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计划三篇写完的,临时做了修改,这篇专门讨论一下父亲的作用,其他内容放到4里写吧。
下面是正文的分割线
-----------------------------------------------------------------------------------------
爸爸骑自行车带着儿子,父子俩聊天。
儿子一岁多不到两岁,已经可以讲很多话了。
他说:“爸爸,我想吃冰糕。”
爸爸说:“今天天冷,不能吃冰糕。”
儿子很安静地不说话了。
又有一天,儿子还是坐在爸爸自行车上,问爸爸:“爸爸,今天天冷吗?”
爸爸说:“今天天气不冷。”
儿子接着问:“那我今天可以吃冰糕了吧?”
爸爸想了一想,既然他说过天冷才不能吃冰糕,那现在天不冷了,就得给他吃吧,不能说话不算数,于是儿子吃到了冰糕。
会不会觉得这个孩子情商很高?
他先问爸爸天气冷不冷,而不是直接要求吃冰糕。
这孩子,安静,有耐心,可以用很理智的办法跟爸爸提出要求。
而这种高情商的前提条件是:他情绪稳定。
不哭,不闹,先问问题,脑子会思考。爸爸也是合情合理,说话算数,这俩父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顺畅的。
这个爸爸是位退伍军人,闲赋在家等待就业中全职带这个孩子。
孩子小时候哭了,他看看尿了没有?饿了没有?如果都没有,抱起来哄哄,放下去孩子还哭的话,他就不想抱了,拿出录音机把耳机放到儿子耳朵上,给儿子听音乐,儿子一听音乐立刻高兴了。
爸爸带孩子的方式跟妈妈是很不同的。
爸爸带孩子的方式跟妈妈是很不同的。
他跟儿子讲话,给儿子讲故事,从来不说“水水”,“饭饭”等婴儿词汇,用的都是大人讲话的方式跟儿子谈话,即使儿子不会说话,他也跟他讲话。
等到儿子会说话以后,除了爸爸妈妈之外,跟他说的第一个词是:“雾音机。”爸爸纠正他说:“录音机”,他立刻就学会了。会说话以后,这孩子讲话从来都是完整的句子,表达能力相当强。
再长大一点,这个孩子多了个毛病,不爱吃饭。要妈妈和外婆跟在后面喂,一顿饭吃上一个多小时是常事。
有一次爸爸留守带他,对他说:“给你十五分钟时间吃饭,时间超过就没有的吃了。”
儿子不理,照玩不误,爸爸按他说的到时间把饭给端走了。
第二天儿子还是不怎么吃,这是个仙男,原本就是个不爱吃的主儿,没吃几口时间一到爸爸又把饭端走直接送他去幼儿园了。
这回儿子在幼儿园饿坏了。
第三天,儿子一看饭来了,生怕爸爸端走,赶紧吃,十五分钟之内把饭吃好,饭量大增。
在那以后,仙男吃饭再也没有问题了。
妈妈回来之后呢,又恢复了跟着喂的习惯了,仙男一夜退回解放前,胃口一直就没打开过。
这孩子在婴儿期就开始跟爸爸相处亲密。孩子长大以后,情绪稳定,为人彬彬有礼,待人温和,跟父亲关系融洽,父子常常有说不完的话。
另外一个是美国爸爸,他两个儿子,他对老大比较严格,因为期望值比较高。而他对老二相对亲切很多。
大儿子长到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老爸问他:“儿子你知道我爱你吗?”
儿子犹豫了一下说:“我想应该是的。”
爸爸说:“为什么应该是的呢?”
儿子说:“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不在,我知道你想培养我的独立,可是,很多时候我不确定你到底爱不爱我。”
爸爸听了以后,非常难过。
有一天,儿子打电话告诉他说他车子坏了。
爸爸立刻开车过去,陪着他,没有替他换车轮胎,只是在旁指导。
换完车胎以后,儿子过来拥抱他,说:“爸爸,谢谢你在这里陪着我。”
爸爸说:“儿子,我其实很爱你。”
天下的爸爸,哪有不爱孩子的道理?
而现代家庭中,比较缺乏的是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尤其婴儿时期父亲的介入。尤其现在离婚率升高,很多孩子都跟母亲,父亲的角色就更加缺失。
其实这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相当大。
孩子跟父亲情绪和情感上的沟通很大一部分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容易变成情绪稳定的人。
很多父亲以为,流露情感是可耻的,跟孩子(主要是儿子)关系过于亲密会使得孩子变得依赖性强,没有办法长成真正的男子汉。甚至于这个父亲的父亲也是跟孩子保持这种沟通模式的,历代如此,男儿有泪不轻弹,打破牙齿和血吞,男人本来就不可以有情绪。
那么情绪到底可不可以有?
越战之后,很多退伍老兵得了一种病叫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主要是战争引起的情绪的脑受损,不能承受任何的情绪大起大落,受一点点刺激就不行,与家人没有办法再保持亲密关系。原因是因为在战场上,他很多的战友死去,他来不及处理那些伤痛恐惧的情绪,必须立刻端起枪射回去,而一旦恢复和平年代,情绪的脑开始反噬,这个人的病才开始发作。
控制情绪的脑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它不因为你否定它就消失。而人和人之间的很多的矛盾冲突以及亲密跟情绪都是紧密相关的。你生他的气,他跟你冷漠,这些方面的摩擦如果不及时疏解和释放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所以说,情绪是需要疏导的,而不是强迫它消失,它是不会消失的。
而父亲在亲子关系里,如果能够跟孩子有很强的情感纽带,孩子了解父亲的感情,父亲了解孩子的情绪,这种亲密会帮助孩子心理更加强大,因为父亲相对来说情绪比较稳定,这种稳定会帮助孩子情绪的脑顺利连线。
如果引导得当的话。
因为篇幅关系,我会在下一篇里讲讲爸妈最怕的送孩子去幼儿园如何用情绪疏导法处理父母跟孩子的分离焦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