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和“难得脸厚”

苟且偷生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541/201309/489.html

“难得糊涂”和“难得脸厚”

 

  人之成长,从孩童到成人,经历过无数次的表扬:“真聪明”;也经历过无数次的责骂:“真糊涂”。“糊涂”让孩童羞愧,丧失自信;让成人脸红,恨无地洞可钻。“糊涂”成了实实在在的贬意词。

  初次看到郑板桥大师的“难得糊涂”,让我深惑不解。然仔细酌磨后,茅塞顿开。“难得糊涂”乃精明人之最高境界,有大智若愚之质。

  曹操帐下谋臣杨修,聪明过人。一天,有人送曹操一合酥,曹写两字于合面:“一合”(竖排)。曹走后,杨修好高兴,招集下人快来吃酥。下人大惊,呼叫道:此乃承相之酥,我等下人岂敢乱碰?杨修曰:尽管吃,错了杀我头。杨指着那两个字唱曰:承相让大家“一人一口酥”。酥尽,曹闻,大悦,欣赏杨修之聪颖;又有一天,曹逛花园,写一“活”字于门上。工匠不解,也不敢怠慢,向杨修请教。杨修曰,拆掉,重建,要小一点。曹再次逛花园,见门小了,问起工匠,工匠从实招来。曹叹杨修之才;建安二十四年秋,魏蜀大战,曹兵屡败。魏王曹操欲收兵回长安,又怕蜀吴耻笑,心中犹豫不定,坐于军帐嚼鸡肋。恰逢夏侯犉入帐来禀夜间号令,曹随口曰:“鸡肋!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便叫随行收拾行装,准备归程。犉大惊。修曰:“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当夜,曹心乱,不能睡,绕寨私行,见寨内军士准备回程行装,操大惊,急问犉。遂大怒,叱刀斧手推修斩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奸雄曹操,欣赏杨修之聪颖,惊叹杨修之才俊,妒嫉杨修之过人,后怕杨修之神明。斩修后,号令首级于营门外,以示其众。魏王不从修言,翌日再战,再败,被蜀将魏延射中,差点送了性命。遂重新后葬杨修。

  杨修赴刑前,仰天长叹:“父母大人,为何只生修聪颖,不生修糊涂?修若糊涂,多活卅载,不至死得如此年轻。”(此"叹"乃白镜天演义,非正史,勿外传!)

 可叹啊,郑板桥大师的“难得糊涂”对杨修,来得太晚,太晚!

 

  无独有偶,“难得脸厚”“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白镜天感叹,郑板桥大师只杨“难得糊涂”,却忘“难得脸厚”,甚是遗憾!

  “胯下之辱”,妇幼皆知。一代英雄韩信如若脸皮太薄,不从乡霸胯下爬过,也就不会有此后的辉煌人生。可见,韩信从小就悟得“难得脸厚”对其人生有多么的重要。

  “骂死王朗”,乃另一经典,诸葛孔明阵前所为,也是因为王朗脸皮太薄。七十有余的老谋臣王朗自认才高,兼备三寸不烂之舌,能说服孔明降曹。自荐出阵,结果弄巧成拙,滚鞍吐血而亡。可怜王朗,如此才高志大,读书破万,却不懂“难得脸厚”。

   三国英雄无数,豪杰遍地,都想统一天下,留芳万世。然,笑到最后者,竟是司马老贼,统一天下,建立晋朝。论武艺,在司马父子三人之上者,比比皆是;论智慧,他们只是诸葛智库之一隅。然,统一天下的金榜最终贴在司马的脸上。为什么?因为司马老贼,脸皮很厚。

  诸葛亮生前最后一次拚搏是著名的“六出祁山”。火烧葫芦谷让司马父子三人抱团痛哭,必死无疑。然,真乃“天有莫测之风云”,十分钟的倾盆大雨救了父子三人。孔明仰天长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后,司马懿坚守不出战。诸葛亮遣人送司马懿巾帼素衣,视其为妇人。此乃奇耻大辱也。帐下大将们无不怒气冲冠。两个司马小儿更是肝胆欲裂,坚决要求出战,以雪其耻。司马懿大怒,喝叱曰:再言出战者,立斩!

   对诸葛亮送来的巾帼素衣,和“激将”信,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然佯笑曰:“视我为妇人耶?吾且受之!”。而且,为了教育其仔,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懿乐呵呵地穿上巾帼素衣,笑嘻嘻地当着大将们的面来回走了好几圈,(以示脸厚)。无非以身试教,作人该脸厚时,绝不脸薄。成大事者,“难得脸厚”。

  “六出祁山”,司马懿的“难得脸厚”挫败了孔明世之无双的智慧和才华。诸葛命丧五丈原。后,魏景元五年,“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篡位,也得益于“难得脸厚”。再后,传位其子司马炎,是为晋朝,三国归晋。

   儿时,亲历“难得脸厚”一事。正月,几个毛小伙搭建一高隼入云秋千架。一新媳妇,荡秋千特有劲。越荡越高,围观者无不鼓掌喝采。突然,新媳妇裤腰带断裂,本能地松手提裤,从秋千架坠地,重伤。还好,只折了一支胳膊。新媳妇脸皮太薄啊,真乃“难得脸厚”

   

   人生几何,对酒当歌。晓“难得糊涂”,乃精明之最。懂“难得脸厚”,乃聪明之巅。

 

白镜天. 二零一年,二十日。 于北美寒舍。

PS:此乃最后一帖。白镜天深卧病榻,恕不能同各路诸侯,英雄豪杰,巾帼须眉,同游文学城。甚是遗憾。

    祝网友天天好心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