没有来由。仅从数据上看,日本早就远远超过了财政警戒线,债务危机应该一触即发。可国际金融投机商近十年来多次发动对日债做空,却都敛羽而归,原因就是日本国内机构和个人似乎对潜在危险根本熟视无睹,增持国债的态度始终如一。所以不光是安倍,日本主流政经界虽然嘴上都承认要重视债务问题,实际却都觉得仍可以无限期的拖延下去。而安倍和黑田推出第一波政策至今,日本国债的发行依然波澜不惊,收益率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好象真的一切如常。这更给“安倍经济学”的拥趸们打了气,鼓了劲。
 
但稍微细究数据就会发现,其实,现在日本只是通胀预期有所提高,而实际通胀率依然极低,国债实际利率也继续保持为正,市场没有剧烈变化当然也无足为奇。实际上,由于对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二级市场上的日本国债收益率,近期就出现了十几年来最大的异动,只是在日本央行的迅速干预下,才暂告平复。而如果真实现了安倍“年通胀2%”的目标,却不大幅提高国债利益,日本的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有强制保本要求的机构投资者,再怎么迷信本国国债,也不可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而且在此同时,安倍仍然在大肆增发债务,投入所谓的“国土强韧化”等计划中,而这些计划除了名字不同外,与过去二十年日本无数个类似财政计划完全相同:打着刺激内需的旗号,把巨额税款投入到各种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更不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收回投资的项目中去,而能分润到这些项目的大小承包商们,必然是执政党和大臣、议员们的金主和桩脚。多年的经验已经证明,这种“为熊服务的高速公路”会在短期内暂时刺激一下日本经济,但随后就会把它更深的拖入泥沼。而认为日本可以无限的寅吃卯粮者,应该记得,希腊、西班牙、意大利,曾经也都这么想过。
 
透支未来不会有前途
 
当然,总是有人愿意相信,央行是万能的,而财政部只要愿意,就永远有用不完的钱。著名的空头预言家,激进凯恩斯主义者克鲁格曼就是安倍经济学最大的义务辩解员,而就在不到半月前,金融时报也刊文恭维安倍的领导正在让日本“恢复魔力”。不过,不管克鲁格曼的最新诺贝尔经济学奖光环有多耀眼,金融时报在国际舆论界、财经界的地位如何强势,有些事实是再多的生花妙笔、如簧之口也无法掩盖,更无法用民族主义的感召力就能克服的。
 
日本现在每年净增公共债务在30万亿日元以上,超过GDP的6%,而且速度还在加快中。而日本的家庭储蓄率到2008年时已经下降到仅2%多,只有依靠企业储蓄才勉强保住了国家储蓄率的正值。于是,很讽刺的,如果日本经济真的有持续好转迹象,企业必然会增加投资,从而减少储蓄。但这样却会对日本财政,进而对日本经济产生釜底抽薪的作用,除非日本大幅提高利率,提高日元汇率,吸引外国资金补充。但上文已述,提高利率和汇率,又与安倍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背道而驰……而这还仅是“安倍经济学”自我矛盾中的一例。
 
安倍的个人政治资源主要继承自其外祖父岸信介一脉,因此也一再表达出与其极为类同的右翼政治观,与此同时,他似乎还继承了二战前岸信介一代的日本政客们,热衷于政治赌博,甚至于为了“吸引人气”,不惜拿国运相赌的习惯。他以这种性格执掌日本,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对周边来说有着很大危险性,必须警惕其突然冒险;但在经济问题上,他现在的大多数作为,实质就是用加速透支日本的未来,来换取自己任内短暂的增长。从长远看,其实是对日本之外其它各国各地区的利好。
 
而现在日本对其似乎满满的信心,与其说是对安倍,对“安倍经济学”本身的信心,不如说是日本上下长期以来,一直看不到出路,抓到一根稻草也要当救命绳的心态所至。但稻草终究还是稻草,“安倍经济学”就象黔之驴。尚未露底时,貌似庞然大物,其实却是“形之庞也”,最后也只能“技止此耳”。


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WeiFeng/2013_05_18_145493.shtml

=============================================================================================

1季度日系车销量大幅下滑
腾讯财经
 
汽车/制造中国经营报[微博] 2013-04-13

复苏比想象中更为艰难。

按照此前业内专家普遍分析,2013年2月之后,日系车在华产销量将迎来“破冰时刻”,但事实却依旧“冷冰冰”地摆在眼前——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3月份当月还是整个一季度,日系车在华销量均出现了大幅下跌。

“情况远比预期严重。厂家按照去年同期的产销量给我店分配车辆,但是目前30%的车辆成了库存车。”北京某一汽丰田经销商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

“真正令人绝望的不是苦难本身,而是苦难的无穷无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菲亚特CEO马尔乔内面对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困境曾做如是说。这句话如今亦适用于在华发展遭遇前所未有困境的日系车。对他们而言,这次复苏将是一次漫长的马拉松。

持续下滑

与德系、美系以及韩系汽车的大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一季度,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仍在大幅下滑。

日系车在今年一季度交上来的这份成绩单,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3月,日产汽车在华产销量为13.18万辆,同比下降16.6%。今年整个第一季度,日产在华总销量约为28.4万辆,同比下滑15.1%。

丰田汽车3月份在华销量为7.59万辆,同比下跌11.7%。其中,一汽丰田产销量下滑最严重,产销量同比下跌了14.9%。今年第一季度,丰田在华销量仅为18.47万辆,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2.7%。

本田今年一季度在华表现同样不容乐观。2013年3月,本田在华产销量为6.11万辆,同比下滑6.6%。详细数据显示:东风本田下滑最为显著,其3月份销量仅为2.5万辆,同比下滑16%。今年第一季度,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为14.04万辆,比去年同期的14.80万辆,同比下滑了5.2%。

除了上述日系三大品牌外,其他日系品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马自达公布的业绩显示,第一季度马自达在华销量为4.52万辆,同比下滑21.5%。其中,一汽马自达共实现销售3.19万辆,同比下滑9.2%;长安马自达销售1.33万辆,同比下滑40.7%。

而竞争对手们同期的表现却可圈可点。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通用汽车在华销量同比增长了12.6%,一季度则整体增长了9.6%;现代汽车3月份在华销量同比增长了26.8%,一季度则同比增长近40%;福特汽车3月份在华销量增长了65%,一季度整体增长了54%……

很显然,自去年9月份开始因钓鱼岛纷争导致的日系车在华销量下滑趋势仍在持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久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2月底,日系汽车厂商占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份额降至12.5%,而在2012年年底,日系车在华的市场份额为16.4%。

“这种情况的出现的确出人意料。按照我们的预期,今年新年之后,我们的产销量能够与去年同期持平,3月会有一个明显的反弹,并且,实际上从经销商处反馈回来的顾客到店量的确有强势反弹的迹象,但是订单的有效率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产销量下跌的情况没有停止。”一汽丰田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冰冻期比想象中漫长,我们仍旧在寻找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

多重挤压

“内忧外患”是日系车企目前在华遭遇的真实处境。

“此前中国公众也在民间发起过抵制日货的行动,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大概2个月~4个月左右,随后日货的产销量会恢复到正常状态。”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志勇表示,“本次由于钓鱼岛风波导致中国民间发起的抵制日货浪潮,按照过往经验,最迟应该在今年春节后得到化解,因为在新年期间会集中爆发多个舆论焦点,进而在客观上淡化民众对日系车的注意力,但是这次民众抵制日货的决心比此前的任何一次都要坚定和持久。”

据记者从长春、哈尔滨、上海、广州等地搜集的信息显示,迄今为止,在上述城市的洗车店等车辆集中地仍旧有抵制日本车的贴画和标语,而在记者走访的北京回龙观汽车交易中心配件市场,多个摊主反应有关抵制日系车的贴画“还有不少人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民众对于日系车的抵触情绪依旧存在。

“这是导致日系车产销量难以破冰的根本原因。由于钓鱼岛纷争悬而未决,并且频频被新闻提起,公众对日本的反感情绪持续发酵,这是日系车无法在预期时间里产销量反弹的根本原因,实际上,目前,日系车在华的命运现在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日本政府手里。”麦威咨询公司总经理程文兵表示。

实际上,民众对日系车的抵触情绪只是导致日系车在华全线败退的诱因,竞争对手有计划的进攻也是日系车迟迟无法翻身的原因之一。

“一直以来,现代在华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日系车。今年3月,北京现代全线产品终端优惠幅度非常大,第八代索纳塔终端售价比厂家指导价低了数万元,虽然此前北京现代的4S店也会搞优惠活动,但是优惠幅度很少如此大、覆盖车型也不会如此全面。”程文兵表示,“实际上,这是现代有计划地抢占日系车市场份额的举动,目前看,这种举动取得了成效,今年第一季度,北京现代产销量同比增长40%。”据了解,这种情况还将继续,4月中旬,北京现代两款新车(2013款第八代索纳塔和全新途胜)将同时上市,两款车同时上市的情况此前在北京现代从未出现过,这显然是抢占日系车市场份额计划的一部分,而随后,现代还将集中上市多款车型,对日系车的打压还将继续。

除此之外,大众、福特以及通用等竞争对手,也都在今年加快了新车上市步伐,这对日系车的复苏势头形成了进一步的打压,而统计数据也显示,这些竞争对手在一季度的销量均取得了大幅度增长。

多米诺骨牌

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自救,日系车失去的不只是现在,还有未来。

笼罩在日系车头上的乌云显然还没有散去,而业内人士认为,长此以往,日系车在华还将面临更大的灾难。

“今年对日系车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日系车憋足了劲儿要实现复苏,多款重点车型排队上市。比如,继日产全新一代天籁上市之后,本田全新一代雅阁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上述两款车型是本田和日产一直以来的绝对主力车型,如果这两款新车在上市前期的表现出现问题,那对本田和日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整体走势都将造成巨大影响。”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

“今年对丰田的意义更重大,相比于本田和日产,这两年丰田在华投资最多、对中国市场的期望值也最高,因为丰田要保住全球产销冠军的宝座,必须在中国市场有起色,否则其全球战略都会受到影响。”程文兵表示。

实际上,这还只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前期。

“如果消费者抵制日系车的情绪持续发酵,那么,原来属于日系车的忠实拥趸的数量将大幅减少并后继无力。如果消费者在选购第一辆车选择了韩系车,那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会成为韩系车的拥趸者,并且口口相传韩系车的口碑。而在其更换第二辆车时,他的目光会直接越过与韩系车品牌形象相差不明显的日系车而直接选择德系车或豪华品牌。如果不能在短期内自救,日系车失去的不只是现在,还有未来。”程文兵表示。

“我们不会被短期的产销量下滑打倒。目前,我们在不断推出新车型的同时,还告诫经销商静下心,做好服务,无论是产品和服务,我们都将做得更好,那么消费者会看到,我们在耐心等待的同时,低下头把能做的做到极致。”丰田(中国)一位官方人士告诉记者,“预计到今年下半年,我们的产销量会出现一个强势反弹。”

曾经在中国风卷残云的日系车,如今却陷入了销量持续下滑的尴尬境地。未来,日系车究竟会拿出什么更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实现自救?我们将保持持续关注。


http://finance.qq.com/a/20130413/001599.ht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