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孩子的形象一般都是很优秀:成绩好,才艺出众,比什么拿什么奖,在很多领域顶尖的都是亚裔一大堆,从各州的青年交响乐团,到各地很难考进的数理夏令营,到处是亚裔不成比例的占多数。但是,同时,很多人的印象是亚裔很不善交际,似乎不大自信。这个似乎非常不合理,但很大程度上是事实。
观察孩子从小长大,慢慢发现,这个现象似乎是成也父母,败也父母。亚裔父母自己往往很勤奋,双职工比例很高,所以很多孩子从小在daycare 长大,应该没有交际障碍,亚裔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所以孩子的优秀是没有选择的。但这两点,也从孩子很小,就可能已经造成了孩子以后的性格的问题。
先说daycare. 亚裔父母对daycare 要求很高,一般都选声誉好的,孩子学东西多的。但理解孩子的心理的父母真的很少。常看到父母第一次把孩子送去,趁孩子不注意,快跑掉。下一次孩子就死活不去了,于是很多天老师把孩子从父母身上剥下来抱走。过几天,似乎孩子适应了,也就好了。但孩子真的就好了吗?我惨痛的教训告诉我:还早着呢。这个做法,已经很强烈地告诉孩子一个信息:成人,即使是父母,都是不可信任的。所以孩子的安全感从此消失不见了。是,孩子的适应性强的很,他们会习惯,但他们习惯的是:不要信任大人。所以以后的许多年,都会看到孩子们在各种场合突然表现很奇怪,不可思议。比如,全班一起上台唱歌,一个孩子会大哭,就是不去。孩子和大人说话很不自在,有机会就溜,甚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些时候,对孩子要求高就恶化了问题。父母经常会表现很失望,甚至逼孩子去做父母认为应该做的,于是更升级,孩子更畏缩,以后知道要上台都会肚子疼,头疼。。。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这么反应强烈,有的孩子天性比较不敏感,外向,问题就不会这么严重。
我家老大就经历了这样的时期,而且有大概4年时间,都是这样的。可怜的,做了妈妈无知的牺牲品。因为他性格比较敏感,问题表现很明显,很早就引起我的注意,这个,我只能说:感谢神!不然,可能会永远错失补救的机会。我发现不对,急忙用功学习,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普遍,所以很多前辈早在告诫:一定不能把孩子留下逃走,要跟孩子说,你要离开,但你会回来接他的。等你回来,要告诉他:你看,妈妈真的回来接你了。另外,孩子害怕做的事,不要逼他做。于是,我开始努力当淡定妈。大家要上台了,孩子大哭,我去抱过来,告诉老师: next time. 在教会班上,孩子抱着我不让走,我就厚着脸皮装 2岁,跟他一起上课。然后回来跟他聊上课多好玩,下次自己去好不好。他说不好,我就继续 2岁。另外,就是让他有机会接触对他很友好的大人,让他和他们互动,我在旁边支持。就这样,一直到上学,他终于彻底修复了创伤,不过有点推过了哈,成了个小social butterfly. 只好转向对付这个问题。那是另外的话题了。
再说父母的高标准。身在亚裔群中,周围的孩子真是优秀的没的说。这个唱歌全国巡回演出,那个提琴比赛州里前三,这个又是游泳奖牌拿到手发软,那个数学竞赛就是去收奖牌的。让我口水都来不及流。但其中不少,感觉很宅,跟他们说话也很木讷,真不理解呀,真不理解。什么场合没见过,聊天反倒不会了?跟他们的父母聊天,发现抱怨很多:不好好练习,就喜欢玩,怎么这么不自觉呢?人家某某怎么那么优秀呢?我想想:某某的妈前两天也跟我这么抱怨来着哈。突然想:如果父母看孩子这么差,他们的成绩够不够中和这个负面效果呢?我一直不赞成把孩子培养得目高于顶,但也不必总低头看地吧?
我想,做父母总希望孩子优秀,也提供很多的机会,条件让他们可以发挥潜能,如果再加一点鼓励和赞许,孩子会不会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收奖牌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