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ternationale · 难忘雄壮的 国际歌 ~!】





巴黎公社(la Commune de Paris)




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

(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的2个月中,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

巴黎公社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践;

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辉里程碑,影响广大且深远。










1871年5月28日,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 的最后一个堡垒





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导致革命失败。





全城开始了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



面对着这一片血腥恐怖,法国诗人鲍狄埃(1816-1888),

满腔义愤,连夜奋笔疾书,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歌词。














File:Fusillade.jpg

部队参与起义,失败后,Lecomte和Thomas将军 在蒙马特尔高地被枪毙。











歌词由 欧仁·鲍狄埃(1816年-1887年)在1871年所作


(当时用马赛曲的曲调演唱),这首诗歌原名为《国际工人联盟》,

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鲍狄埃的诗集《革命歌集》中。













诗歌集出版后的第二年(1888),法国北部工业重镇里尔市的工人合唱团,







请工人业余音乐家 狄盖特 为这首诗谱曲,三天之后谱曲完成。











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

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






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







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







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







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








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在,





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L’Internationale





 












《国际歌》最早的中译

是由瞿秋白在俄文专修馆的同窗好友耿济之郑振铎以诗歌的形式合译的,





1921年发表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俄国文学专号”,








称《第三国际党颂歌》,因未附曲谱而无法传唱。







1923年 瞿秋白 从俄罗斯回到中国,又翻译了国际歌中文歌词,附上曲谱,







《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





据说,1962年 中法大学教授、翻译家 沉宝基 作了新译。






有说,现在流行的中文《国际歌》歌词是诗人 萧三 经过多次推敲修订而成的。

















































廖昌永 - 刘欢 - 莫华伦



















【2013-07 撰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