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眼里,读书是最高尚的,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书香门第更是中国人心中的梦想。然家富不一定闻书香,倒是有书香则一定家底殷实,否则,吃都吃不上,那来闲情闻书香。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男女有不同的要求,男人当自强,读书上进;女人要贤惠,持家有方。这就造就了中国男人的书房癖,中国女人的厨房结。历史上,衡量女人的标准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而书房从来都是男人的领地。书房中有“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布衣也敢傲诸侯”的仁人志士。书房中也有抱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名学子。当然,书房中还有追求“红袖添香拌夜读”的凡夫俗子。
自古名人雅士都有自己的书房,并起雅名,或自警自勉,或寄托情怀。唐刘禹锡的“陋室”,南宋陆游的“老学庵”,清初蒲松龄的“聊斋”等。到了现代,有周作人的“苦茶庵”,齐白石的“三百石印斋”,黄永玉的“万荷堂”,徐城北的“品戏斋”。毛泽东的书房叫菊香书屋。汉字真是奇妙,同样是一间房,但可称屋,堂,庵,斋,居,室。连皇帝也要有个养心殿。
说起书房,一定要有一个书桌,一把椅子,一盏灯,一个书架。旧时的书房,文房四宝是不能少的。见字如面,家书抵万金,讲究的是情真意切。到了现代,文房四宝是用来摆样子的。桌子上多了台电脑,已经很少有人再提笔写信了。即时通话,寄电子邮件,讲究的是快捷方便。 电子书已经不是什么希奇的事了,网络空间又包罗了无数信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iPhone上网,收发邮件,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 我们再也静不下来。可我还是希望每天回到书桌前,读一本真真切切的书。哪怕是上互联网, 我也喜欢在书房中, 泡一壶茶,在网上慢慢冲浪。我书架上的书很杂,天文地理,哲学漫想,文学艺术,美食体育无所不包。我喜欢买参考书,喜爱名人转记,凡人轶事。而我从不买系列丛书,担心哗众取宠,滥竽充数。我爱逛书店,特别是城市中的特色书店,上海的绍兴路,北京的海淀书城,香港域多利皇后街都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每次出差,我行囊中带回的书远多于带给妻子的礼物,因此常被调侃。我爱读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易中天的《中国智慧》,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我爱我的书房,没有雅名,但我孤芳自赏;没有红袖拌读,却有爱人添茶。它给我温馨,它让我的生活充满智慧、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