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白的边缘


夏天要回国,又到了给丈夫和孩子办签证的时候。

打电话到巴黎的旅行社,详细记下他们要的所有材料,准备好就有一大叠了,然后又加入自己想当然的其他材料,一笔一画填好申请表,让丈夫用CEO的架势潇洒一一签名。一叠厚厚的东西装进大信封里,怕那薄薄的信封不堪重负,在封口处又加了两道透明胶带。然后挂号信,寄出。

寄出以后就开始担惊受怕:信封会不会半途破掉啊,支票有没有签名啊,两本护照会不会受损啊,会不会还有别的材料忘了放啊,会不会办得太晚了啊……担惊受怕要直到两本护照回到手里来,打开一看“签证有效期60天”才松一口气。

而且还越来越贵。现在托巴黎的旅行社办,已经每本护照95欧了。但就算这样,也还是比自己去两趟巴黎要便宜。

托小猫一本五年期的护照,上面已经有了四个签证。她爹的旧护照已经过期,新护照上也已经有了两个签证。我们虽然不是常常飞来飞去的商务人士,每年一次签证也雷打不动。全部是探亲签证,只往一个地方走。

每次过海关时,“外国公民通道”,“本国公民通道”,一家人分两个通道走。我回国时他们出国,他们回国时我出国。春节时我一个人带孩子回国,把小法国公民抱在怀里,随身带着法国户口簿,以证明我不是拐带儿童。

我自己迄今没有换法国护照的打算。“父母在、不远游”是做不到了,努力做到“父母在、不换国”吧。法国政府对我还算不错,居留证在手,进出也就是盖个章,不麻烦。老鼐一直抱怨中国政府对他的待遇不如法国政府对我的待遇。

以前法国人办中国签证很简单,近几年条件也越来越苛刻,要求的材料越来越多。我以前在瑞士使馆工作的一个朋友说过,这都是以牙还牙,外国政府对中国人签证要求苛刻,中国政府就相应地越来越苛刻。

我颇有微词,觉得自己两面不是人。父母来法国,签证要交一大堆材料,麻烦得很;丈夫孩子去中国,签证也要交一大堆材料,麻烦得很。老鼐倒是豁达,说:条件再苛刻,对于咱们这种遵纪守法的良民来说,最多也就是繁琐一点。但对心怀不轨的非良民来说,倒可以起到制约作用。我说:切,如果是非良民,再苛刻他也有办法对抗。

以前在里尔,曾经见到过非法居留者聚在一起游行示威,要求与合法居留者享有同等权益。不要说老鼐这种遵纪守法的爱国好青年,就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觉得这种情况简直岂有此理。如果我是非法居留,自己早就吓破了胆,内疚破了胆,躲都来不及,怎么还会这样理直气壮地在大街上拉着横幅嚷嚷?

这世上有人选择做良民,有人选择做非良民,或者更准确地说,有人选择冒着做非良民的风险也要做某些事。人各有志,无可厚非。但是非良民偏偏显得比良民还要理直气壮,这我就不明白了。

我是一个以爱情为名而自愿背井离乡的良民。这里面,“背井离乡”是悲伤的,但是“良民”、“自愿”和“爱情”几个字聊可自慰。我这个良民胆小谨慎地来往于红区和白区之间,心里盘算万一红区有战火,就去白区逃难;万一白区有战火,就去红区逃难。可是万一红区和白区开战了,不知要躲到哪里去。总不能像古罗马时的萨宾妇女一样,在父家和夫家之间英勇一挡,壮烈得可以做传世名画的题材吧?

撕裂如果永远只在心灵深处,又比真实的血与火要幸运得多了。

说到这里,觉悟就不得不提高了。总之,只要世界太平,签证麻烦点就麻烦点吧。
 

托宝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云上的熏衣草' 的评论 :

换护照有换护照的理由,不换有不换的理由,或者说,不换护照的压根没有理由。关键是自己觉得自在就好。我有一天也许心血来潮,就去换了也说不定。
云上的熏衣草 发表评论于
难得你还有这样古典的情操。不过人当如其文,看你的文字,知道你就应当是这样的人。
6月份换了护照,也没什么反认他乡是故乡的不安,只是图个旅行方便吧。反正走在哪里都是异乡人的感觉。
kingfish2010 发表评论于
回复托宝猫的评论:
唉,你家老鼐是个细心人,我家的小外国公民在偌大的首都机场被大外国公民丢了。我跟前面排队的人挨个解释,穿过通道,找了半天才找到。。。

另一个原因也是我那时每次出去出差就要各领馆办签证,还要头儿出证明,大家都烦了。
你如果在巴黎还好,外省的要专门去首都,搭上功夫还赔钱。美国人还超爱拒签。
托宝猫 发表评论于
回复kingfish2010的评论:

这个通道问题对我来说倒不是问题。我最气愤的是除了申根国之外,哪里都去不了。因为嫌签证麻烦,我到现在连英国都没去过……老鼐安慰我,说英国菜太难吃了,我才稍微平衡了一点。
托宝猫 发表评论于
回复schneetag的评论:

英文啊……我这听力估计够呛……不刷墙,全神贯注听都未必全听得懂……

但听你说的这么感人,还是会去找来听听的,谢谢。
kingfish2010 发表评论于
俺也曾坚持。
直到有一次,外国公民们出溜出溜进去了,俺还在本国公民通道里蠕动,时不时扫描一下外国公民们,扫描到N次,不见了外国小公民,俺的坚持就崩溃了,回来后就申请直接监督外国公民了。
schneetag 发表评论于
建议你看看(或者听听)David Grieg的The Letter of Last Resort。主题本身就是哲学上的一个悖论吧,但与多元文化无关。BBC首播时我正在刷墙,从未想过会被一个广播剧感动到如此。
托宝猫 发表评论于
这也是我所希望的。我希望她是一个综合体,而不是矛盾体。
美国共产党总书记 发表评论于
辛苦了. 希望小猫长大后没有撕裂没有困惑,而是兼得两面,左右逢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