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有红色背景的中红网

说点心里话,做点想做的事,给朋友一点安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名“开国少将”的儿子告诉记者,民间红色社团绝大多数的活动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具有某种政治诉求,但因为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身份,他们在活动上不经意的致辞或发言,有时会被放大甚至误读。选择中红网,或者其他的媒体,是因为这些红色社团也需要信息出口。

  早报见习记者 卢梦君

  中红网突然红了。

  2月18日,一篇关于胡乔木之女“称赞中央‘打虎’”的报道,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

  这篇稿件的原题是《特稿:红色社团举办新春团拜 赞誉新一届党中央“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作者李学叶。

  “红二代”、领导人等元素让这篇稿件吸引了众多关注,而更多的疑惑指向了稿件的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简称中红网)。

  “这个网站是什么来路?”有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

  “哦,这是小李”

  浓眉、短发、戴副眼镜,25岁的李学叶已在中红网工作了3年。他曾在老家河北邢台读书,大专毕业后,就一直在这家网站工作,既负责写稿也负责摄影。

  今年3月上旬,“两会”期间的北京一连几日的好天气。没有雾霾的袭扰,阳光沿着位于北京西二环附近天宁寺旁窄小的胡同,一路洒进北京唱片厂的院子里。

  中红网的办公室就设在这个院子里。李学叶收拾了一下房间,引着记者在靠近门口的沙发椅上坐下。

  这间办公室其实兼具办公与住宿的功能,由于东西堆得太多,几乎只剩下一个人在其中行走和转身的空间。

  乍一看,室内的几排钢制书架格外引人注意。书架上,书和杂志摞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毛泽东、周恩来、红军、红色旅游等是书背上常见的字眼。

  李学叶主要的工作范围在北京、河北和山西等华北地区。他不是新闻科班出身,准确地说,他本是“理工男”,“对理科不怎么感兴趣,就转行了。”

  回答记者提问时,他时常露出腼腆的笑容,嘴角现出淡淡的酒窝。

  对于中红网涉及历史题材的兴趣,也不是与生俱来。“我原本并不了解这些,如今慢慢地接触多了,也开始喜欢了。”李学叶说。

  “你们是怎么获得这些‘红二代’活动信息的呢?”早报记者问。

  “平时他们有什么活动,就会给江山老师或我打电话。”他所说的江山老师,就是中红网的总编辑。

  “那你们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我来之前,就已经建立起一些联系了,可能是我们做事认真,如实报道,信誉好吧!然后,平时出席这些活动多了,大家都认识了,‘哦,这是小李。’以后有活动就会通知我,让我去写稿或拍照片。”李学叶回答道。

  红色底子

  “打造红色平台、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延续红色生命。”这是中红网对自身的定位。

  该网站这样介绍自己,“中红网由北京的中央新闻单位一批热爱红色文化事业、有志红色旅游宣传的同仁联合创办的。总编辑由新华社高级记者江山担任。”

  除了提供全国各地200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路线的图文介绍,中红网还有数十家以红色纪念馆、景区为主题的子网,“组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红色网群”。

  然而,红色旅游信息并不是这家网站的重点。在网页满目的红色背景下,一些具有“红色背景”的新闻被放在醒目位置。

  例如:《特稿:周恩来亲属等红二代纪念周总理诞辰116周年》发表于3月6日,《特稿:伟绩彪青史 丹心天地鉴—深切怀念老领导习仲勋同志》发表于3月3日,《特稿: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2周年暨〈老区书画报〉揭牌仪式在济南举行》发表于3月1日……

  王东哈、赵朋洋、李学叶、徐敏峰等,以及中红网的总编辑江山,都是这些“特稿”的主力作者。

  目前,中红网的全职工作人员仅有6人,除了江山,李学叶和小徐(驻长三角)外,还有3名全职工作人员在位于石家庄的网站编辑部。

  事实上,中红网一开始设立于石家庄,后来才把总部搬到北京来。

  不过,中红网有百余名“特约作者”,他们分散在全国各地,职业也各不相同,有各级干部、作家、摄影家等等,出于兴趣常为中红网撰写稿件和拍摄照片。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少将罗援便是其中一员。

  另外,还有一批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全国红办、军博等部门的领导和党史军史专家,也担任中红网的顾问。

  负责编辑部工作的江河,是江山的大女儿。编辑部的工作除了网站维护外,还包括为别人定制网站,这也是中红网的主要收入来源。工作人员的工资,就是靠为这些网站进行设计、制作和维护,来收取一定的费用。

  专访习近平

  江山大约高1.8米,声音温和。

  “网站创办多久了?”早报记者问。

  “13年了吧。2001年7月1日建党70周年创办的。”略作思索后,江山回答道。

  “当时为什么会创办这个网站?”

  “那时候我快要从新华社退休了。创办这个网站是为了感恩,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另外一个,就是为了抢救红色资料、传承红色精神。”说到“感恩”二字时,江山的语气显得格外重一些。

  关于江山,新华社河北分社网站如是介绍:

  “江山,1946年3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武进,中共党员,大专毕业,现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网河北频道执行总监、新华社石家庄记者站站长、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山1965年调到新华社工作至今,在总社和分社期间先后从事工业、外事、农业、政治、文教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其中,江山以吕玉兰丈夫的特殊身份,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就的《吕玉兰》一书,情真意切地记述了这位女劳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悲壮一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吕玉兰,比江山大6岁。两人在1974年相识相爱,“短短3个多月,其间我们总共只见了3次面,写了23封书信”,同年就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吕玉兰15岁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20岁任村党支部书记,29岁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31岁任河北省委副书记,4年后升任河北省委书记。

  “文革”后,吕玉兰被免去河北省委书记职务,从1981年开始历任正定县委副书记、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

  1993年3月31日,53岁的吕玉兰因遭遇车祸后患病医治无效而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吕玉兰曾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共事并结下了深厚情谊。

  1993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曾到石家庄,看望病中的吕玉兰,还与她的家人合影留念。

  在这张摄于21年前的照片上,吕玉兰和彭丽媛坐中间,习近平、江山和吕玉兰的两个女儿围坐在两边。

  1994年,吕玉兰逝世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曾撰文怀念这位在正定县共事过的“大姐”。

  习近平写道:“我在正定与玉兰同志一起工作了3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姐弟情谊。特别是我当县委书记时,她对于我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至今我想起来还心头热乎乎的。”

  “玉兰同志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也使我永远难忘。她像一位大姐一样,惦记着我的饮食起居,常从家里拿来鸡蛋、挂面、点心给我,劝我按时进餐。我到石家庄出差开会,还常在她家里吃饭。她常劝我,要经常活动活动,加强体质锻炼,不要累坏了身体,不要吃年轻的本钱。”

  2012年8月27日,中红网发表了江山对习近平的专访文章。

  这篇名为《努力做好红色内容与旅游载体结合这篇大文章—访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习近平》的文章,成稿时间为2006年,那时习近平在浙江省工作。

  文章中,习近平主要谈了浙江的红色旅游情况。

  习近平说,浙江的红色旅游始终注重“红色内容”与“旅游载体”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做到发展红色旅游既考虑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又兼顾旅游业的发展规律。

  “那是2006年4月,我刚刚退休,到浙江参加一个红色旅游的活动,当时习近平专门接受了我的采访。”江山回忆。

  当时,这篇专访只发在了新华社内参上,并未公开发表。

  6年后,江山将它发表在中红网上。

  “不要指名道姓地指责”

  谈起网站的运营,江山一直认为“坚持”最重要。

  江山说,从网站创办之初至今,从没有搞过任何捐助。石家庄的网站编辑部,其实就设在女儿江河的家中。北京的办公室兼卧室也只有20平方米,这都是为了节省开支。

  退休8年,江山眼见着许多红色网站、杂志、社团逐渐消失,“弄不下去了”,“其中不仅有经济上的因素,也有其他方面的压力”。

  因此,为了保住这块红色宣传阵地,也为了自身的生存,江山对稿件严格把关,“不要指名道姓地指责,有意见可以说,但绝不能搞人身攻击。”曾在新华社工作40多年的江山,希望按照新华社的标准来审视稿件的内容和尺度。

  严格、严谨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在活动方提供的素材基础上修改后发表的新闻,他们往往会将作者的署名换成笔名。

  例如李学叶的笔名是“红小鬼”,而江山则称自己为“红笔杆”。

  “你们的动力是什么?”早报记者问。

  “我们的动力就是江老师说的,为了传承红色精神。”

  李学叶说,“如果把我们说的完全不计较收入,肯定会有很多人不相信。可是,我们就是这么做的。为了节省人员开支,我们经常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星期天也不休,一个人当几个人用。”

  “你们计较吗?”记者追问。

  “应该说,跟这个时代的人相比,我们还是不计较收入的。要是跟那些革命前辈比,我感觉我们还差得很远。”

  “有人跟你说网站的内容太‘红’了吗?”

  “没有,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跟我说过这个,因为每次我写稿子的时候,都特别注意跟当前的社会形势相结合。江老师也经常这么叮嘱我,一定要有正义感,要实事求是。”

  “什么是你认为的当前的社会形势呢?”

  “党倡导的,群众又支持的(事情)。”李学叶说。

  红色信息的出口

  3月12日,又一篇来源于中红网的文章被转载。

  署名为“红笔杆”的文章《特稿:全国人大代表靳保芳提出“关于统一汉字、助力汉字享誉世界的建议”》被人民网选入了“代表委员报道集”。

  对于越来越多的文章被转载,江山觉得这让中红网的影响更大了,发来的采访各种红色活动的邀请也越来越多。

  “常有人打电话来跟我说,‘看到你们的稿子了。’或是打电话来说,‘稿子写得很好。”江山说。

  一位“开国少将”的儿子告诉记者,中红网成为红色信息出口,其实是偶然。

  他说,在北京乃至全国,有很多民间红色社团,这些社团常常自发组织一些活动,绝大多数的活动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具有某种政治诉求。

  因为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身份,他们在活动上不经意的致辞或发言,有时会被放大,甚至误读。

  选择中红网,或者其他的媒体,是因为这些红色社团也需要信息出口。

  “如果你感兴趣,当然也可以来报道。”上述人士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