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卓玛版录像 2011年程珮莹版录像
藏族女子独舞《母亲》和歌舞剧《卓瓦桑姆》在藏族舞蹈中比较有代表性。《母亲》的编导是张继刚,表演者是卓玛。《母亲》主要表现的是一位开朗、慈祥、刚毅、柔情的藏族老妈妈形象,隐形中表现了藏 族古老而深重的历史。《母亲》中可以感悟到一个民族的伟大和美好的祖国山河,并激发对祖国的眷恋。《母亲》采用藏族舞蹈表现形式,演员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 征,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成功塑造了编导的创作意图。优秀的作品不单单是创作上的成功,更是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卓玛就将二度创作表现的恰到好处,这与她生 活在西藏高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母亲》这部作品既是创作上的成功也是表演上的成功。《卓瓦桑姆》源于藏戏,是在藏戏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这部歌舞 剧由四场组成,首演是在1980 由成都市歌舞团在成都演出。这部舞剧的成功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得以真正的快速发展,后来文化部的调演活动更是促进 了民间艺术文化的新潮,因此也产生饿了《卓瓦桑姆》这部歌舞剧;2、这部歌舞剧是以藏戏为素材,进行加工而来的作品,不仅把握了藏戏的主题思想,而且将藏 戏的精髓搬上了舞台,突出的表现了人物形象,也在民族风格上取得了更有分量的成绩;3、这部歌舞剧是编导亲身经历的体现,编导受文革的影响,迫切希望创作 反映善良与邪恶的作品来抨击自己心灵上的安慰;4、该舞剧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在艺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母亲》由张继刚编导,舞蹈由藏族舞蹈家卓玛表演。这是一个独舞作品,编导用藏族舞蹈弦子是动态作为基本元素,表现看一位斑白头发、沧桑皱纹、拘偻身体,仿佛生命已经逝去大半是藏族老阿妈。这位阿妈高大伟岸,像喜马拉雅山一样的坚毅,像高原圣湖一样的宽容平静。虽然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苍老的痕迹,她却依然在每每回头时,露出慈祥的微笑。编导和演员将世上所有是母爱共性浓缩在一个弓腰缩背、颤颤巍巍的年老母亲是形象上,这种无私是付出和给予,耗尽了所有生命是能量,怎能不让观众产生强烈是心灵碰撞?
编导巧妙地提炼了藏族舞蹈松腰坐跨、上身松弛是体态特征,并且使用了大幅度的压低上身前倾90度是姿态,来塑造舞蹈中人物了个性。这种压弯了腰是苍老母亲形象也是编导对所有母亲最动情的赞颂。
舞蹈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舞蹈朴实、自然、气氛沉稳、凝重,描写了母亲是辛劳。舞台上,巨大的念珠挂在舞台天幕上,一位身着藏袍是老阿妈老态龙钟、腰弯背屈的造型,深深吸引着观众。晨曦,从阿妈的账房里飘出了乳白的炊烟,她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是啊,这循环不尽的昼夜轮回,这夜以继日的操劳,生活的艰难都印刻在那弯曲是形体之中。
第二段:舞蹈优美、流畅、情绪开朗、放达,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爱。随着音乐旋律转为欢乐,她那轻柔舒缓是弦子舞穿过那欢乐的音乐的层层氛围,在舞台空间的流动中,扬起了舒畅而明亮的舞韵,膝部的颤动与屈伸使动作充满了深情。她已不单是四肢在舞而且是心在诉说。她伸臂,仿佛那臂上就有了旋律;她踢腿,她旋转,仿佛都在讲述着母亲的慈祥、母亲的开朗、母亲的纯朴和母亲不老的爱。
第三段:舞蹈回到第一段沉稳凝重的气氛中,阿妈步履艰难地走着、走着,安详而仁慈,如同活佛一般地“弯曲”坐下,显得那样纯朴,让人敬仰、给人震撼。
在舞蹈动作上,作品主要采用西藏民族舞是“弦子舞”,并突出手臂和脚位的变化,使舞蹈显得格外朴实动人,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藏族母亲的神韵。在旋转技巧的运用上,作品在保留藏舞中极有民族特色的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延伸。舞者从站立甩动衣袖欢乐地旋转,到瞬间转变为“弯曲”旋转不仅使这一技巧显得更精彩动人,而且使母亲的形象更趋丰满。观众从这一旋转的变化中,仿佛看到了母亲的生命轨迹。
在舞蹈形象是塑造上,老阿妈动作造型的处理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通过膝部的颤动和屈伸,那个“前倾、弯腰”形象特征非常鲜明、典型,显现出无比的纯朴与慈祥。这一体态特征并非一闪而过,而是在变化中融入并贯穿了全舞。从一开场“弯屈”造型到中段“弯屈”旋转,从始至终,无论是动还是静,是走还是坐,是跳还是转,这一“弯屈”看似平常,但一次比一次的强烈,人物形象则亦随之丰满,内涵也越显得丰厚,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母亲的辛苦就是通过这“弯曲”体态显露出来,以平常的体态表现了不平凡的情感世界。这也正是膝部颤动和屈伸在这个作品中的重要性。
--------------------------------------------------------------------
藏族舞蹈作品《母亲》的出现对创作型的舞台藏族舞产生深远的影响。编导张继钢巧妙地运用了演员卓玛的体态特点——塌腰翘臀塑造了一个长年劳作背负着 生活重负的母亲的形象。从创作角度上看编导的手法无疑是成功的。作品中最典型的动作莫过于演员向前屈膝弯腰并且塌腰翘臀同时左脚向右后方点地右手捂口目光 深情地望向右前方。这一姿势使演员躯干的线条尽可能地延长并给予观众一种恬长舒展的视觉效果而修长舒展之感是在个相对铰低的空间随着演员的目光委婉地向远 延伸。
母亲长期劳作而弯下的腰母亲凝视远方所蕴含的深沉而含蓄的情感无论从动作形态上还是表达的情感内容上这个姿势都传神地表现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更 重要的是这一形象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共鸣给观众心中的母亲留下了一个特殊的时代烙印。因此《母亲》一时之间风靡全国,卓玛也几乎成了藏族民间舞蹈的代言人。同 时编导对藏族舞素材的处理,演员的个性鲜明的表演对藏族舞蹈的美学都有了一次重新的诖释。可以说《母亲》的出现引发了一场藏族舞蹈的蝴蝶效应,从此舞台上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卓玛,在教学上无论是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还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其教材部在或明或暗的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藏族舞的体态。
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当我们细数从《母亲》至今的出现在各种舞台上的藏族舞蹈不难发现藏族舞已经远离50年代《草原上的热巴》那类以展示民族风格 为主的创作方式,开始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开始寻求编导和演员个人意识与风格的表选开始创新。于是舞台的藏族舞与原生型的藏族舞越来越远为舞台培养演员的舞 蹈学校的教材也随着这一趋势慢慢改变。
----------------------------------------------------------------
母亲是中华民族一群伟大的妇女形象,要用一支柔刚并济的舞蹈来表达对母亲的那一番深深敬意,中国藏族舞蹈《母亲》做到了,好作品总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舞蹈的开始,一位饱经沧桑的老阿妈出场,她身着藏袍,弯着腰,双手时不时地展舞出各种姿势,那神情,宛若草原上的一只苍鹰,在低旋,一个劲地低旋, 或许,她也是雪域高原上的那一朵雪莲,含苞欲放之时,要冲破严寒和阻力,与新一轮曙光交接。接下来,老阿妈不经意地老了,行动艰难,面色凝重。但是,我看 到了老阿妈那一双刚劲有力的手,在想象着自己,化为一双翅膀飞向高原,飞向西藏的明天。还有眼神,在这里,藏族舞蹈家卓玛的表现也是很有意蕴的,眼神穿透 远方,纵有千难万险,作为一个母亲,在忍辱负重中日益挺拔自己的身躯。
现实生活中, 谁没有年轻过,老阿妈也不例外。于是,便有了舞蹈中老阿妈欢快、明亮的一段诉说。此时此刻,舞蹈家卓玛一改老态,以青春飞扬的身影流淌在舞台上,她长袖善 舞,面带青春的微笑,生命所有美好的情结都在她那优美欢快的肢体动作中体现出来,旋转、跳跃、踢腿,还有拎起藏袍,轻轻地挥甩,几个鲜明的舞蹈动作,让我 感受到了藏舞的魅力。
老,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舞蹈《母亲》的最后,还是以老为题赋诗,以母亲为圆心画圆,历经沧桑的母亲又一次舞出了生命的伟大与历练,老阿 妈平静地笑平静地甩袖,就这样用真实的情感表现着老阿妈优雅到老、美丽到老、善良到老的美好心境。腰还是弯的,脸上的皱纹似乎又多了一些,只是,思想的宁 静让老阿妈看上去恰似一朵高天上的流云。
仔细品味,这个名叫《母亲》的舞蹈,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通过讴歌老阿妈来赞美母亲伟大的胸怀,因为各族人民是一家,这也就是说,藏族舞蹈《母亲》 一并讴歌了天下的母亲。二是通过赞美母亲这个主题,联想到祖国的成熟风姿。是的,祖国也是母亲,她一步一个脚印,从年轻走向成熟,再走向今天的辉煌灿烂, 因为有了祖国这位慈祥的母亲,人民才得以安宁,所以说,藏舞《母亲》款款情深这个主题,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都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
卓玛:又名唐泽英、女、一九六五年七月十七日生于西藏泽当。
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舞蹈中专班学习舞蹈表演。
一九八二年毕业,分配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任演员。
一九八三年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第一部大型现代民族舞剧《热巴情》中担任主要演员。
一九八六年,再一次考入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表演大专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一九八八年在全国高等院校第二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荣获民族舞青年组全国“十佳”演员奖,成绩女子第一。
一九九0年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为亚运会举办的“九·二一”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因此被授予亚运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九九一年一月在全国少数民族单、双、三人舞蹈大赛中,荣获单人舞表演二等奖。
一九九一年五月随中央慰问团参加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大庆演出活动,被授予“珠穆朗玛”优秀演员奖。一九九五年再次随中央代表赴西藏参加“三十”大庆慰问演出,再获此奖。
一九九一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五十六个民族心连心——欢聚在长城下”大型文艺晚会,担任节目主持人和独舞表演。
一九九二年随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代表团,赴日本参加中日建交二十周年纪念活动。
一九九二年参加由统战部、文化部、团中央、全国青联、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央“心连心”慰问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慰问演出。并获得以上单位颁发的“ 漓江奖”。
一九九二年参加国家体委、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为纪念毛泽东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提词四十周年的大型文艺晚会。
一九九二年参加在武汉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大型文艺晚会演出。
一九九三年一月在第四届北京市舞蹈比赛中荣获单人舞一等奖,并被授予本次比赛最高荣誉奖。
曾随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访问团及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团出访过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埃及、伊拉克、韩国、俄罗斯、塞浦路斯、阿联酋、澳门、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并于一九九四、九七年两次去加拿大学术交流。
参加过多次国际性艺术节。如:巴比伦国际艺术节、伊斯梅丽国际艺术节、澳门国际舞蹈节,以及中国民间艺术节。
曾于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在北京、一九九四年六月、九月在上海和西安,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在武汉举办了个人舞蹈专场晚会。
一九九五年参加“世妇会”大型晚会《神奇的女人》。是年十一月,应邀参加中国舞蹈精英团赴香港国际艺术节演出。
一九九七年一月,参加日本第九回琦玉国际现代舞比赛,获特别奖。
一九九七年一月,获北京市第五届舞蹈大赛表演、创作两项一等奖。二月随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杰出青年代表团赴台湾做青年交流。
一九九八年五月,随中俄青年友好访问团访问俄罗斯并演出。
一九九八年六月,赴韩国讲学。
一九九九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型歌舞晚会《祖国颂》任主要演员。十月一焰火联欢晚会任主要演员。
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及各地方电视台大型晚会中任主要演员,并多次拍摄个人专题片和名人专访。
本人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教授、国家一级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艺术表演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舞蹈协会理事、国务院中直机关工委青年联合会常委。
作品及奖项
独舞:雅鲁藏布江(藏族)
雅鲁藏布江——一条飘致珠峰的合达
雅鲁藏布江——一行纵贯古今的热泪
雅鲁藏布江——一条母亲的河流
独舞:晨曲(藏族)
唱不完的是生命的旋律,踩不尽的是生活的节奏,理不断的永远是那份爱心
独舞:虚空(朝鲜族)
云的飘动——虚空中涌起的气,气——生活之源、亦即气息、呼吸,构成万事要素,赋予生命的流动、舞韵的通畅
独舞:大草原(蒙古族)
我喜欢在绿色的海洋里奔跑,它让我感觉到无边无际的是生命
双人舞:凤凰涅槃
在熊熊的烈焰中,她们得到了永生,一个崭新凤凰从火中升腾,展开美丽双翅飞向天空,飞向美好的明天……
双人舞:火塘(土家族)
一对住在深山中的夫妇,围在火塘边,甜蜜的爱情使他们忘记了什么叫寂寞
双人舞:根(藏族)
一种顽强的精神、一种对生命主题的思考
群舞:珠穆朗玛(藏族)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是一位藏族女神,她神圣、崇高、美丽、要与太阳争辉,最后太阳赐予她七彩光璀,永远屹立在高原之颠
双人舞:貂婵
独舞:蒙古人
独舞:喜悦
《禅心》藏族民族现代三人舞
神鹰——人世间和灵世的一位使者神鹰——一颗翱翔在天空的心
获奖经历
一九八八年在全国高等院校第二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荣获民族舞青年组全国“十佳”演员奖,成绩女子第一。
一九九0年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为亚运会举办的“九·二一”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因此被授予亚运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九九一年一月在全国少数民族单、双、三人舞蹈大赛中,荣获单人舞表演二等奖。
一九九一年五月随中央慰问团参加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大庆演出活动,被授予“珠穆朗玛”优秀演员奖。一九九五年再次随中央代表赴西藏参加“三十”大庆慰问演出,再获此奖。
一九九二年参加由统战部、文化部、团中央、全国青联、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央“心连心”慰问团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慰问演出。并获得以上单位颁发的“ 漓江奖”。
一九九三年一月在第四届北京市舞蹈比赛中荣获单人舞一等奖,并被授予本次比赛最高荣誉奖。
一九九七年一月,参加日本第九届琦玉国际现代舞比赛,获特别奖。
一九九七年一月,获北京市第五届舞蹈大赛表演、创作两项一等奖。
15年前,只有12岁的卓玛离开了那给予她以灵魂和生命的雅鲁藏布江,只身一人来到京城,开始学习舞蹈。此时,童年的记忆还如同深含不露的冰山被封藏 着,而多年独身在外,都市生活的漂泊和喧嚣,那早就被溶进血脉中的冰山、白云和汩汩流过的雅鲁藏布江瞬时苏醒,展示着纯净而又脱尘之美,于是,要用肢体去 把这一切都表现出来的冲动,从那一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她的灵魂。
卓玛说,她现在跳每一个舞蹈时,都有一种无法控制的即兴发挥欲。而令人惊奇的是,那来之灵感的随意,一招一式都渗透着浓烈而典范的藏族风情。
1988年,卓玛崭露头角,她因表演舞蹈《珠穆朗玛》荣获“桃李杯”女生第一名;她在东亚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独舞表演,又赢来了广泛的赞誉;而将于下月在京举行的卓玛专场晚会,将凝聚着她舞蹈生涯的明丽和辉煌。
有专家评价道:80年代出了杨丽萍,90年代出了卓玛。搞了10年春节晚会编剧的韩宁如是说:卓玛舞蹈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她把藏族舞蹈从一种自娱的形式提高到了一种文学上的高度。
任何一个自然人,都不可能逃脱社会所赐予的命运。他不在这里,便在那里,谁都不可无位而在。任何一个艺术家,也不可避免自己的身位于社会一隅。如果有谁真的能逃离社会,那社会及社会中之人们又如何谈你的艺术呢!
然而,如今确有人只愿谈艺术家的天才,而且常将其成就与社会脱离,甚至视评以“叛离”为荣,她们无非是想说:艺术家只是挣脱了母体才是天才,这是误 导。眼前,卓玛的成功恰恰说明:艺术家的天才与创造性,完全是建立在他的母体之上,成功点正是主观与客观高度的融合点。可以称之谓“审美定位”。
出生于西藏山南泽当的卓玛,带着高原雪山的古朴与执著,经过中央民族学院的加工铸造,如同崔美善、刀美兰、莫德格玛、阿依吐拉等各族有代表性的舞蹈家 一样,成为藏族的一代才女。她让人马上想到另一位卓玛——才旦卓玛。她们虽不生在同代,却同是藏族心中明亮的星,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1991年以来就耳闻卓玛在准备个人晚会,这说明她开始走向成熟。但她将成为怎样一个舞蹈家?她将如何塑造自己?人们自然有各种猜想,也有各种期待。 三年了,大多数人没有落空。她给了自己一个准确的审美定位。是的,卓玛可以有另外的定位。她可以是“藏族第一个芭蕾舞蹈家”或是什么其他舞者,但是我敢 说,凭她的出身、经历、阅历和学历,她现在的选择是最佳选择。
大幕启开,在巍峨的布达拉宫下,在磅礴的云海上,紧紧贴伏着就是藏族青年舞蹈家卓玛。有位评论家称卓玛这台专场舞蹈是“根”的艺术,不仅晚会中有以根 命题的和表现中国统统伦理关系的《母亲》、《火塘》等舞蹈,都被富有哲理性的根的形象涵盖着,更主要卓玛的心象根深深渗透到泥土中。卓玛是幸福的,瞧,她 慢慢仰起头,用手指蘸着酒水弹向天空……晚会从此开始,舞蹈就此爆发,而这时的卓玛真象沐浴在阳光里的一朵雪莲绽开了。
动作完全脱离“舞台腔”,在以“内八字”脚型为特点,以流动造型为手段的土家族双人舞《火塘》中,她勾画了一位几乎象沈从文笔下的乡土人物。此后她又 以极大的热情献身到一个神圣的创作表演。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位身材修长,姿态婀娜的女青年舞蹈家竟醉心于扮演龙钟的超级大老妪,这美吗?可是当舞台上显现 纵深弯曲的拉萨河空间,一位老阿玛从源头走来,越走越近,越走形象越高大,也是在走,也是在舞——走着妇女一生艰辛、舞出藏族浓浓情调,是那样慈祥、开 朗、放达,还带着藏民特有的幽默感,观众一下子被这活生生的形象震撼了、摄服了;长久留在心中的也许就是卓玛在艺术上追求的性格美、生活美和舞蹈之美。画 坛上有幅名画《父亲》,我们为年轻的舞蹈艺术能出现可与之媲美的《母亲》而感到自豪。
她的晚会至少有一点最值得称道:甘为“根”蔓
晚会中有个节目叫《根》。这是邓林为其编导的。也许人们认为这个舞蹈作为一个独立的节目还有值得商讨之处,但它“对生命主题的思考”,恰把卓玛的本质 托出来了,卓玛确是立于一个盘根错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巨大的根上。主根在雅鲁藏布江,枝蔓却伸展到黄河河套与长白山麓。她两进民族学院,接受了时代的 光与露,但她血管里依旧流淌着藏族的血。民族学院这所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它站在时代科学的前沿,却没有让自己的学生的生命飘离其民族的沃土,反使她更深 地扎根于民族艺术之中。
卓玛以《根》为轴心,含有她个人与他人的创作,含有独舞与领舞,含有朝鲜、土家和蒙族舞蹈作品,广而不散,零而不乱,可贵的是她的本色反倒更浓重了,更强烈了。看得出她花了很大的功夫,经过了多种筛选,她最终选配的结果,显示了她的成熟。
瞧!她立在那巨大的根上,那般扭曲、那般苦求、那般顽强,她甘于在那错综困顿中做一条枝蔓。卓玛让人感觉到一个民族舞蹈家,苦苦追求的命运,竟是如此艰难而又不可回避,这是一个令人生畏而又令人崇敬的人生。
卓玛无疑已脱俗并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上,然而她还是她,她没有离开她的根。她的可爱正在于她的诚实,她的成熟也正在于她的诚实。艺术家的命运常常是 奇妙的,她愈是缩小她的外延,人们愈是承认她的多才多艺和素养全面;相反,愈想卖弄自己是多面手,能代替一切,人们倒说他失去了本色,可喜,卓玛不浮躁; 可贺,卓玛的本色得到了强化。
这台具有浓郁文化氛围并对民族舞蹈的格局有所突破的个人专场晚会,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晚会策划是韩宁,卓玛的指导老师是藏族的茨仁桑姆、达斡尔族的 满苏荣,与卓玛合作的编导家有土家族的徐晓萍、汉族的邓林、朝鲜族的申文龙,她的舞伴张雁飞却是苗族,连“金珠玛米”的编导家张继钢、舞美设计家樊跃也来 鼎力相助,这合作的本身就是一曲暖透人心的赞歌。卓玛是幸福的,金雪莲显示高洁的艺术品格,也映照着时代的光泽。
藏族舞蹈家卓玛
雪域高原的舞蹈家:
从雪域高原走下来的卓 玛给我们带来蕴涵着浓郁藏情藏意的舞蹈。而当我怀揣着采访机走近她时,这个灵动的舞者展示的是另一个更为生动且感性的她。采访在一个有着很好的冬日阳光的 午后进行,她人性中朴实而温暖的东西也让我备觉暖意。卓玛,一直在用平缓而温和的语调讲述……
命运的安排
卓玛满眼含笑地回忆她一生都感谢的一次选择,然而却是被动的。1978年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到西藏招生。卓玛陪着要好的伙伴去考试,她静静地站在树后看 着别人接受考试,却没有勇气走上前去。考试就要结束的时候一个老师看到了缩在树后的小卓玛,于是问她:“小姑娘,你要不要来试一试?”那时侯的卓玛还是个 不会跳舞的藏族女孩。可以说她是用《唱支山歌给党听》敲开了舞蹈世界的大门。就是这位老师不经意地一问改变了她的一生。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舞蹈选择了卓玛而不是她去主动地选择舞蹈,然而这种用形体表现的艺术,却在后来的日子成为内向的女孩卓玛最好地诠释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方式。
灿烂的微笑
面对上天的厚待,卓玛回报以满心的热爱和勤奋的学习。她跳着舞走过自己的少年、青年,她跳着舞旋转于一个又一个舞台,塑造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带 给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舞台上,她塑造最多的莫过于母亲,即便7岁那年刚刚分配到西藏自治区舞蹈团的第一次正式登台——在大型现代舞剧《热巴情》中也是 跳母亲。对于年轻的卓玛而言,要把握这种需要一定积淀的舞蹈角色是有难度的。1993年的独舞晚会上她第一次表演了舞蹈《母亲》。在这个形象的刻画中,卓 玛不局限于外在的表现,力求展示内心世界,将含辛茹苦、无私哺育的“母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以形体,更以母性的精神表现一位真正藏族老阿妈。而背后托 起这个形象的是广袤无垠的西藏大地。她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腰身的弯曲蕴涵着一种承受压力、抗拒苦难的美。舞蹈界的一位专家这样评价她:在她跃动的身影中, 虽能看到民族舞蹈的古朴,但更引人注目并震撼人心的是她那恢弘而潇洒的气质,那对任务造型大胆的夸张与变形,烈火般燃烧着时代的热情……
表演一举成功,当她的舞步结束在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全场爆发长久不绝的掌声,甚至有的观众流下泪水。卓玛最欣慰也最感动的是很多观众看过她的表演后都会这样说:“卓玛,我一定要去一趟西藏……”而每每这个时候,卓玛笑得最灿烂。
舞蹈的灵感
演出和练功之余,卓玛喜欢用笔记录一些情绪化的非常细腻的东西。有时写着写着就迸发出可舞蹈的灵感,她将这悟出来的灵感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在她看来舞蹈 是语言的延伸,是可以碰触到灵魂深处的。《珠穆朗玛》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卓玛仅用了20天时间就将它创作完成并搬上舞台,而且一举获得了第二 届“桃李杯”舞蹈大赛大奖。卓玛告诉我,舞蹈的创作时间其实并没有一定之规,有时候可能很漫长,有时候却可以非常的短,完全依据于灵感的涌动。卓玛把自己 对故乡炽热的感情注入到一个又一个强烈的疾速旋转中。最终舞出了一个藏舞的神话。
如今卓玛做了妈妈,孩子的出生成了她生活最新的焦点。“我第一眼看见他的时候说实话我害怕,他太小了,这么小怎么办?我都不敢碰他……”卓玛微笑着回忆 她初为人母时的担心,这种出于爱的担心想必是每一个母亲都曾经有过的。孩子的出生带给她更多的忙碌,但是她很幸福,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