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大体上有两种主要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简单点来说,逻辑思维的结论具有唯一性, 例如许多数学习题的答案。 而辩证思维的答案可能不具有唯一性。 也就是说辩证思维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在于你是如何看问题的,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的。说白了,就是你是怎么把问题和其他一些没有确定的事和物联系起来的;而逻辑思维一般要有边界条件,有了边界条件,答案就不会受到那些不确定的外界的影响了。 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适合于搞科研, 例如,象陈景润 搞什么数论等,但是不适合于那些需要快速反应的行当,例如外交部的发言人。 一个外交官,企业家,要有很广的知识面 足够的经验(不同事物),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够把不相干的事和人联系起来演绎一番以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场面;一般来说,外交家或企业家很难有很深,很精的专业背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能专研具有深度的问题, 而辩证思维能力强的人具有广度的知识和思考(联系)能力。 当然同时具备超强的这 两种思维能力的人很少。 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和中学,学生大部分都在花时间去训练逻辑思维。和有些国家的教育系统来比,中国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很窄。要搞好数学,还要搞什么奥数,什么培训班等等。 就是要越深越好,越尖越好。深当然是和窄相联系的。就像老鼠打洞,要打深了就不可能广而泛之。到了大学,还是要求深和精。中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也是单,深,窄 (至少我们那个时代是这样的)---和西方学校里对专业设置相比。西方大学生入学先不选定专业,一年后在按照自己的兴趣选专业或重新选专业。至于小学中学的区别,中国和美国也是很明显的了。一个广而范之,一个是深精而面窄。 从社会对人的知识系统要求来说,应该是先宽后窄(深精)。宽是具有更深的必要条件。 而中国的教育,是先深后再要求宽---难哪---象是老鼠打洞。 这是中国很多毕业生开始不太适应社会的原因之一。 到了社会实践时,几乎对每个人都要求具有广泛的知识(不一定要深精)。所以中国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开始很是无用,只能经过一段实践才能慢慢上道。 其实从知识面来说,先宽后深,还是先深后窄 都无所谓,关键是对孩子的思维方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善于逻辑,还是善于辩证,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中国的教育,能出很好的数学家,但是辩证思维, 艺术形象思维能力,较差。 说个不好听的话,中国式的教育方式 也是“培养”自闭症,或半自闭症的重要途径之一。 说个难听的话,打架就没有学问,打一年架的学生就没学到任何(将来社会上有用的)东西? 不见得吧。当然不能犯法。 有的父母总是想法给孩子灌输很多东西越深越好,其实未必是好事。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正有可能是把孩子扼杀在起跑线上。 总之,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培养比知识的积累要重要的多,特别是少年和青年时代。 瞎说的,信不相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