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又到了出游的时刻。今年我们参加的是“土耳其精华游”。十五天的行程(5月10日-24日),从伊斯坦布出发,沿马尔马拉海岸向西南,到伽里波利(Gallipoli)半岛南端的ANZAC COVE(澳新联军登陆滩)瞻仰土耳其著名的一战遗址。再由此乘轮渡过达达奈尔海峡,到位于亚洲的恰那卡来(Canakkale)。第二天继续沿爱琴海南下,拜访了上古名城特洛伊,和罗马古城帕格蒙(Pergamon),在土耳其最现代的海滨城市伊兹米尓(Izmir)过夜。到以佛所(Ephesus)“旧地重游”之后(2010年希腊及爱琴海游时来过),便折向东行去棉花堡(Pamukkale)。棉花堡除了有雪白的碳酸岩,还有罗马古城希拉波利斯(Hierapolis)和众多的俄国浴女。从棉花堡南下,穿过金牛山脉(Taurus Mountains)到依山傍海(地中海)的安塔利亚(Antalya)。转过了安塔利亚老城弯弯曲曲,上下起伏的街道,参观了考古博物馆和罗马古城Perga,就告别海岸,走进土耳其腹地。经过康尼雅(Konya),沿丝绸之路,来到神奇的卡帕多恰(Cappadocia)。在这里乘坐了热气球,参观了岩洞教堂。卡帕多恰是我们这次行程的最东端。从这里折向西北,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再从安卡拉到布尔萨(Bursa)。再由布尔萨回伊斯坦布。
土耳其地处欧亚之交,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不同的文明,宗教碰撞,争夺和融合的地带。要讲历史,就免不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众说纷纭,真假难辨。老话说了,“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我们这把年纪,对成王败寇的故事,早已没了兴趣。弥足珍贵的,倒是能带给我们欢笑的身边小事。
从棉花堡到安塔利亚的中途,旅行团有一个“特别节目”——Be-my-guest Lunch —— 就是到农家做客,吃传统农家午餐。我们去年去葡萄牙旅游,也有这个节目,主人家是当生意来做的。可是土耳其有好客的风俗,认为“客人是上帝的礼物”,客人来家吃饭,是不能收钱的。旅行社跟村里讲好,应付的饭钱,捐给村里的学校。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进村之前,聪明的导游特意让巴士停在公路边的加油站,让大家方便。不言而喻,体验农家厕所不在计划之中。来自发达国家的游客,对传统的蹲厕不大适应,导游大概是知道的。高速公路边的厕所,一般是一边是坐厕,一边是蹲坑(hole-in-the-ground)。记得同行的女士们第一次见到蹲坑,表情像是受到了惊吓,低声耳语,”It’s a hole in the ground!” 就好像里边蹲着个妖精,能把她一口吞了似的。宁愿排队等坐厕。我们从中国出来的,从小蹲坑长大的,就当仁不让了。
到了村口,村长已在此等候。全团34个人被分成4组,分别到四个农家就餐。这几家大概都是村长的亲戚,比邻而居,经济条件可能也是相对不错的。我们去的这家,进门左右两间厅房。我们和一对澳大利亚商人夫妇进了左间。饭桌上已经摆好了开胃的“头台”:泡菜,薄饼和凉开水。
那薄饼,又软又香。烙薄饼,是土耳其传统家庭主妇的最基本技能。接下来,女主人端来豆糊糊汤(Lentil Soup)。
在土耳其,几乎餐餐都能见到豆糊糊汤,很合我们的中国胃。过去出外旅游,如果两天吃不到中国饭,胃就要抗议了。可这次在土耳其两星期没见中国餐,肠胃居然平安无事,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暖胃的豆糊糊汤。主餐是蔬菜酿米饭:在掏空心的茄子,黄瓜和青椒里塞进米饭,再蒸(或煮),调味。还有用葡萄叶包小米,忘了叫什么名字的吃食。同时上桌的还有自制酸奶,作为蘸料。
最后是甜点:浸透蜂蜜的奶酪馅炸饺子,和土耳其茶。
那薄饼,又软又香。烙薄饼,是土耳其传统家庭主妇的最基本技能。接下来,女主人端来豆糊糊汤(Lentil Soup)。
在土耳其,几乎餐餐都能见到豆糊糊汤,很合我们的中国胃。过去出外旅游,如果两天吃不到中国饭,胃就要抗议了。可这次在土耳其两星期没见中国餐,肠胃居然平安无事,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暖胃的豆糊糊汤。主餐是蔬菜酿米饭:在掏空心的茄子,黄瓜和青椒里塞进米饭,再蒸(或煮),调味。还有用葡萄叶包小米,忘了叫什么名字的吃食。同时上桌的还有自制酸奶,作为蘸料。
最后是甜点:浸透蜂蜜的奶酪馅炸饺子,和土耳其茶。
在来的路上,导游就发给大家人手一张英土常用语对照表,带着大家练了几回。 刚进门的时候,还勉强跟主人家用土耳其语打了招呼。现在吃完了饭,该和主人交流几句了,发现刚学的几个词,早忘得一干二净。赶忙掏出英土对照表,搞笑的是,主人也掏出一张土英对照表!忽然想起老电影里对暗号的情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憋不住地想笑。经过一番比手画脚加磕磕绊绊的语言互动,终于搞清楚主人家有两个女儿,一个在伊斯坦布尔读大学,另一个在上高中;另外,家里有两头牛,两只羊,还有几只走地鸡。
说到家畜,我们自然把目光转向窗外。不期然,发现一个美若天仙的小姑娘正站在窗外,向屋里张望。小姑娘约莫三四岁,蓝蓝的大眼睛,金色的卷发,白皙的皮肤,俏皮的五官,一身粉衣,活脱一个白雪公主。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小姑娘不是当地人,一定有其他的旅游团也在附近的农家就餐,她是趁父母眼错不见跑出来玩的。
一转脸,小姑娘竟跑进了我们的房间。恰巧这时导游也串到我们这家,才知道,原来她是主人家的小侄女,另一家待客人家的女儿。导游也无法解释这个小姑娘为什么生着不同于父母的金发碧眼。这下我从美国带来的巧克力可派上用场了。小姑娘一点都不认生,尽管双手都抓满了巧克力,眼睛还死死地盯着我手里的巧克力袋子。索性连袋子全给她算了!
得到了一整袋巧克力,她兴高采烈地跑了。
想想看,再过十年,她的秀发就会像其他穆斯林女人一样包藏起来,真有些惋惜。
这是小姑娘的妈妈 -
真想把她抱回家!
到她谈婚论嫁的时候,我敢说,还不知道有多少青年为争着打破她家房顶的罐子先打破头。
说到这,就要插一句,说说土耳其农村的婚俗了。在土耳其一些地区,有这样的风俗:家里有待字闺中的闺女,就要在房顶上放一只罐子(我们还见到有放可乐瓶的,不知道是新潮,还是穷得买不起罐),相当于城里的征婚启事。
对这家姑娘有意的小伙子,就要用石块打碎这只罐子,算是求婚。下一步,小伙子的父母,就要去姑娘家做客。姑娘的父亲,照例要问姑娘是否愿意,姑娘也要照例回答“一切听您做主”。接下来,姑娘就要给客人准备咖啡,那种浓浓的土耳其咖啡。如果姑娘对小伙有意,就会在咖啡里多多放糖;要是不愿意,就直接上苦咖啡。求亲的人家,就可以从咖啡有多甜,判断出姑娘的心意。(这种风俗,含蓄而富有诗意,很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可在老外看来,却有点不可理解:“绕这么多弯干嘛,直说不就得了?”)如果两家多觉得合适,就交换聘礼,然后未来的婆婆,就要率领阖家女眷,邀请姑娘去洗土耳其浴。因为姑娘从及笄之年就严加包裹,婆婆有责任确定未来的媳妇会为家族的人丁兴旺做出贡献。这种土耳其浴是至少半天,甚至一整天的大节目,要带上吃的喝的,有点出游的性质,也是对准媳妇人品的测验。
话扯远了。回到眼前这位天生丽质的农家小公主,真希望哪一天来一位白马王子,将她带到童话世界中去,and lives happily ever a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