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子,全美国似乎都被包裹在滚滚热浪之中,西部各州更是天天生活在“火热”的天气里,温度动不动就蹭的一下蹿升到摄氏40,甚至50多度,人们大都有了“焦头烂额”的强烈感受。接踵而来的,无疑就是各种各样的消除降温的办法,人人都使出浑身解数,施展各种本领,为的是能给自己的身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带来一丝丝清凉的感觉。吹空调,开电扇;下池子游泳,跳河里冲凉;喷泉下淋浴,湖水边泡脚;喝冰镇饮料,吃拔凉雪糕;树阴下看书,楼影里听歌;要不是有人文法律限制,光屁股,露腚眼子也未尝不可。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只要能降温,一切皆有可能。
由此,就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我小的时候,每当炎热夏季来临的时候,就是人们苦中作乐的开始。在那没有家用电风扇,没有私人淋浴的时代,住在筒子楼里的大人,孩子们,每天晚饭后就会陆陆续续的下楼来到院子里,三三两两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坐在水泥台阶上,议论着张家的长项,谈论着李家的短处;说着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侃着现在的处境和将来的希望。男人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女人们说笑得前仰后合。闺女们围在一起玩着“抓子”,小子们蹲在一块耍着“弹球”。三,两个老太坐在葡萄架下,说着自家的儿女;一,两个老头倚在柳树阴里,论着个人的悲喜。人们手里的芭蕉扇摇得是呼呼有声,可人们心里的烦躁气息却丝丝没减。当夜幕渐渐降临时,有人干脆把凉席拿出来铺在了水泥地上,让孩子躺上去稍稍凉快一会儿(时间长了就要落病了);也有人把行军床支在了当院儿,合衣卧下微微打一个小盹(真正睡觉还是要回屋)。有人把切好了的西瓜拿出来一边乘凉,一边解渴;有人把冲好了的浓茶端出来一边消暑,一边品茗。几只蚊子嗡嗡地在人们脚边盘旋,使人感到十分的厌恶;个把蝉虫吱吱地在人们头顶歌唱,令人觉得无比的烦恼。青蛙在不远的池塘中“呱呱”奇谈;麻雀在身边的树梢上“喋喋”不休。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炎热夏日夜晚的“杂乱无章”交响曲,使人们那原本就潮漉漉的身体上,又凭空多添了几颗湿答答的汗珠子。终于,天已经黑得很沉很沉了,有一丝丝微风拂面而来,人们陆陆续续上楼回家。不一会儿,水房里就成了另一个你来我往的热闹地界儿:张家阿姨刚刚洗完了头脚,李家叔叔就进来刷牙漱口。东屋的赵妈妈刚倒了一桶给女儿洗澡的脏水,西屋的钱叔叔就泼了一盆为儿子冲凉的剩汤。周伯伯蹲在水房的一角自顾自洗着白汗衫,王叔叔站在水池的一边个管个刷着绿球鞋。人们都想第一个完成洗刷,可总是有人成了最后一个。当水房里再也没有任何声响的时候,就是人们关门闭户上床睡觉的钟点。屋里,每一扇窗子都是打开着的,大人,孩子都在渐渐退去的暑热之中沉沉睡去。
我的这篇小短文虽然写的不伦不类, 可里面的场景,人物却都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楼下的那片葡萄架上,曾经长满了红红绿绿的葡萄,虽然它早已经无影无踪。楼前的那个小池塘里,曾经布满了荷花和莲藕,虽然,它早已变成了一栋栋楼房。爷爷,伯伯们早已年逾古稀,甚至是长眠地下,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却如此新鲜。孩子们早已是人到中年,可那玩耍,嬉笑的声音仍回响在耳边。我们早已习惯拥有中央空调和私家洗澡间,但时不时,我还会想起那人来人往的公共卫生间。美国的夏季虽是如此的骄阳如火,我在赤日炎炎中回忆儿时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