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的历史作用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的历史作用   
                 大连市史志办公室党史研究处原处长 刘 影

  
     一、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为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大连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根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进驻旅大地区。按照条约的规定,苏联在外交上必须支持国民党政府,但在东北问题上,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这样做。这一点在旅大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
  
     1945年10月初,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韩光到大连,同苏军当局交涉有关中共山东部队进军东北途经大连请予方便事宜。苏军驻旅大地区司令官高字洛夫态度鲜明地问韩光:“你们要不要大连?”“既然要,为什么还不派人来。你们再不来,将来国民党会把你们脖子卡住。” 韩光返回东北局后立即向彭真、陈云等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东北局认为,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对我党我军控制东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抢形势,搭架子,迅速掌握大连政权。当即任命韩光为中共大连市委书记,令其速返大连开展工作。
  
     党在筹建大连市委的同时,即与苏军当局磋商成立市政府事宜。苏军从外交需要出发,指定当地大商人、大资本家迟子祥出任市长;中共方面,以市职工总会名义,推举中共大连市委委员陈云涛为副市长。 按照苏军的意图,市政府秘书长、公安局长、教育局长、民政局长、广播电台台长、报社社长等则由市委委派。
  
     1945年11月8日,大连市政府成立。在此前一天,大连市警察总局(后改为公安局)宣告成立。鉴于苏军军管,不允许外来武装队伍存在的特殊情况,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在建警的同时,把建军寓于建警之中。公安局所属的警察部队实际上是穿着警服的解放军。不久,大连地方法院成立。各县区党政班子亦建立。“当时的大连,实际上已经成为苏军指挥部领导与军事管制下,各阶层统一战线,由中共负主要责任的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特殊的解放区”。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全面内战爆。由于国民党的封锁,旅大的粮食、燃料、工业原料的来源被切断,大部分工厂不能开工。失业和饥饿严重威胁着旅大人民。
  
     为粉碎国民党封锁,稳定局势,安定民生,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人民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在粮食供应最困难的时期,各级政府和群团组织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动员鼓励各行各业调集人力、财力、运力,冲破国民党海陆封锁,从外地采购粮食。从1946年10月至1947年7月,先后组成100多支采粮队伍,从胶东、北满、辽西等地购进粮食13万吨。苏联驻军当局也从海参崴通过海路,经北朝鲜港口,用军舰向大连提供粮食、植物油、罐头和蔬菜,还派士兵武装押送食盐去外地换取粮食。
  
     在解决粮食问题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还下大力气抓工业的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急需的民需工业,如布匹、胶鞋、袜子、毛巾、牙刷、肥皂、搪瓷制品、被服、罐头食品等居民日用必需品的生产,对安定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鉴于大型企业多被苏军接管的实际情况,经与苏军商谈,还将造船、石油、盐业、发电等企业进行合资(中方占51%的股份,苏方占49%的股份),不仅解决了原材料来源,也解决了工人就业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到1947年底,全市12种生活必需品中,除煤、食盐、豆油、小麦价格上涨外,其余均呈下跌趋势,加上币制改革,旅大经济获得发展,市民生活日益安定。正如张闻天所说:“如无苏军,旅大不可能是我们的,就象葫芦岛一样。”

  
     二、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切断了国民党进入东北最便捷的交通线,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东北解放战争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旅大地区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东南面临黄海,西北濒临渤海,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和山东半岛对峙,共扼渤海湾,不仅是“京津之门户”,更是连接山东与东北之间最便捷的交通要道和深入东北腹地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94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电令山东分局“抽调四个师、十二个团,共二万五千至三万人,分散经海道进入东北,并派肖华前去指挥。” 山东分局收到电文后立即行动,紧急赶赴各渡口,横渡渤海,径开辽东半岛。
  
     面对不断登陆的中共部队,驻扎大连的苏联红军白天发现即暂时“扣留”一下,晚上便还枪送人。因此,“海上来往亦甚安全”。至10月,山东部队已大批运入东北。
  
     在中共部队风尘仆仆通过海路、陆路赶往东北的同时,国民党也千方百计加快接收东北及大连的步伐。在他们看来,“如果苏联同意国军开入,则可以断绝中共在山东与东北间的联络线,所以,大连一地在战略上比哈尔滨更重要”。
  
     9月5日,国民政府任命沈怡为大连市市长。沈怡立即在沈阳和重庆设立了大连市政府办事处,筹划接收大连。10月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照会苏联驻华大使彼得洛夫,告知国民党第十三军将于10月10日前后,自九龙乘美国船只由海上前往大连登陆。苏方回复:“按照中苏条约,大连为运输商品而非运输军队之港口,苏联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军队在大连登陆,因其违反中苏条约。” 10月13日,中苏在长春举行谈判,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再一次向驻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拟船运军队在大连登陆,请将该港口现状见告”,亦遭到马林诺夫斯基的拒绝。10月17日,在第二次会谈中,熊式辉进一步要求“中国军队两个军由海上船运至东北,可于本年11月初在大连港登陆;另两个军经山海关陆路开来东北”,马林诺夫斯基表示:“中国军队进入某一地区时,需待苏军自该地区全部撤退之后。在此情况下,苏军不可能掩护中国军队前进。”
  
     由于苏军拒绝国民党军队从大连登陆,这就不得不迫使国民党改由秦皇岛上岸,从而延缓了国民党进军东北的速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争取时间先机进入东北,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军队无望从大连登陆的情况下,国民党又打出了接收大连的王牌,企图依仗《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合法进入大连。1946年1月至1947年4月,国民党政府与苏联当局进行了数次交涉,终于得到苏军当局的同意,允许其派出视察团先对旅大地区进行实地考察。1947年6月3日至12日,国民党视察团对旅大地区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由于苏军当局已将国民党欲接收旅大的图谋告知了中共旅大党组织,使旅大党组织从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视察团所到之处,处处碰壁,“中国政府自陆上接收旅大亦受重大阻碍。”
  
     由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并实行军事管制,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始终无法染指旅大地区,这就在东北战场上造成了一种不利于国民党,而有利于共产党的良好态势:一方面,辽东半岛南端被封死,使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无法插足旅大这一战略要地,日本投降后,既不能由此运兵抢占东北,也不能由此溃兵潜逃海外;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得以充分利用旅大近代化工业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建设一块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对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进行源源不断的支援。

  
     三、苏联红军进驻旅大,为旅大地区成为支援解放战争的隐蔽后方创造了安定的外部条件
  
     解放战争中,各地战火纷纷,惟有旅大地区由于苏联红军在此实行军事管制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和平局面。中共大连市委从成立之日起,就遵照东北局的指示,注意利用这里的有力条件,把支援解放战争当作首要任务,努力完成。
 
     在支前问题上,苏军当局始终是默许和支持的。只要不公开进行,不公开在报纸上宣传,不使苏联授美蒋以柄,苏军便不管。
  
     1945年我军初进东北,正值隆冬季节。千里之外赶赴东北的数万名官兵由于被服供应不上,冻坏了身体。中共大连市委得知后,将所掌握的所有布匹无代价的倾库拨出,并从此承担了供应南满部队被服的主要任务。从1946年到1949年上半年,共制做30万套军服、236万双军鞋支援解放战争前线。
  
     当时,旅大地区人口不足百万,但为了支援解放战争,旅大人民不仅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物资,而且动员自己的子弟参军参战。3年中,全市共有3.27万人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还培养1200多名无线电通讯、报务人员和坦克手奔赴前线。
  
     旅大地区作为苏军控制、我党领导的解放区,在解放战争中还发挥着许多独特作用。“屋檐”作用就是其中之一。1946年底至1947年春,国民党军向南满发起大举进攻,由于金县石河驿以南有苏军驻扎,国民党军队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我辽南部队则有所依托,进退自如。新金县南部一度成为辽南党政机关和辽南军区的落脚点,被陈云称为“屋檐下的根据地”,为东北解放战争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连作为隐蔽的后方基地,解放战争中,曾安置来自华东解放区近5000余名干部、学员、伤病员和家属。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为日后重返华东战场养精蓄锐。
  
     大连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占领的工业城市,日本投降后,虽然工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基础未被摧毁。1946年11月,中央军委指示,利用大连近代化工业基础和海上运输的便利条件,进行兵工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当时,大连的大型企业几乎都由苏军军管,经大连党组织与苏军交涉,得到苏军当局的默许和支持。1947年7月,苏军将化学厂、钢铁厂等企业移交中方,我党第一个大型军工企业—建新公司在大连正式成立。 从1947年至1950年4年时间里,建新公司共生产日式三八、九四、一二四和美式七五山炮弹54万余发;药筒26万余个;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万个,改产掷弹引信55.6万个,修理旧引信16.2万个;生产美式、日式底火60.9万个,雷管24万只。六Ο迫击炮1430门,苏式冲锋枪1563支;生产弹体钢3000多吨,各种型号无烟药450吨。其中,除为辽沈战役提供百余吨炸药外,绝大部分经海路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送到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的我军物资接送站,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百上千辆小推车运往华东前线。
  
     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曾指出,“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
[ZT]


更多的网友评论请看:
1. 几曾回首: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的历史作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