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我的父亲:郑榕自传(选载6)

日子是流动的河水,记忆是沉在水底的石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郑榕著
丛书名:北京人艺经典文库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第二章  
人间社会

抗战洗礼
当时去后方有两条路:一条坐火车到商丘,下车步行,经漯河、毫县到界首,进入国统区后再坐一段火车到西安——这条路除有时过潼关日军打炮外还算安全,但路远费钱。另一条路乘同浦线到山西,在风陵渡偷渡黄河:这条路短,但风险大,偷渡若被日军发现便用机枪扫射、坦克追赶,不少人即使丢掉全部衣物仍难免丧生。我离开北平走的是第一条路,火车上挤满了人。中途有日军乘车,拿皮带乱抽一气,把乘客们赶到另一节车厢,给他们腾地儿。火车时开时停,害怕游击队袭击,夜间窗户窗帘紧闭。我下火车后步行,雇了辆架子车拉行李。那时目睹的中国社会,真正是满目疮痍。到洛阳时大雨滂沱,过去书中读到的这个繁华帝都在我眼里不过是个泥泞不堪、黯淡的小城。我冒雨出城为一个友人送信,没有雨伞,淋着暴雨走了很长一段路,胸中仿佛燃着一团火,竟觉不到湿冷……

唐代安史之乱中,杜甫曾在公元758年(乾元二年)冬末回到洛阳。次年扬州军败,洛阳又骚动起来。杜甫离开洛阳回到华州,路上到处呈现着紊乱与不安。杜甫把这些亲身经历的民间悲剧凝结成“三吏”、“三别”六首诗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已成千古绝唱,标志着诗人内心从求官侍奉朝廷到关怀黎民疾苦的一个重要转变。此后,他由陕入川之路也成了我一段重要人生旅程的必经之路,令人感慨。我没有条件去游览沿途名胜,但所经所见难免引发我对杜诗一鳞半爪的联想。

进入边界后,看到的第一人是个穿着破旧军服的国军,我拥抱他,淌下热泪。这时,那两个带路的人问我在后方有没有亲友,知道我无处投奔便介绍我去西安战干团受训。分手后,我去往西安,路上又聚到几位同路人。其中一人在西安有亲戚,大家商议,先把衣箱存放在他家,到战干团看看,情况不好再另寻出路。该团全名为“中央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当时受训的人全都是来自沦陷区的学生。大专生九个月毕业,中学生学期两年。开始集中军训两个月,之后以上课为主,意识形态方面灌输的是报效党国排除异己的思想。毕业后允许自己的找出路,但受训中途开小差的抓回来是要关禁闭的。全体团员按士兵待遇,睡在宿舍的地上,每人只有一块半砖头的宽度。每餐发一条杠子馍和一碗黄豆,不见任何油腥。进团不到三个月,我的体重就下降了七十磅。吃不饱,时常眼前一黑便昏倒在地,有时半小时后才苏醒过来。随身带的手表和钱进团不久就被偷走了。星期日放假进城,看到别个挂着的红辣椒都馋得流口水。由于住宿条件鄙陋,长了满身的虱子、也生过疥疮…我都挺了过来,认为要参加抗日,吃苦是必经的磨练。那个阶段,我画过揭露沦陷区的漫画,后来筹备演出独幕剧《结婚》,从安装大幕到制作布景、借服装、搬道具等等都要自己动手。工作中我多次昏倒在台子上。后来,成立了一个总队剧团由我负责。总队长姓包,是黄埔四期毕业生,矮小斜眼,浙江人。他让我们排演赞颂国民党特务的《蓝蝴蝶》。队里有两个东北来的学生,年龄比我大,他们以前参加过协和剧团,受到过日本进步人士的影响,阅读过日语翻译的前苏联小说。他们劝我不要排演此戏,建议排于伶的《长夜行》,我同意了(他们俩毕业后都投奔了解放区)。这出戏里有一句重要的台词:“人生好比黑夜行路,可失不得足啊!”这是我扮演的人物俞味辛说的,那以后,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后来还演出了根据莫里哀的剧本改编的《生财有道》。队领导答应我可以参加“战干剧团”(戴涯任团长),听闻此团生活作风不甚严肃,我没去。后来才知道他们就是原中国旅行剧社的一部分人组成,如赵曼娜、冷波等。

战干团后门外是一片坟地,小小的坟头下面埋葬的都是沦陷区来的青年学生。1942年为了蒋介石要来团视察,上峰要我们为总裁铺设一条黄沙的战干路。在挖沙时发生塌陷,有些学生因此而丧命,事后便将他们草草埋葬于此。从这里可以看到附近的小雁塔和较远处的大雁塔,听人传说,大雁塔里设有一个关押政治犯的禁闭室,关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

战干团的教育长名叫葛武綮,是个军统头子,他长期住在重庆。1943年他来团里视察,全团为此紧张练队。我记得,他穿着一身有啰里啰唆饰物的翠绿色军装,白胖的脸像是河里浸泡过的一具浮尸,面无血色。

毕业后,总队长介绍我到国民党78师去工作,他说该师师长以前曾在战干团当过总队长,带过艺术大队,热爱艺术。我们一共去了三个人。该师属于胡宗南的第一军,全部法西斯化管理,居然还要求部下仿效希特勒式的举手礼。去了不久,就把我训成了个“机器人”。我曾根据中学演出时的记忆编排了《最后一计》,只演了一场,效果很不好。当时我不知道这个戏歌颂游击队、犯了本部的大忌。不久,日军发动了一场虚张声势的河南战役,汤伯恩竟吓破了胆全军溃退,潼关告急。胡宗南被迫把他的主力拉出去迎敌。部队午夜出发,天降大雨,人喊马嘶,车站上乱成一团。我坐在铁皮车里还做着“英雄美梦”——幻想着抗战胜利后,要骑一匹白马去我曾经的初恋、暗恋之人——绿衣少女的宅第门前经过……列车刚出潼关就被日军的炮火击坏,部队改为徒步行军。中途,参谋部还丢失了装地图的箱子,只得停在阌乡县南部山区中作为第二线待命。行军途中,我看到汤伯恩的溃兵像过蝗虫一样,军官撕掉了肩章混在士兵堆里一起逃窜,有的朝天鸣枪、乱喊乱叫……附近的村民们一大早扶老携幼、牵着自家的牲口纷纷躲进深山……

此情此景,让我顿时想起了杜甫的诗章《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盘豆镇住有国民党的一个团,沿火车线往前第三站有一天冲来三个伪军起兵,镇上这一团兵就都躲进了深山,镇上的居民也只好随着逃难。晚上回来,见室内财物被洗劫一空,都知道必是那团国民党干的,却敢怒不敢言……山中某村住有78师的一个营,有个士兵跟老百姓发生冲突,用步枪将将一怀抱孩子的妇女母子打伤,被告到师部。师部派政治部一名科员下去调查,第一次回来报告说是78师的兵打的,受到申斥。上方又增派一人第二次调查,他们被请到营部大吃大喝了一顿,回来报告说不是78师的人打的,因此那个科员还被晋升了一级。

那位热爱艺术的师长娶了个大学生,关在城里一座洋房里,门外派卫兵把守,不准她独自出门。师长偶尔回家,令老婆跪在地下为他脱去马靴。师座稍不高兴便一脚将女人踢出老远去……一面附庸风雅,一面是封建陋习,人格极为扭曲。

我们师里还养着一个京剧队,主演有三个女孩子:大毛唱青衣,性格懦弱;二毛扮老生,令若冰霜;三毛年幼唱花旦,当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她们都是班主从河南买来的,在养母的鞭打下学会了唱戏。三姐妹除了唱戏演出外,还得侍奉师长、团长们打牌吃酒。政治部有个林姓科员,广东人,当过警察、坐过牢,文化水平不高,脾气古怪得很。师里谁都不敢惹他,他却与我交上了朋友,让我教他画油画。此人天生手巧,是个能工巧匠,会做各种木器活——从桌椅家具到各种乐器。他还会粉刷油漆、写大标语,画孙中山像……他年纪不轻,还没娶家室,心里深深地暗恋上了三姐妹中的大毛。大毛的干妈把女孩们当成她的摇钱树,哪里看得上他这个小人物?大伙常拿这事儿跟他逗闷子,他内心十分痛苦。每逢大毛唱戏时,他就躲起来喝闷酒,一直喝到烂醉。有一次,他悄悄给我看一把他精心自制的二胡,二胡内有他割破手指用鲜血写下的大毛的学名……他二胡拉得很好,常拉广东音乐,声调如泣如诉,拉到动情处两眼盈满了热泪。这是我在师部里遇到的一个最具人性、最注重感情的军人。

看不到前途,我决计要离开这里。去找政治部主任辞职时,主任不但不准还痛骂我“吃人血”,忘恩负义。我和他吵起来,他就下令关了我三天禁闭。我在禁闭室里画了张漫画——“很多肥头大耳的在吃人”,写道“社会多好玩啊!为什么说我吃人呢?”。放出来第三天我就跑了。回到战干团,总队指导员正在吃熊掌(他身兼面粉厂厂长,有油水捞的肥差)。见到我便把78师对我的通缉令往桌上一摆:“你这搞的是什么名堂!”我说,“我在那里演不了戏,把军装脱了留下,也就算了。”经过九个月的战干团训练,加上这半年的军队生活,我离家出走时怀有的抗日热情已经烟消云散,被冷漠的现实浇灭。我当时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今后我只搞纯艺术,绝不参与政治。

1944年底我来到凤翔工作,声明我只负责“辅导剧社”。辅导处的主任是位老北大的毕业生,颇具文人气质,对我挺客气。周围的人经常对我在78师养成习惯的立正和硬邦邦挺着腰板的笨拙举动加以嘲笑,这毛病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改掉。


-更多内容待续-




京城的燕子 发表评论于
您好!我从上中学起,就非常喜欢看人艺的戏,非常喜欢郑老这一辈的艺术家。郑老曾出演过《茶馆》里的常四爷吧?我手头还有那一版的DVD呢。最后一次看怹老人家演戏,是96年的《冰糖葫芦》。衷心祝愿老人家,硬硬朗朗的,顺顺当当的。
逍遥白鹤 发表评论于
回复 'ziming2009' 的评论 :
有你这样热心的读者,就不枉我照着书一行行地敲字放上来了,我要谢谢你! 我还会告诉老爷子,在海外有人如此喜欢他写的经历,这会给他很大的欣慰,我会继续上传传记的内容。也十分感谢你对我本人的鼓励。因为经常在网上放自己的生活照,我在文学城受到一些朋友的欢迎,也遭到了不少质疑和攻击,我会减少在论坛帖子里放个人照片。但以后我还会在我的博客里继续用文字和照片记录我的生活和感触,登载我的习作,为了不忘却人生阅历,也为了和你们这些诚恳善良的支持者分享! 很高兴在这里与你相识。:)

ziming2009 发表评论于
多谢您了!我差点泣跪求了。这是您老爷子的亲身经历,写得非常真实,不是亲身经历写不出来。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状况非常有帮助。我喜欢这种写法,朴实无华,虽不是电影,但场景历历在目。也没有艺术夸张,也没有让人非得接受的那种感觉。写的就是生活,亲身经历和感受,不用一边看一边惦记着去伪存真,让人就去吸收,就去体验,感觉我就在其中,我也是其中一员。多谢博主,就像您的照片,是真实的反映,这部作品就是真实的记录,就是真实的反映,让我们更多的了解过去。这也是我的真实感受,肺腑之言。您瞧,我是急脾气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