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人旧事2:夏夜,反革命给我们讲科普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每逢夜深人静,或活计忙过之后小休。我会特意去回忆一些陈年旧事,区区小事。
也许沧桑人生中最难忘记的一段还是那一度食不饱肚,衣为遮体(没有式样哟)时代
的苦难的历程。 那时候,我妈会买便宜的白布,燃成兰色自己缝成简单的式样衣服,
补丁连成片还要穿。我自己也织草鞋穿,还给同学理发,既学工学农,又做到艰苦
朴素。那时候,我们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多么向往着一年一度的除夕之夜和新
年,年成好时可穿新衣服,至少会吃得到干盐肉熏制的腊肉,鸡汤面条和含红糖花
生黑桃米芝麻芯子的大汤圆,大汤园那绝对是代表过年。吃后大腹便便,饱嗝绵绵,
一个接一个。我父亲这时候,控制不住,吃20多个汤圆,往往造成拉肚子,招来妈妈
的数落。

 

但是我要写的主角是另一个像父亲一样被打成坏蛋的人。他名字叫曹东,一个在文
革前后饱受歧视的反革命份子。写他的原因是,我惺惺相惜,天涯同命运人。还有
他跟我妈在一个学校工作,而我爹在另外一个距离10里的镇二校,所以一辈子与曹
东打的交道, 相处的日子还真不少,甚至比父亲还多,很多事都在心里留下深刻痕
迹,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曹东曾经也是博学多才的好教师,却被剥脱了教书
育人的权利,沦落为打苦工的人,他犯了那几宗罪不清楚。但他也像是有历史问题

的“反革命份子”,要好好劳动改造。

 

他家庭命运也是雪上加霜,娶了个夫人,又患起全身系统红斑狼疮,养了两个爆出
大门牙,长得极为平常女儿和歪嘴斜眼有些丑陋的儿子,他的孩子们随妈住在另一
个学校。那时,多数职工都不在一个单位,甚至隔着几个省呢。其实这种安排对我

们五类份子家庭比较人性,黑家属受到冲击相对少很多。

 

曹东在学校是被人使唤吆喝的“贱人”,每个老师都可以给他派活干。他干的活与
我父亲干的差不多,和扁担、锄头和菜刀结下了缘分,担水挑柴、买米买菜、推磨
推碾、打钟摇铃、刻印誊抄,早上五更必起,入夜人静才归。他是学校一呼即应随
叫随到的没有名分的“勤杂工”。夏天缺水问题严重,要深夜排长队,下到井底一
瓢一瓢把水舀出来。除了为学校的公事打杂外,他还得给老师、校长、甚至学生帮

忙干私活,比如搬家,劈柴,担水,等等。

 

我那时在家里是老大,也承担沉重的家务,为全家服务:担水挑柴、买米买菜、推
磨推碾。记得同他一起走10里山路赶集,买羊杀羊为学校老师们改善生活(这种奢华,
一年只能一次), 每个教师围在旁边看炊事员,一块一块地分配羊肉也是一大景观。
尽管如此艰辛的生活,我们也能苦中作乐,寻找生活的的真谛,孩童们都爱刨根究

底问大人问题,有点“探寻科学奥秘”的味道。

 

在星斗灿烂,月光如银的夏夜,室内太热,只好到外面乘凉。蚊子骚扰,全身起包
也顾不得许多了。我们会听知识渊博的反革命曹东讲一些科学知识,比如银河系是
什么,有多大,牛郎织女故事,地球是不是园形,也多次讨论。那时,没有电脑,
一份小报要等三天才看到。收音机可不许听美苏的反动宣传。这些夜晚乘凉活动,
就成了科学普及的平台,学问的来源。所以乘凉成了我们一群背景不同,年龄不等
的教师孩子们盼望的夜晚。记得我校黄步老师儿子,小宝,小意,我和我妹妹,急
等到天黑后就卷上凉席,枕头,拿着竹扇子。有时还点上蚊香。数着繁星,问起了
十万个为什么。当然有时曹东也讲起“一双绣花鞋”或“第二次握手”等传说般的

故事。可见我们学校对曹东还不是那么残忍。

 

我们有时会照着电筒,提上一个口袋,去逮黄鳝。度过不少苍白或缓慢积累知识的
年代。我们有时走路去到十里八里之外的村子看地道战和地雷战,也是生活中可圈
可点之处。我们受到教育是清心寡欲,唯一可以有点爱情的情节是地雷战,男主角

在女主角头上拔起一根头发,多么维妙维肖但深沉含蓄示爱方式呀。

 

后来我妈调动工作,到了离镇子近些的区中学,我们上街买东西方便很多。但是从
此与曹东家就失去联系。隐约感到曹东是在文革后得到了平反,也消除了我心里的
某些遗憾。至于他现在是否仍然健在(应该80多岁),与他那患有全身系统红斑狼疮
的夫人,共同享受幸福的晚年,更不得而知。但愿,这位当年错划的反革命有个美

满的人生结局。

 

父亲柔弱的性格和悲剧的一生
http://blog.creaders.net/mingebaixing/user_blog_diary.php?did=158107

高斯曼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小思维 发表评论于
谢谢石家庄新朋友,好像您是北方人。共同的命运把我们牵连起来,以后继续探讨。
恭祝新年快乐,2014挣更多的幸福和愉快。
石假装 发表评论于
读了你纪念父亲的那段文章,和我父亲差不多。看来没有离婚也得不到妻子的照顾。
庆幸的是我一直在父亲身边陪他吃了文革中的苦,当然我也是他的负担。
愿你父亲感知到你对他的爱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