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清王朝統治的心臟,也是帝國主義列強侵華勢力的中樞。義和團的英雄們在這裡展開了氣壯山河的反帝愛國鬥爭,許多大街小巷留下了他們的戰鬥足跡,灑下了他們的淚水和鮮血。
1900年5、6月間,大批義和團進入京津,同當地的群眾相結合,聲勢更加浩大。清朝統治者感到,若不避開義和團的鋒芒,就有被推翻的危險。因此。採取了剿撫兼施和先撫後剿的策略,允許義和團進京。在慈禧太后的招撫和默許下,義和團大批進入北京,僅僅幾天工夫,北京城幾乎成了義和團的天下。
帝國主義列強面對義和團的反帝怒火,即以出兵「平亂」脅迫清政府,限令清政府在兩個月內「剿除」義和團,不然就派出水陸各軍代為「剿平」。列強為了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5月28日,英、法、德、美、日、俄、意、奧八國一致決定,以「保護使館」的名義,派兵進入北京。第一批440餘人於5月31日和6月2日分乘清政府提供的火車從天津開進北京。
6月9日,列強各公使又開會決定,調遣大隊聯軍進京。
10日,由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率領的聯軍2000多人由天津乘火車向北京進犯。
消息傳來,京津鐵路沿線各村莊的義和團立即行動起來,拆毀路軌、橋樑,鋸掉沿途電線桿,使京津間鐵路和電訊完全斷絕。侵略軍邊搶修鐵路邊龜縮前進。6月11日晚,八國聯軍剛到落□,立即受到義和團的攻擊。敵人龜縮在車站和車廂裡,憑借洋槍洋炮進行頑抗。義和團拉來土炮,進行猛烈還擊。從天津到北京,火車只需幾小時,但西摩爾率領的聯軍,在義和團的頑強阻擊下,窮於應戰,走了4天才到了廊坊。14日清晨,聯軍剛到廊坊,還喘息未定,就受到幾百名義和團的進攻。18日,義和團在董福祥軍的協助下,再次向廊坊車站的敵軍發動猛烈進攻。董軍開槍射擊,吸引住敵人的火力,義和團民趁勢衝殺,跟敵人展開白刃戰。激戰兩個小時,殲敵50餘人。19日,西摩爾決定退回天津,但鐵路已被拆毀,只能沿北運河退回。在退卻途中,八國聯軍還不斷受到義和團的攔阻和襲擊。義和團廊坊阻擊戰,阻止了八國聯軍大批進入北京,對北京義和團的鬥爭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8月2日,八國聯軍拼湊了4萬兵力,正式成立了聯軍司令部,經過一番爭奪,最後決定由德國元帥瓦德西擔任聯軍總司令。
8月3日,聯軍各統領開會,決定進攻北京。4日,八國聯軍近2萬人自天津沿運河兩岸向北京進發。5日凌晨,聯軍到達北倉,聶士成軍余部起而抵抗,他們懷著為主將報仇的心情,打得非常頑強。大炮轟鳴,彈如雨下,使聯軍鋒頭受挫,不得不稍稍後退。附近的義和團民數千人,聞訊也趕來參戰。這一仗,義和團和聶軍官兵,共打死打傷聯軍數百名。
駐紮在這裡的馬玉昆部,則槍聲剛響便倉皇逃往武清縣。最後,聶軍彈藥用盡,只好撤退。聯軍終於攻陷北倉,並繼續進犯。6日,聯軍進至楊村,裕祿和宋慶率軍勉強應戰。由於兵將全無鬥志,大敗。裕祿自殺。宋慶則率部逃到通州。楊村被聯軍攻佔。
8月8日,李秉衡以幫辦武衛軍事務的名義統率「勤王之師」張春華、陳澤霖、萬本華、夏辛酉各軍1.5萬人抵達河西務迎戰八國聯軍。慈禧太后也把賭注押在李秉衡身上,幻想李秉衡能挽回敗局。開始,八國聯軍先頭部隊毫無準備,措手不及,氣勢受挫。不久,聯軍後續部隊陸續到達,向李秉衡部發起進攻。雙方相持一晝夜。李秉衡軍彈藥糧食俱盡,最後失敗。9日,李秉衡突圍出來,敗走馬頭,再退至通州張家灣,愧憤交集,於11日飲毒自殺。北京局勢萬分危急。
8月13日,八國聯軍攻佔通州。
八國聯軍佔領通州後,原來約定14日休整一天,15日會攻北京城。但俄軍為搶攻陷北京城之「首功」而背約,首先進攻北京東便門。俄軍的進攻遭到守城清軍和城內義和團的猛烈抵抗。經過激烈戰鬥,14日凌晨兩點,俄軍才攻佔了東便門。接著,俄軍又進攻建國門,遭到董福祥軍的猛烈抵抗,使俄軍遭到大量傷亡。這場戰鬥一直持續到14日下午,俄軍才得以攻入內城。
日軍見俄軍已發起進攻,也不甘落後,於14日晨進攻齊化門(今朝陽門),守城的清軍奮起抵抗。這一仗從清晨一直打到黃昏,日軍才佔領了齊化門。英、法、美各軍也相繼進攻北京。英軍乘虛攻破廣渠門,抄小道進入東交民巷使館區。
法、美侵略軍也於14日晚攻入城區。清軍大都潰逃,但仍有部分愛國官兵和義和團堅守不退。他們築街壘,設障礙,有力地阻擊了侵略軍,同八國聯軍展開激烈的巷戰達兩天之久。
在北京保衛戰中,共斃傷聯軍400餘人,清軍和義和團也有600多人戰死。
8月15日晨,八國聯軍進攻皇城東華門。慈禧太后聞訊驚駭至極,急忙帶著光緒皇帝、皇后、太監李連英、大阿哥等從西華門至德勝門,轉經西直門逃出北京。他們經懷來、宣化、大同到太原,最後逃亡到西安。
慈禧太后在逃亡中,一面命令在上海的李鴻章迅速北上,授予他賣國全權,並加派慶親王奕劻會同商辦「議和」事項;
一面下令鎮壓義和團,要求清軍官兵對義和團要「嚴加查辦」,公然要用義和團民的頭顱作為向帝國主義列強求和的見面禮。這充分表明,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朝統治集團,決意充當帝國主義的走狗,「量中華之物力,給與國之歡心」,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曾公開命令全體官兵搶劫3天。但事實上直至聯軍撤出北京,搶劫始終未曾停止過。從公使、各級軍官、教士到普通士兵,一無例外地都參加了搶劫活動。他們不僅搶劫居民,更熱衷於搶劫皇宮、官衙和府第。皇宮、頤和園所藏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珠寶金銀,均被搶劫一空。
1901年9月7日,奕劻和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同英、俄、美、法、日、德、意、奧、西、比、荷11國代表,在北京簽訂了空前嚴重的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共十二款,另有十九個附件)。帝國主義列強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在華的侵略勢力,向中國人民搾取了巨額的賠款。《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北京軍民抗擊八國聯軍的鬥爭雖然被中外反動派聯合鎮壓了,但它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使他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力量,承認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群眾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和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赫德語)「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
(瓦德西語)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阻止了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中華民族免遭殖民地的災難,這一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ZT]
更多的有关清朝战争请看:
1. 清立國之戰 -- 薩爾滸之戰
2.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
3. 清雅克薩之戰
4. 清平定准噶尔叛乱之战
5. 第一次鴉片戰爭
6. 第二次鴉片戰爭
7.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8. 清馬尾海戰
9. 清鎮南關大戰
10.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11.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12.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13.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14. 台灣抗日之戰
15.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16.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17.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18. 清朝时期的全部战争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