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钢琴家: Dinu Lipatti (19 /03/1917 – 2 /09/1950)










Dinu Lipatti ----罗马尼亚钢琴家,1917年3月19日出生于布加勒斯特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业余提琴手,萨拉萨蒂和卡尔·弗莱施(Carl Flesch)的学生;母亲是钢琴家。近代罗马尼亚音乐之父埃内斯库是利帕蒂的教父。利帕蒂从摇篮时代起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受到熏陶,音乐才能发展很快。用他母亲的话说,他学会钢琴比学会笑还早。利帕蒂很小的时候就会作曲,会用音乐描绘家人的肖像,把父亲和母亲的性格用钢琴描绘出来。这种特殊的感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钢琴家。由于家庭富裕,利帕蒂幼年时父母就请来布加勒斯特音乐学院的著名女钢琴教育家弗洛拉·穆西塞斯库(Flora Musiccescu)教授教他弹钢琴,并由布加勒斯特大学的教授担任家庭教师,教导他除音乐以外的文化修养。他4岁即在慈善音乐会中演出,1928至1932年又在穆西塞斯库教授班上学习。穆西塞斯库向利帕蒂传授了她那无与伦比的技巧和魔术般的触键法,并加以严格训练。1934年,利帕蒂参加维也纳国际钢琴比赛获二等奖,评委科尔托为抗议评判不公,愤而退席,随后邀请利帕蒂到巴黎亲自教他钢琴,并请一流名家教他作曲、指挥和室内乐。布朗热及社卡斯都教过利帕蒂作曲。在科尔托的提携下,利帕蒂自1936年20岁起走向国际乐坛,1937年到德国、意大利举行了独奏会。正当他蒸蒸日上,逐渐被国际乐坛重视之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利帕蒂回到罗马尼亚,后来罗马尼亚沦入纳粹之手,1943年他和他的未婚妻康塔屈泽纳(Madeleine Cantacuzene,钢琴家、教育家)辗转逃到瑞士日内瓦。好不容易熬到战争结束,然而,1946年,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自幼年起即体质衰弱的利帕蒂,因颠沛流离受到的折磨引发了白血病。1948年,为等措医药费,利帕蒂夫妇打算前往美洲从澳大利亚旅行演奏。鉴于他身体太弱,医生命令必须取消演出。消息传出,当时许多音乐家如斯特拉温斯基、明什(Charles Munch)、梅纽因等都慷慨解囊,捐献医药费,更有利帕蒂的乐迷,纷纷从各国汇款,希望他能康复。
1950年5月底,主治医生认为利帕蒂的病情较稳定,或许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弹琴了。利帕蒂于是在8月23日举行了音乐会,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下一场音乐会预定在9月16日举行,曲目都是独奏。然而到9月16日当天午后,当利帕蒂抱着虚弱的病体,到达音乐会现场试奏时,由于身体状况实在太差,医生及朋友都劝他取消音乐会,医生甚至说:说不定到了晚上就不能弹了。利帕蒂自知身体状况极差,也知道自己死期已近,但他还是坚持着。他说:“我有约在先,所以我非弹不可!我必须弹。”音乐会如期举行,在场的每一个听众都为利帕蒂感到心酸难过,听众都是为了聆听这位命在旦夕的年轻天才最后一次的演奏会而来的。在挤得水泄不通的音乐厅里,没有一个人不心酸。上半场是巴赫作品,第一首降B大调组曲中,甜美的前奏,流畅的阿拉曼德舞曲,活跃而富节奏感的库朗舞曲,一转而入庄重的萨拉邦德舞曲,典雅的小步舞曲,节奏最轻妙的基格舞曲。整曲所显示的神圣而优雅的巴赫键盘音乐,堪称空前绝后。但是到下半场肖邦圆舞曲后半时,体力已逐渐不支,从他的面部表情可看出他在忍受着极端的痛苦。当演奏会进行到预定曲目最后一首时,他已无法弹完了。事先准备在他最喜爱的返场曲——巴赫清唱剧改编曲《阿耶稣!人们期盼的喜悦》后,要说几句感谢的话,他也无法做到了。只见利帕蒂的手指,慢慢地离开键盘,留下无言的感谢,结束了音乐会。利帕蒂以有限的生命与体力,回报对他关怀备至的音乐前辈及乐友。现场听众莫不噙着热泪,带着无比的虔诚祝福离去。
他一生中发行的唱片也是极为有限的,主要有EMI(百代)公司制作发行:

(百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