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之旅(一) 革命圣地中国城

在2012年的11月,我趁着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在感恩节的前一周全家四口欢渡五天四夜的旧金山之旅,亲自走访了这个一百年前华人在美国寻梦的血泪之地,也在知名的渔人码头、金门大桥和恶魔岛留下我们的足迹和甜美的回忆。
 
旧金山(或译为三藩市)位于加州北方的旧金山半岛北端,是美国西岸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城,由于三面临海终年雾气环绕,又有“雾都”之称。为什么会叫“旧”金山呢?原来在1848年在加州东北方的苏特坊(Sutter's Mill)发现黄金,消息很快在传了开来,加州淘金热正式展开,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淘金客抱着一夕致富的梦想来到旧金山港口,在三十年内,旧金山的人口数从500人暴增至十五万人,现在旧金山的美式足球队称为旧金山49人队即是用1849年来的淘金客命名。淘金潮也带来当地许多相关产业的兴起,至今成为百年老店的品牌,例如有名的李维斯牛仔裤(??Levi's)、吉德利巧克力(Ghirardelli) 、FOLGERS 咖啡、加州银行和富国银行等。
 
旧金山的淘金热同时也带动第一次的华人移民潮,在1850年代中国处于太平天国的内乱与鸦片战争的外患,许多来广东的移民不愿忍受家乡的贫困,不惜签下在美国长期工作的合约,来到美国修建铁路并把所有积蓄都寄回家乡,1868年中美签订天津条约续约更保障美国能源源不绝取得这些廉价的劳工,直到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禁止中国移民,西部各州也通过具有种族歧视的法律,第一次的华人移民潮才告终止。
 
早期旧金山最有名的华人莫过于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了!旧金山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海外重要根据地之一,孙中山在1904年从旧金山入境美国时因为清朝贝勒爷溥伦在美国访问,被美国移局以护照有问题的原因遭到扣留,所幸洪门致公堂出手斡旋才免于被遣送回国的命运。 1910至1911年间孙中山住过旧金山并入籍美国,1910年他在旧金山唐人街新吕宋巷36号三层小楼策划召开旧金山同盟会支部成立大会,并创立了《少年中国晨报》。 1911年7月,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在旧金山成立,其所筹款项成为国内革命起义经??费的主要来源,当年孙中山用以印制文件的印刷机和存放革命军饷的保险箱至今仍保存在旧址。在筹饷局成立后一年时间里,就为革命筹款超过40万美元,武昌起义爆发后,筹饷局还拨款购买了六架飞机,并雇用美国飞行员将飞机运送至上海。
 
由于孙中山在1910至1911年间住过位于唐人街的罗斯巷(Rose Alley)和史普福巷(Spofford Alley)360号,附近的一间百年老店“三和粥面馆”(San Wo Restaurant)以孙中山常来这里用餐而闻名,这家小小的二层楼店面除了广东美食十分美味之外,竟也曾扬名美国,不过是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事件的主角是三和已经过世的一位冯姓服务生Edsel Ford Fong,这位担任服务生的老先生据说经常用“坐下、闭嘴”来欢迎顾客,批评顾客的选菜后才告诉顾客应该选什么,并咒骂顾客“弱智”和“肥”,把盘子丢得硑磅响,甚至把汤洒在顾客身上。他后来被著名专栏作家Herb Caen评为“世界上最粗鲁服务生”,甚至建议这里是到旧金山旅游时必要的体验。冯姓服务生的事迹后来被美国作家Armistead Maupin写进小说《Tales of the City》,并被改成了同名电影,三和粥面馆也因此扬名世界。
 
我在离开旧金山的当天早上的清晨,穿过悬挂国父的墨宝“天下为公”牌楼,搭乘有名的叮当车前往中国城寻找国父曾居住的旧址,罗斯巷和史普福巷依然存在,但房子都已经改建,当时的门牌号码已经找不着了。但很令人兴奋的是,在罗斯巷中成立了中国信徒布道会的三藩市福音中心,我到达的时间是早晨八点左右,有许多人排队等着进入听福音,相信身为虔诚基督徒的国父应该非常高兴见到这个画面。昔日的三和粥面馆已经在2012年4月因为不符合卫生、防火及安全标准而被卫生局勒令关门停业,还好中国城的街上有许多传统市场和港式餐馆,我按着先前在网路食记的推荐找到了一家“好旺角饱饼店”,这家港式点心以料好实在且经济实惠闻名, 三个超大的现蒸牛肉烧卖或虾饺才卖1.5美元,真是物超所值。走在旧金山的街上,两旁的楼房悬挂着象征中国的红灯笼,看到整洁的街道不禁令我赞叹这是我在美国看过最干净的中国城,完全颠覆过去中国城的街道一定是肮脏又有怪味的印象,旧金山实为美国中国城的典范。
 
中国城的街道


国父住过的史普福巷和罗斯巷




中信位于罗斯巷的福音中心
三合粥面馆

 
护_茎套 发表评论于
唐人街,脏乱差的典范,旧金山的唐人街也不例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