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历程(7)快乐加国

美洲生活,房地产投资,个人爱好,胡说八道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刚到北美,对一切都感到好奇,蓝蓝的天(当时北京的天已经不太蓝了,得出了城,到了十三陵附近,才能见到蓝天),大片的草坪,随处可见的野鹅,感觉与自然界贴的更近了,尽管这也是个大城市。LD在多伦多住了两个星期左右,就上牛城报到去了。我在学校的大公寓楼里租了一个Studio,自己住。LD在离牛大不远的地方自己租了个一室的公寓,这一出国就没跟人合租,还真是挺幸运,想起在北京出国前的那半年,像打游击一样到处乱住,还真是马上感觉到了生活的巨大变化。约克大学的三个很高的棕色大公寓楼很醒目,远远的就能看得见。真正的北美生活开始了。

在拿到美国J-2签证之前,都是LD周末返回多伦多团聚。等我有了签证,就是我两边跑了。从多伦多到牛城,坐灰狗(长途汽车)三个小时,但要加上去Downtown的时间,这单程至少得五个小时,半天就搭进去了。若开车的话,也就二个小时,因此这买车就成了很迫切的需要。特别是一件事情的发生,更加快了它的进程。

96年的奥运会在亚特兰大举行。平时坐灰狗到边境海关时,乘客们都得下车去办理过关手续,一直都很顺利的,但临近奥运会这次却出了问题。我几乎第一个下车,却是最后一个上车的,海关官员盘问的非常细,搞得我很恼火,有很强的屈辱感,但毫无办法,是护照的档次不够?美加之间还是有些不对等,同样是持大陆护照,有美国绿卡可以直接去加拿大,而持加拿大永久居民的却不能来美国,必须先申请签证。听说自己开车过海关会快多了,因此我当时特着急赶快能买了车,考过驾照。

因为这个奥运会,LD(我们是研究生同学)在看火炬传递的路上意外遇到周师兄。他是我大学校友,比我高两届,化工系的,我在研究所读硕士,博士时,跟他同楼层,但不在一个科研室。他刚来这做访问学者,时间不长。几年不见,自是高兴不已,真可谓万里他乡遇故知(不好意思,这句话上集里也说过),当时他就决定随我来多伦多住一个星期,感受一下加国风情。他以前在美国呆过两年,对北美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随我来到多伦多,决定先去Downtown感受一下,那儿有些节目当时在国内还很罕见,尤其是在北方。我俩在地铁上正聊着天,有一个中国人羞涩地走过来问路,一看就是刚到加拿大的。我就尽所能地解释,态度还是很不错的。在Downtown玩得挺尽兴,深更半夜在那儿的大街上散步,很让周师兄高兴,说以前想都没敢想能晚上在马路上散步。这在美国难以做到(来美这么多年,从未晚上到downtown散步去),多伦多的安全真是让人佩服。要是喜欢在大城市生活,那儿确实是个好地方,安全,干净,多元化,我只是不喜欢那房子的Yard小,房价贵。

晚上玩得很晚才赶最后的一班地铁回去。第二天,他随我去实验室见Bob,在办公室等待的时候,一人推门进来,问,这是Bob的实验室吗?我回头一看,简直不敢相信,居然就是昨天在地铁上问路那哥们,这世界上的事真是太凑巧了。这哥们姓曲,是山东大学的副教授,高访。

按下带周师兄玩儿不表了,更让他高兴的是找到了他的一个研究所同学,在Hamilton,是他同学开车把我们送回了牛城。其实最让周师兄满意的是他在牛城大学里事情不多,查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材料,国外刚起步,国内还没人搞,且有很好的军工和民用前景。看到这个,就再也呆不下去了,急匆匆地回国开始研究这个新材料了。这个方向成了他今后若干年的主项,获得Funding和荣誉无数,成了权威。后来我回国去他实验室参观时,他还屡屡提到这段经历。科研上这点还是很吸引人的,往往会有不经意的发现,像我做的碳纳米管也是如此。

当时美国的车比加拿大的便宜些,我们七月份开始在朋友的帮助下看了一些车,最后决定从一老美家买了一个五年新的 HONDA Accord,花了八千多刀(当时没那么多钱,好在能银行贷款,LD实验室的小老板做co-sign才拿到的贷款。),也很快拿到了驾照(四月份出国,八月份拿到驾照)。在加拿大通过路考是很难的,尤其是第一次,在美国就容易多了,大多第一次就通过了。

加拿大海关对车的进口管得很严,花了一千加元才把车换成了加国车牌。必须得换,要不然不让我开回加拿大。

来北美的每个人或许都记得自己刚开始开车时的经历,我不会开车时常想,这么复杂的路可怎么记得住啊。朋友说,放心吧,等会开车后,就都记住了,果然如此。

有了车,就像插上了个小翅膀,一切变得方便多了...

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yuanfang2012 发表评论于
你这生活里的奇遇还挺多的,写得很好看!
牛城地主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eterdu' 的评论 : 也许现在移民太多了
peterdu 发表评论于
来美国这边没几天,感觉美国人彼此之间不信任程度远远低于加拿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