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在去吃早饭的路上,在车里和太太开玩笑说:“《北京遇上西雅图》里那个拜金女是这样描述她的Mr.Right的:‘他可能不会陪我去吃法餐或坐游艇,但他会走几条街去买我爱吃的豆浆和油条。’ 看过一篇影评是这样开玩笑的‘出家门左转就能买到豆浆和油条,干嘛跑几条街啊!’” 太太听了是捧腹大笑。我接着说:“我们买豆浆和油条可比电影里难多了,从家门出来,上大路左转,进高速公路,要开过几个城市,才能吃上那渴望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豆浆和油条,那是多么不容易啊!” “感觉上就是从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出发,要开到苏州才能吃上豆浆和油条,可见豆浆和油条的吸引力有多大!” 太太边笑边点头说:“还真是这样。”
来美国几十年,我已经习惯了吃洋基们吃的早餐,两三条油炸的咸五花猪肉(bacon),一两块油炸土豆饼(Hash Browns),炒鸡蛋(Scrambled eggs),一小碗燕麦粥(加少许红糖和葡萄干),还有水果(喜欢草莓和菠萝),外加一杯去咖啡因的英国红茶。美国的早餐还有许多高能量的食品,如意大利香肠,炸鸡,炸猪排,烟熏三文鱼,苹果馅饼等,我一般很少碰,怕吃了体重就不能控制了。太太是除了咖啡和甜圈圈,一般的美国早餐她都不喜欢,特别痛恨燕麦粥。可以想象,一个星期下来,她的胃就象久旱的禾苗,盼着周末的豆浆和油条来滋润。
说着说着,不知不觉的便来到了我们要吃早饭的小店。这是一个台湾人开的小饭店,专门供应各种中国人爱吃的早点。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时,约中午十一点左右,小店里挤满了客人,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吃到。来吃饭的大都是年轻人,讲着英语或台湾国语,我们在这里算是大叔和大婶了。跑堂的小姐们也都讲着一口台湾国语,那口气和《北京遇上西雅图》月子中心里的那个黄太是一模一样,很让人回味无穷。我和太太两人叫了一大碗咸豆浆,一大碗咸豆花,一根油条,一个蛋饼(Omelet),和一个牛肉卷饼。那豆浆和豆花里加了很多味道极好的佐料,如肉松,脆酱瓜,和虾皮等,让人吃了还想吃,直到吃不下为止,就这样,胃得到了滋润得到了满足。因为口味地道,我们俩在最近的两个月里是这 个店的忠实的回头客。
过去,在华人超市里也买过老油条和尚有余热的新鲜豆浆,但味道不理想,只能解解馋而已。去过永和豆浆,但口味一般,也没有让我们成为这个连锁店的回头客。有趣的是,零九年在北京玩的日子里,去前门大街上的永和豆浆吃早饭,店里的客人极少,很少有当地的居民光顾。到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每一样早点都很贵。
小时候在上海,豆浆,油条,和大饼可是最好吃的早饭了。一般也只能在周末吃,一来周日里早上没有时间去排队,二来也没有这么多钱天天吃。老上海的上海人每天早晨都吃泡饭加酱菜,胃是蛮舒服的,就是不顶饱,常常在中午放学前,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周末最开心的就是拿着钱和热水瓶,兴高采烈地到点心店买豆浆,油条,和大饼。刚出炉的大饼和刚出油锅的油条是很烫手的,拿着它们要不停地换手。为了能美美地咬上一口大饼卷油条,再长的队也会咬着牙排着等着的。。
豆浆和油条可能是最适合中国人胃口的早餐了。如果你对谁好,就多让她(他)吃点口味纯正的带豆浆和油条的早饭,奇迹就会发生,没钱的西雅图的穷医生Frank就是这么战胜北京的大款老钟的。在美国吃到的永生难忘的豆浆和油条,让文佳佳心甘情愿地放弃了北京的劳斯莱斯和宫殿般的豪宅,直奔纽约的帝国大厦来和Frank相会。。。
谢谢观贴!
(欢迎转贴,写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