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主持人贝克尔上周四在电视节目上发表了一段言论,使用了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词汇,引来加州参议员刘云平等华裔政治领袖和华裔社团的强烈谴责,要求贝克尔立即下课。
他用了"Chinamen"这个辱华词语。很多中国朋友对此不明白:说个Chinamen有什么大不了的?"
“中国佬”(Chinamen)这词,跟侮辱黑人的“黑鬼”这词一样,在美国是属于带有严重的种族歧视的侮辱性词语。
针对华人的种族歧视敏感词同样存在,并且可谓花样繁多。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英语里对华人的主要歧视词语,并不是教唆大家和别人起冲突,只是身在异国他乡,谁也不想被人歧视了还不知道。
(一)Chinaman:复杂的历史
2014年7月10日,美国福克斯有线新闻频道(Fox News) 主持人鲍勃•贝克尔(BobBeckel)正在和嘉宾讨论中美网络安全问题,他说:
“中国人是美国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我们把他们带到这儿,还教这帮中国佬,呃,中国人,如何使用电脑,然后他们回到中国再来黑我们。”
"Chinese are the single biggest threat to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the US … we bring them over here and teach a bunch of Chinamen–er,Chinese people – how to do computers and then they go back to Chinaand hack into us."
单纯从英语的角度,Chinaman似乎看不出什么歧视来,它应该跟Englishman(英国人)、Frenchman(法国人)或者Irishman(爱尔兰人)一样,是表明某个人出身国家的正常称呼。
但是Chinaman偏偏不一样,当代美国主流社会,特别是华人社群,都认为这个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并呼吁避免使用它。
回顾历史的话,早期的美国华人移民确实曾经在正式书信里自称Chinaman,但再往后,Chinaman开始被用来指代人口普查时不愿意提供姓名的华人。
随着对华人歧视和排挤的加剧,这个词的意味越来越消极。1892年,美国通过了禁止中国人入境的杰瑞法案(GearyAct),其中也使用了Chinamen。渐渐地,Chinaman还被用来蔑称其他亚裔移民。
与许多美国黑人整天把“nigger”挂在嘴边不同,美国华人可不会在日常生活里说出“Chinaman”。这个词的“合法使用”一般都出现在有特殊含义的文学作品里——看过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吗?它的英文版书名就是“TheUgly Chinaman”
有了这种比较复杂的历史渊源,当一位美国公众人物说出“Chinaman”之后,往往会解释自己毫无恶意,只是对这个词的敏感度不够,如果无心冒犯了华人请多多见谅等等。当然,那要看华人们接不接受了。
(二)Ching-Chong:最著名的敏感词
2002年,美国著名NBA球星奥尼尔(ShaquilleO’Neal)在接受福克斯体育台采访时,当着镜头开起了玩笑,对象是休斯顿火箭队的新秀,中国中锋姚明:
“告诉姚明,ching-chong-yang-wah-ah-soh。”
"Tell Yao Ming, ching-chong-yang-wah-ah-soh."
奥尼尔并不是在秀自己蹩脚的中文,这一串发音可是相当有问题的,他的这句“玩笑”也闹得满城风雨,后来不得不出来道歉。
那么Ching-Chong到底是什么?多数严肃的大词典没有收录它,更接地气的流行语网站“城市词典”(UrbanDictionary)给出的解释是:
傲慢的非亚裔人士认为亚裔都会说的唯一的词。
The only word arrogant non-Asians think all Asians say.
说白了,就是在这些人耳朵里,华人说汉语就是这个味道,甚至亚裔说母语都是这个味道。
在美国,Ching-Chong被认为是一个百分百的种族歧视词语,它的历史很“悠久”,历史文献记载,在20世纪初,华裔和亚裔孩子在学校常常会被同学用下面这首儿歌欺负:
Ching Chong, 中国佬,
就坐在墙头
过来一个白人
切掉他尾巴
Ching Chong, Chinaman,
Sitting on a wall.
long came a white man,
And chopped his tail off.
(三)Chink 与Gook
居住在美国纽约的曹米希(Minhee Cho)去“棒!约翰”(PapaJohn’s)比萨店吃快餐,结果被一张收据气坏了。她当天中午在推特上发布了这张收据的照片,在顾客姓名一栏,赫然写着“ladychinky eyes”(小眼睛女士)。
Chink是对华裔或亚裔的一种侮辱性称呼,它还衍生出了Chinky,Chinkie,Chinki等等。Chink在英语中的原义是“狭小的缝隙”,因此,对它最直接的解释是:讽刺亚裔眼睛小。
一个类似的词是“gook”。这个词最近的一次争议事件发生在澳大利亚。在一辆开往悉尼的火车上,55岁的女子苏•威尔金斯(SueWilkins)上车后没能找到座位,于是开始指责没有给她让座的两个孩子以及他们的亚裔母亲,和另一位劝架的男士,以及他的朋友,来自中国香港的一位女性:
“找澳洲女朋友很难是吧,你一定要找个gook.”
"Hard to get an Aussie girlfriend - you had to get a gook."
说着说着,她还用手将自己的眼角向后拉,并模仿起亚洲人说英语的口音。有人把这一幕用手机拍摄了下来,并上传到了YouTube。不消说,又是一番网友怒斥与主角道歉的故事。
根据《牛津字典》给出的解释,gook作为名词用来指代外国人,尤其是东南亚裔,有明确的冒犯意味。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本于1893年出版的一本俚语字典,当时gook被用来形容“一个低级妓女”。
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亚洲人之间没有区别,于是针对亚裔的歧视词语都是通用的。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时期,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JohnMcCain)就曾用“gook”指代越战时囚禁他的越南士兵,之后他只好乖乖地为自己的用词不当向越南裔人群道歉。
道歉是一个个都做了,但埋在心理的歧视,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消除。
话说回来,不少中国人放在嘴边的“棒子”、“阿三”等等,是不是也是同样道理呢?
说明:本文来源于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