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
北方人不仅爱吃饺子,也爱吃面。
还记得小时候看姥姥擀面条。和好的白白圆圆的大面团,放在面板的中心。姥姥拿出粗粗长长的大擀面杖,压在面团上擀几下,然后将面团转个角度再擀几下。反复几次,面团就变成厚面饼。继续下去,厚面饼就成了薄面饼。等到面饼大到一定程度变成面片时,姥姥就在面片上均匀地撒上干面粉,然后从面片的一边将整个面片卷到擀面杖上,再用两手从中心向两边顺次用力下压地擀几下。紧裹在擀面杖上的面片就变得松弛,裹在面杖上的面片的边缘也在擀面上延长一点。此时摊开面片,面片自然是大了一圈又薄了一些。再撒面粉,裹紧再擀。如此几次后,面片就变得又薄又大。等面片薄到了一定的程度,姥姥就拿着裹着面片的擀面杖,将面片一点点地从面杖上展开,同时一层叠一层地叠放在面板的中心。等面杖上的面片全部卸下,叠放在面板上,擀面的过程就结束了。
接下来,姥姥就左手扶面,右手拿刀,将叠起的面片从一端到另一端细细地切开。然后从一头用双手拿住最上面的面头,提起向空中一抖,长长的面条就在空中展开,顺手放在荜帘上。一束面条就做好了。如此几次,所有面板上的面条就都凉在了荜帘上。此时,新鲜的手擀面条就准备好了。
小时候很喜欢看姥姥擀面。看着面团最后变成面条,都替姥姥有成就感。那煮好的手擀面,不管最后是做成炸酱面还是打卤面,也不管卤料是西红柿鸡蛋卤还是木耳香菇金针卤,我一律都爱,决不少吃。看着我们吃得快活,姥姥的脸上也是笑意盎然。
那时吃面一律都用大碗。不只是为了盛碗时方便,更是为了拌调料时方便。在大碗里搅拌面条和调料时,它们才不会洒在外面。有时夏天吃凉面时,还会剥上几瓣蒜。在拌好的面条里点上点醋,吃口面条,咬上一点洗干净的白白的蒜。就着辣辣的蒜香,面条下的更快。
后来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住的大院有了压面房。那里有机器压面,将人们送去的白面变成面条。那该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暑假早晨吃过饭,姥姥就在一个轻便的盆里舀上几瓢白面,我就端着送到压面房。有时前面还会有两三个人排队。轮到我时,就从窗口将面递入。里面的人接了,当面过秤。她们按重量只收取一点加工费。等到中午快要做饭时,我再去把压好的新鲜面条取回,只要下锅煮就行了。
等到我上高中的年龄,就被派去买面条。卖新鲜面条的地方在我们住的大院外,从大院的东门出发骑车也就几分钟的路。告诉人家要买一斤还是一斤半,拿回家就可下锅煮。比送压面房又简单一层。
我长大的大院和城市现在都变换很大,那旧日的压面房和卖面条的小店,如同姥姥的手擀面,都只在记忆中存在了。
上周末做一个用木耳金针香菇做卤的打卤面,就想起了早年做面买面吃面的情景。写下来,做个纪念。
外加一首:姥姥的手擀面。
姥姥的手擀面
姥姥的手擀面,
长长白白,香香软软。
姥姥的手擀面,
情浓爱深,回味悠远。
姥姥的手擀面,
似乎遥远又仿佛就在昨天。
那是童年的温暖,一种爱的奉献。
看姥姥做手擀面,
那是一种享受,一种舒坦。
姥姥的手擀面,
那是悠悠的乡愁,遥远的思念。
姥姥的手擀面,
那是抹不去的温馨,
那是心中永远的纪念。
上周末做了回打卤面。卤料是鸡胸肉木耳香菇金针,面条用的是意大利面条(Thin Spaghetti)。卤料的做法:木耳香菇金针分别用水发好洗净,香菇切薄片,金针切短,木耳撕小块。鸡胸肉切丝加料酒,盐,酱油和粉芡拌匀。锅中放油葱花炝锅,鸡肉丝炒熟后加进香菇片,木耳和金针。稍炒一下,加入盐,酱油和水,炖15-20分钟。然后加一个打散的鸡蛋,再用水淀粉勾芡,最后就可出锅装碗。这次卤做得不是特别漂亮,鸡蛋弄得太碎了,但味道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