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欧游记之三: 巴尔干噩梦 -- 瓦尔特保卫不了的萨拉热窝

梦虽是人做的,做什么梦却并不由人。俺游走萨拉热窝时好梦不断,但那段困扰萨城的魇魇噩梦,却也始终离得不远。。。

波斯尼亚曾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400多年,其间伊斯兰教被强力,甚至暴力,引入这原本是天主教/东正教的地盘,世界上于是出现了讲斯拉夫语的穆斯林。他们从无到有,直到接近人口的一半,主要信奉天主教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则构成了人口的另一半。二战后,瓦尔特的老上司强人铁托,把巴尔干半岛上的波、塞、克等国统一到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大旗下。波斯尼亚也就成了这联盟中的一位小兄弟。 八、九十年代之交,天安门事起,柏林墙倒塌,北斯拉夫语系的饿螺丝帝国解体,南斯拉夫亦难以为继。不过,与苏联的分裂相比,南联盟诸邦独立的过程殊为血腥。如此,作为各方较劲的着力点,萨拉热窝也就别无选择地堕进了它的噩梦。

从1992年到1996年,要求波黑独立的穆斯林等所聚居的萨城,被反独立的塞尔维亚族部队,封围了三年多,时长超过德军包围斯大林格勒一倍以上。在此期间,占领着周围制高点的塞族部队,用枪子炮弹,放倒了城里近万人。与此同时,整个波斯尼亚也都成了屠宰场。一个总共才500万人的国家,死了10万,跑了100万,出现多次数千人口被集中屠戮的种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事件。。。所有这些,都还是在联合国派遣了维和部队的情况下发生的,否则内战的规模一定更大、冤死的各族平民只能更多。

 

 

 1. 夜色中开进萨拉热窝老城,我们忙着找路,别的啥也没注意。早上起来兴冲冲地开得门去,扑面便是巷口山坡上一片白色的碑林。。。


2. 趋前端详,原来是一坟场。这坟场面积广大,向坡上望去,看不到边。。。




3. 向坡下追寻,也一眼望不到尽头





4.站在侧面,
退到街边,便是用上了最广角的鱼眼镜头,也还是不能把它收全




5. 直到后来爬上了瓦尔特驻足过的山头,才看明白了这坟场跟这城市之间大的不成比例的比例



6. 大坟场本不稀奇,咱人口众多的祖国有的是。但是身陷于同时修成的数千个同样簇新的墓碑之林中,便是俺这盗墓出身的,看了也不免头皮发麻,心里凄惶。这里的墓主都是在围城期间辞世的,其中绝大部分死于枪炮之下,也有少数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导演那样,是在围城中因饥病而去的。

a.




b.




c.





7. 战争恶梦的遗痕,并不仅见于墓地。在老城周围走走,“弹洞前村壁”的景象,在围城已结束了十七年后的今天,居然仍随处可见。足见当时的破坏有多大。

a



b.




c.



d.


e.


8. 夜幕笼罩下的坟场,在清冷的灯光照耀下,格外肃穆。

a. 月黑风高墓径斜



b. 旧冢新坟伴人家



9. 成千上万条生命,交换来了这三面波斯尼亚土地上到处可见的旗帜:中间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联邦共和国国旗;左面是波联邦组成体之一的穆斯林-克罗地亚联盟的旗帜;右边是波联邦另一成员塞尔维亚共和体的旗帜。
永远不能确知的是,对于猎猎飘扬的大旗下长梦不醒的人们来说,这样的交换,是否值得?



 

10. 逝者长已,只好向活着的求解。为此俺跟俺的大胡子穆斯林理发师用英文进行了非常磕磕绊绊但也是非常亲切友好地会谈。他的回答是:

a. 不值得 (原话是: the war was stupid)
b. 值得: (原话大意是: we (muslim) used to be treated as "little people", but not any more in Sarajevo. I don't want my children to live a life of "little people"). 这位理发师是原来居住在塞尔维亚的穆斯林,后来才搬来萨拉热窝的。
c. 结论: 继续纠结。波士尼亚现在有三个总统,每人八个月轮流执政,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权力分享格局。塞族和穆斯林面和心不和,照理发师的讲法,就是如果不得已去了对方的地盘,要尽量保持低调,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就如人类历史上所有惨剧造就的创伤一样,最后的平复,大约只能是淡忘;而淡忘,又一定是好几代人的事。。。

 






东南欧游记照片总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