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忆母泪涟涟

吕不韦者, 秦王政之父也. 善居奇货, 遂成大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又是一年重阳节。真是应了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天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我的母亲,眼泪时不时的在眼眶里打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那是未到伤心处。

母亲是在2006年四月中离开我们的。记得那天是星期天。下午时,我心脏像受了几记拳击,一阵阵的疼。我跟我太太说,我是不是有心脏病呀,怎么无缘无故的疼。我太太建议我第二天去看医生。半夜时,猛然被电话吵醒。电话是二哥从我们县城人民医院的急救室打来,告诉我母亲心肌衰竭,已经不行了。二哥把电话放到母亲耳边,让我跟母亲告别。我一下蒙了,唯有一遍遍的呼唤着母亲。据二哥后来说,母亲的喉咙竟然动了一下来回应我的呼唤。而此前母亲是早就没反应了的。

以前听说过心灵感应,总觉得那是无稽之谈。没想到竟然在我身上发生了。我后来明白,那是母亲放心不下那万里外的儿子呀,用这种方式来跟我告别。

那夜再无法入睡,起来准备回国奔丧之事。但大哥来电话说,按照我们乡下的习俗,母亲要很快下葬,等不及我回去了。所以我最终也没见上我母亲最后一面,也没能参加我母亲的葬礼。

我是那年底回到家乡的。二哥把我接到后,直接送我到了母亲的坟前。母亲的坟已经长满了野草。想起母亲以前的一点一滴,而从此以后,只能与母亲阴阳相隔,我不禁痛哭,并在母亲的坟前长跪不起。

我们家改革开放以前住在乡下,兄弟姊妹六个。父亲那时患有肝病,干不了重活。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全家就靠我母亲一人挣工分。生产队里不少人就对我们家指指点点,说全队养活我们家。母亲为了堵别人的嘴,总是没日没夜的劳作。她一个人挣的工分,往往是一般人的两倍。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风里来,雨里往,衣服没有干的时候。母亲后来得的风湿心脏病,估计就是因此而起。

我们兄弟姊妹六个,母亲总说我最懂事。我不管是上小学,中学,大学,以及读研究生期间,放假了我总是回到乡下,帮母亲在田里劳作。其实我也就做了这些而已。而母亲对我做的,却说几天也说不完。

母亲出生在一个富农家庭。小时候读过两年私塾。尽管母亲在私塾里学习成绩总是第一,但因我们当地重男轻女的陋习,外公最终没让母亲继续学下去。我只是后来才感觉到,这两年的私塾学习,对我母亲,对我兄弟姊妹六人的影响却是那样的深远。

首先是母亲极其重视读书。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年代,别家的孩子很多初中没毕业就回家务农了。而我大哥却顺利地读完高中,我姐也顺利的读完初中才回到村里务农。我母亲不管自己多辛苦,也不肯让孩子们放弃学习。但我姐实在不忍看到我母亲没日没夜的干活,坚决不要读完高中。后来我总跟我弟妹说,不要忘了我姐为我们的牺牲。

我小时候好动,整天在村里村外狂野,到了上学的年龄,也不想上。最后是我母亲拿着一条竹鞭把我赶到教室的。上学后,母亲只在寒暑假时让我帮忙农活,平时只让我做家里的饭。那时吃的极其简单,做饭是件较容易的事,因而我有很多时间做作业,复习功课。

母亲记忆力极好。我上二年级时,母亲能从头到尾给我背<<三字经>>。每天睡觉前,母亲总会给我讲故事。记忆中,她从来没有给我读过任何故事。所讲故事全是她记忆在脑中的,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到薛仁贵征西征东,到梁山水泊108好汉。

母亲常常会用各种古训或习语来教育我们:“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悲伤”,“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些古训,对我们人生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我们兄弟姊妹六人,除了我大哥和大姐没上大学外,后面四个都是大学毕业。大哥和大姐尽管没有上大学,但改革开放后,他们自己创业,却也闯出了另外一番天地。

母亲为人极为善良。不管我们家多困难,看到左邻右舍有困难,母亲总会施与援手。特别是我们家后来富裕了,母亲总是关照我们要时不时的回村里帮帮村里的孤寡老人。她自己也经常带些吃的回去看看以前的左邻右舍。

母亲辛苦了一辈子。我曾想等我生活稍富裕点,我要带母亲周游世界。可惜上天不给我机会了。母亲由于积劳成疾,在72岁时就离我们而去。母亲去后,我常想,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那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Gizmos 发表评论于
很感人,同感: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那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