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与新加坡的渊源及其他慈善活动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14年01月07日

|

[1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宣布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爵士当日清晨6时55分在家人陪伴下于香港家中安祥离世,享年107岁。这张照片摄于1996年5月18日。(新华社)]

(联合早报网讯)邵逸夫早在1926年就来到新加坡,展开他与这弹丸小岛的不解之缘。从娱乐到慈善,他都在新加坡不同的角落留下他的足迹。《联合早报》记者整理出邵逸夫在新加坡的事迹。

1926年,邵逸夫17岁来新加坡,协助哥哥打理新加坡的生意。获得黄文达和黄平福(银行家)的支持。有一个说法是,他在新加坡跑出名堂,所以英文名叫“Run Run”。

1939年,邵氏机构在本地成立邵氏制片场,开始拍摄大量马来片,把新加坡变成一个出产马来片最多的电影王国。

1942年:在新加坡经历日治时期,曾被日本宪兵审问。

1948年:每年农历新年开始施赠困苦老人,一开始是米粮,后增加为每人一个50元红包。

1957年: 注册邵氏慈善基金。

1957年:离开新加坡,前往香港发展。

1973年:表示要在新加坡拍摄面向国际的电影。同年,他也抨击政府禁止电影出现暴力画面的条例,指本地媒体审查太严厉。

1981年:邵氏基金向国大捐赠150万元,建立音乐活动中心;再捐170万元成立国大电脑科学系。

1985年:邵逸夫哥哥邵仁枚去世时,所有邵氏影院闭门一天,以示哀悼。

1985年:政府成立18个服务业专家工作小组(Expert Working Groups),作为李显龙总理(时任贸工部政务部长)负责经济委员会的附属小组,为新加坡制定10年发展大计,邵逸夫负责文化和娱乐服务这个领域。

1988年9月:建国总理李光耀时年65岁,表示不会引退。邵逸夫对此接受媒体访问,表示态度是关键,不是年龄。

1988年:邵氏基金向国大捐献300万元,注入国大医学院建筑基金。

1988年:在本地开记者会,为新达城发展(Suntec City Development)私人有限公司股东之一。新达城当时是我国最瞩目的商业发展项目,包括办公楼及新达城购物中心。

1992年:邵氏基金向博物院捐赠艺术品,时任新闻及艺术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杨荣文对此举表示感谢。

1993年:表示新加坡不会取代香港,成为亚洲娱乐之都。

199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大楼改名为邵氏基金大楼,由当时的王鼎昌总统主持命名仪式。

1995年:新达城的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启用,邵逸夫等11股东出席开幕庆典。建国总理李光耀在致辞时,谈起他当年如何设法吸引香港投资商,包括在1984年邀请了香港商家和专业人士到我国参加国庆庆祝活动。

1997年:新闻及艺术部长杨荣文表示,新加坡在创意方面可有所进步,但不肯定最终是否会像香港那样成为电影制作中心。针对邵逸夫曾说新加坡太“干净”,很难发展电影工业的说法,杨荣文表示希望证明邵逸夫的看法是错误的。

1999年:邵氏基金的捐款还创下历年最高记录,达1770万元。

2000年:邵氏基金在圣诞节捐1350万元,半数捐款供教育用途。

2005年:李资政在接受《时代》周刊的专访中承认,自己过去没仔细聆听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当年给予他的提醒,结果过度替国人安排一切,使得新加坡社会制度的发展,带有英国福利社会制度的影子,而这不算是成功之道。

2007年:邵逸夫庆祝100岁生日,宣布退休。邵逸夫长子邵维铭不接手香港的影视王国,留守新加坡。

2007年:邵氏基金捐赠500万元给杜克—新加坡国大医学研究生院(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 Singapore)设立邵氏基金奖学金。在教育部一元对一元的补助政策下,邵氏基金的捐赠使医学研究生院共获1000万元。

其他社会公职及慈善活动

邵逸夫于1975年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屡屡大额捐赠予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总捐款额已超过32亿港元。2008年,邵逸夫就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掦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迄今邵逸夫累积向内地捐赠款物达25亿港元。

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捐出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书院,现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有邵逸夫资助的建筑。医疗方面,在1977年成为香港红十字会会长,赞助该会的工作,在1984年为该会成立首个输血服务中心。邵逸夫1998年卸任会长之后,仍然担任该会的副赞助人(主赞助人为香港政府)。另外,邵逸夫亦曾于1977年出资600万助政府兴建香港艺术中心,更同时倡办香港艺术节,成为当时的大会主席。

1985年依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现时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包括50所大学,内地很多重点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中国科学院1990年,特地将他们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为“中华慈善大会”首批“中华慈善奖”得奖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陆的医疗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于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而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星马一带,邵逸夫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亦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地的慈善贡献,在1988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了中国研究所。

发生天灾的时候,邵逸夫亦会捐助部份受影响的地区,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万港币,救助921大地震灾民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就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币,重建学校。2009年,台湾88台风水灾,捐款1亿新台币予灾区。

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荣誉

  • 大英帝国司令勋章(1974)
  • 下级勋位爵士(1977)
  • 皇后勋章(红十字会)(1982)
  • 比利时皇冠勋章,司令勋章(1989)
  •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章(1991)
  • 万宝龙艺术赞助大奖 (1993)
  • 香港电影金像奖世纪影坛成就大奖(2007)

荣誉学位:

  • 香港大学法学博士(1980)
  •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博士(1981)
  • 澳门东亚大学(1985)
  •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文学博士(1987)
  • 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理学博士(1988)
  •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人文学博士(1989)
  • 香港浸会学院(1990)
  •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1991)
  • 英国牛津大学民法博士(1992)

邵逸夫与新加坡的渊源

沈越

2014年01月07日

  • 1月7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宣布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爵士当日清晨6时55分在家人陪伴下于香港家中安祥离世,享年107岁。这张照片摄于1996年5月18日。(新华社)

(联合早报网讯)邵逸夫早在1926年就来到新加坡,展开他与这弹丸小岛的不解之缘。从娱乐到慈善,他都在新加坡不同的角落留下他的足迹。《联合早报》记者整理出邵逸夫在新加坡的事迹。

1926年,邵逸夫17岁来新加坡,协助哥哥打理新加坡的生意。获得黄文达和黄平福(银行家)的支持。有一个说法是,他在新加坡跑出名堂,所以英文名叫“Run Run”。

1939年,邵氏机构在本地成立邵氏制片场,开始拍摄大量马来片,把新加坡变成一个出产马来片最多的电影王国。

1942年:在新加坡经历日治时期,曾被日本宪兵审问。

1948年:每年农历新年开始施赠困苦老人,一开始是米粮,后增加为每人一个50元红包。

1957年: 注册邵氏慈善基金。

1957年:离开新加坡,前往香港发展。

1973年:表示要在新加坡拍摄面向国际的电影。同年,他也抨击政府禁止电影出现暴力画面的条例,指本地媒体审查太严厉。

1981年:邵氏基金向国大捐赠150万元,建立音乐活动中心;再捐170万元成立国大电脑科学系。

1985年:邵逸夫哥哥邵仁枚去世时,所有邵氏影院闭门一天,以示哀悼。

1985年:政府成立18个服务业专家工作小组(Expert Working Groups),作为李显龙总理(时任贸工部政务部长)负责经济委员会的附属小组,为新加坡制定10年发展大计,邵逸夫负责文化和娱乐服务这个领域。

1988年9月:建国总理李光耀时年65岁,表示不会引退。邵逸夫对此接受媒体访问,表示态度是关键,不是年龄。

1988年:邵氏基金向国大捐献300万元,注入国大医学院建筑基金。

1988年:在本地开记者会,为新达城发展(Suntec City Development)私人有限公司股东之一。新达城当时是我国最瞩目的商业发展项目,包括办公楼及新达城购物中心。

1992年:邵氏基金向博物院捐赠艺术品,时任新闻及艺术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杨荣文对此举表示感谢。

1993年:表示新加坡不会取代香港,成为亚洲娱乐之都。

199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文学与社会科学院大楼改名为邵氏基金大楼,由当时的王鼎昌总统主持命名仪式。

1995年:新达城的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启用,邵逸夫等11股东出席开幕庆典。建国总理李光耀在致辞时,谈起他当年如何设法吸引香港投资商,包括在1984年邀请了香港商家和专业人士到我国参加国庆庆祝活动。

1997年:新闻及艺术部长杨荣文表示,新加坡在创意方面可有所进步,但不肯定最终是否会像香港那样成为电影制作中心。针对邵逸夫曾说新加坡太“干净”,很难发展电影工业的说法,杨荣文表示希望证明邵逸夫的看法是错误的。

1999年:邵氏基金的捐款还创下历年最高记录,达1770万元。

2000年:邵氏基金在圣诞节捐1350万元,半数捐款供教育用途。

2005年:李资政在接受《时代》周刊的专访中承认,自己过去没仔细聆听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当年给予他的提醒,结果过度替国人安排一切,使得新加坡社会制度的发展,带有英国福利社会制度的影子,而这不算是成功之道。

2007年:邵逸夫庆祝100岁生日,宣布退休。邵逸夫长子邵维铭不接手香港的影视王国,留守新加坡。

2007年:邵氏基金捐赠500万元给杜克—新加坡国大医学研究生院(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 Singapore)设立邵氏基金奖学金。在教育部一元对一元的补助政策下,邵氏基金的捐赠使医学研究生院共获1000万元。

(联合早报网编辑:孙伟伦 )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special/zbo/story20140107-296836#sthash.5WbaKJiy.dpuf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