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高校也搞走后门的不正之风吗?不看分数看父母,或有了关系就能进,
似乎不少人就这么想。看看数据吧,美国藤校在录取中校友占比例10-12%。似乎比
普通人群高。一般观点是:VIP校友(总统,政要,总经理,大亨),大量捐款校友,
积极参与学校公益,公务活动或社团,校友会活跃成员,等等的子女录取相对容易。
当然成绩还是要看的,其实他们的成绩不错。据王科(前哈佛招办工作人员)估计校
友录取不过6%。果真如此,关系似乎那么重要。
哈佛大学从2001年开始推行一种减压法,考虑到为了考试和各种才艺训练,大部分
学生在高中期间学习太艰苦,录取后可保留学籍一年,去休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
的事干好后来读书。充分松绑后,绝对轻松上阵。殊不知,这些被松绑的人约有75%(占
32人中20人)就是哈佛校友的子弟,他们可以很可能占了上一辈福荫,自在的休息一
年。
精英学生出身不凡家庭,拥有优越的资源,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耳濡目染,素质
训练好,知识丰富广博。因此,愚个人认为所谓的关系并不重要,只不过本身的强
硬,精英校友的光环是巧合,为锦上添花而已。有时很冤枉地被认为开了后门。殊不
知,国人在同类情况下开后门严重得多。据了解,招办人员不会统计这些无聊的数据,
也不愿意透露有关的详细情况。因而,关系在名校录取中究竟有多关键仍然是个迷。
下面转折一些案例(ZT),迎合某些同胞强调的关系论。不过这些故事是陈年老芝麻,
而且与上文相矛盾,有点误导之嫌。诚恳欢迎童学们补充,进行讨论。
名流为子女上学走后门
美国给人印象是个推崇通过个人奋斗而成材的国家。的确,与西欧和日本相比,
美国社会的“世袭”现象相对较少。然而,美国也不乏精英阶层在子女很小时就送
他们进入名校,而后进入社会上层的例子。在美国,名牌大学多为私立学校,需要
名人后代装点门面,也需要名流的财势在背后支撑。因此,权贵、校友子弟即使成
绩略逊也能进入名牌学府。
在《入学的代价》中,作者─美国《华尔街日报》芝加哥分社副社长戈尔登形象地
说,相当于国内高考的美国中学生“学能评估测验”(SAT)满分是1600分(现为三
门考试,2400分),而有背景的至少抵得上300分。哈佛、普林斯顿和布朗等所谓
“常青藤”名校也不例外。
比如,美国总统布什的侄女劳伦尽管SAT成绩低于普林斯顿大学入学标准却仍被录
取;前副总统戈尔的两个儿子成绩平平,但分别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好
莱坞女星简•芳达向布朗大学捐款75万美元,她女儿万妮莎就被“无条件录取”。名
校甚至还有一条潜规则:如果一名校友(VIP)子女录取,那么在该校的其他校友子女
只要分数高于此人,也都必须录取。称之为:一人上船众人赶。
考试成绩好,出身普通家庭者不能进名校
创立于1884年的格罗顿中学本身就是美国中学当中的贵族学校,被认为是“精
英的摇篮”,校友中名人包括前总统罗斯福。校园风景如画,哥特式的古老建筑透
露出庄严和不凡。此校门槛甚高:平均每个学生一年的学费、食宿费加起来要3.3万
美元,因此,学生多是有背景的世家子弟,毕业后几乎都进入名牌高校。也有少数
普通家庭的父母省吃俭用把孩子送进这里,以期换取一个好的前途,但到头来仍无
法与世家子弟平等竞争升学的机会。
韩国移民后代亨利•朴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的父母在当地开了几间小洗衣店,论
家产只能算是中等人家。朴的成绩在格罗顿中学98级79名学生中名列第14,总分1600的
SAT他拿了1560的高分。他先后申请了6家“常青藤”名校──哈佛、耶鲁、布朗、
哥伦比亚、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学院,但全部遭拒。然而,同级当中成绩排在他后面
的学生大多数却被这些名校录取,这些学生不是家里有钱有势,就是沾了父母是名人
或是名牌大学校友的光。
亨利•朴的同学约翰•罗伯茨和他的成绩相似,但命运完全不同。罗伯茨在同级学
生中成绩排名第10,SAT考了1530,还不如朴。他和朴都是格罗顿中学数学成绩最好
的学生之一。他们合写的数学论文曾登上美国高中的学刊。但罗伯茨有一个朴所没
有的优势,他的祖父和叔叔都是哈佛大学校友和捐助者,曾资助哈佛修建了一条室内
跑道和一个网球场。因此最后进入哈佛顺理成章。罗伯茨后来说,要是朴有一些背景
的话,进入名校应该不成问题。他说,自己能进入哈佛,一是成绩好,二来靠背景,
缺一不可。
只要背景硬,名校就招手
格罗顿中学98届另一些学生的例子则表明,只要背景够硬,成绩不好也照样进
名校。在同一级学生中,有9人申请进入斯坦福大学,但只有一个名叫玛格丽特•巴
斯的女生被录取,而她的成绩在格罗顿中学同级学生当中仅列第40名,在9名申请者
里倒数第二。她的SAT成绩只有1220分。相比之下,斯坦福90%的大学新生在高中时
都是前10名的学生,而75%的人SAT成绩都在1360分以上。
但是巴斯的优势也很明显──有个好爸爸。她老爸是得克萨斯州的大亨罗伯特•巴
斯,不仅是斯坦福大学董事会主席,而且在1992年一次捐给斯坦福2500万美元。巴
斯本人也是斯坦福校友,同时还是格罗顿中学校董事。巴斯小姐的同学中有许多是权
贵子女,包括外交官、大律师、作家和企业家。98届学生中进哈佛的人最多,有十几
个。其中包括波士顿风险投资家克雷格•波尔的爱子马休•波尔。克雷格也是哈佛毕
业生,他先后向母校捐款600万美元。
马休在格罗顿上学时成绩优秀,在98届当中排第4名。但SAT成绩只考了1240分。而
哈佛新生3/4以上SAT成绩都在1380以上。马休承认,有父亲的这层特殊关系增加了他
进入哈佛的机会。他坦言,这种看学生背景的录取方法很不公平。马休的同学福布斯
•麦克皮尔森在申请其他名校时遭拒,但最终在推迟一年后终被哈佛录取。原因很简
单:他是哈佛创办人马瑟的后裔,祖父和父亲都是哈佛校友。为照顾他这样的校友后
代,哈佛有一项特殊政策,即对当年未达录取标准的校友子女,可以推后一年录取。
1998年,哈佛共录取了17名这样的学生。
“关系”不用,过期作废
也有少数学生不愿靠家庭背景进入名校,而选择了在申请时故意隐瞒这些情况。
但结果又如何呢?格罗顿中学98届女生朱莉娅•哈尔伯斯坦的父亲是畅销书作家,
名作包括《最好的和最聪明的》及关于网球的专著《1949之夏》。朱莉娅一直梦想
进入布朗大学,但不想依靠父亲的名气,因此在入学申请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家庭背
景。然而,她没有想到,父亲的好友、布朗大学前校长瓦坦•格雷戈利却主动替她
向布朗大学写了一封推荐信。结果自然被录取。朱莉娅的成绩在同级中排名41,SAT得
了1340分,比布朗大学新生平均分数高50分。她的强项是文科,理科却很差。她在
被录取后表示,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关系,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被录取。“每当想
起这一点,心里就很不踏实。”
朱莉娅的同学卡罗琳•布拉加也申请了布朗大学,出于同样的想法,她在递交申请
时也没有提及她的祖先曾经为布朗大学捐献了一座大厅。但结果却是──尽管成绩
比朱莉娅好,却未被录取。她后来上了乔治城大学,怎么说比布朗大学还是差了一个
档次。每谈起这件事,她总是后悔不已。“我太天真了。在理想世界中,你不该谈论
家庭背景;但在现实世界中,你必须动用所有的背景和关系进入理想的学校。”
名校因“后门生”影响质量
美国名校青睐有背景的“关系户”学生由来已久,而近年来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名
列美国高校10强的杜克大学目前每年平均录取100到125名这类学生,比10年前增加了
20%。这种政策给杜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过去6年中,杜克大学从非校友的
学生父母那里取得的捐赠名列全美高校之首,在2001至2002学年达310万美元。35%
的杜克校友向母校提供过捐助,而52%的该校新生的父母是学校的捐资者。看到这
一势头,杜克最近更是提出了集资20亿美元的宏伟计划。
杜克等美国名校纷纷为这种看背景录取学生的做法进行辩护,主要理由是学生交纳
的学费不足以支持学校的全部教育开支。与此同时,名人子女入学,还可以帮助增
加学校知名度。斯坦福大学招生办主任罗•曼姆赖特直截了当地说,学生家长是否向
学校提供捐赠是她招生时必定考虑的一个因素。她说,每年学校的发展办公室都会交
给她一份名单,上面列出了申请入学的学校主要捐款人子女的名字。
“常青藤”名校大量招收权贵子弟,导致了学生素质和学术声誉的下滑。美国《时
代》周刊指出,由于上述招生政策,“常青藤”拥有的主要是名气,学生素质不一
定强过名不见经传的公立大学。最好的例子就是:《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企业中,
绝大部分公司的总裁都不是名校出身。一些美国专家指出,名校受欢迎,原因有三:
名气、学生素质和毕业后的校友关系网,但这些优势很“虚”。相反,大批普通公
立大学吸纳了因没有背景而无法进入名校的高材生,学生素质日益提高。而且普通
大学往往规模小,学生和职员比例低,这和“常青藤”名校人满为患的讲堂分别极
大,自然会在教学质量上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