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十年代初农夫来美洋插队--留学,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农夫的孩子在美国长大成家立业。而不少农夫同时代同学朋友的孩子,也纷纷似潮水般来到美国和其它国家留学。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名词--小留,大概是用于区别于我们这些老留吧。
是的,小留和老留由于时代不同,条件大大不同。如果现在的家长有经济条件付学费和生活费,还硬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当年我们这些老留一样,去饭店刷盘端碗打工,牺牲宝贵的学习时间,去挣出学费和生活费来,那肯定不符实际。这就好像我们现在几十年前的老同学碰到,回忆起文革期间,学习老红军,吃糠皮咽野菜一样可笑。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要求,这就是与时共进吧。
虽然小留和我们这些老留的过去不能进行直接比较。有时候,我会有意无意的拿自己的孩子比(他们也算是第一代移民)因为他们很小就来到美国,亲眼目睹我们这些老留们如牛负重的奋斗史。同时,他们生长在美国,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在美国,比较多的接受美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们孩子和有些小留相比,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攀比心理和价值取向不同。举个开什么车的例子。我认识一位小留,其父亲是我多年前的朋友。前不久微信来问我,想给孩子买辆车。我认为,现在是当学生,在美国两千刀可买辆不错的Honda或Toyota二手车。开两年毕业了,将二手车卖掉。农夫当年就是花1500刀买辆道奇车,开了两年后,毕业时卖了1300刀。
这是农夫的第一辆车
但这位朋友告诉我,他儿子死活不干。最终花了好几万买部奔驰车。对比这位小留,我看看自己的孩子。她至今还开着上大学时农妇花一万刀替她买的二手Honda车。车身的油漆已经脱落。我们经常劝她该换辆车了,她对我们说,这车还没开到十万英里,为什么要换啊。我们说,你在一家硅谷大网络公司上班,进了停车场,人家看你这位senior工程师拿着高工资,却开一辆破车,不会笑话吗?她淡淡地回道,“who cares?”谁关心你开的什么车啊?“ 是啊,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没有有些小留有的攀比心理。
农夫当工程师女儿现在开的车
农夫当工程师女儿现在开的车
当然,有钱的家长能替小留甘为孺子牛买个奔驰宝马跑跑也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小留在学生时期,自己不挣钱,开部豪华车为了什么?这样让他们滋长互相比富比高消费的心理是很不可取的。对此,我们的家长难道不该深思吗?
应该看到,和这位好攀比的小留不同,我认识的绝大部分小留都很努力。农夫接待过一些和我孩子差不多大的小留在家住过。数数也有一个班以上。其中不乏出了各种人才。有两位成了律师,有两位成了六大会计事务所的高级审计师,还有工程师和其他高级管理人才。他们无论是留在美国或回国干都干的很不错。我想有机会写写这些我认识的小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