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春风到,吹红两面潮。
好歌当兑酒,不醉不逍遥。
昨日近仁兄将近作“花趣”找出来,细加琢磨修改,十分感动。半夜醒来,就不能再入睡。一大早来到办公室,赶做功课。一路上想着,自己该做点什么,才对得起近仁兄的宝贵时间与心力呢?于是想到,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该是什么样子呢?老师说,你这个有点错,不够好,建议你这么样改一下。那如果是敷衍塞责的学生呢,大抵是答个是,照样修改,反正把老师糊弄过去就成了。用过心的学生呢,应该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应该是满面飞红,然后极力争辩。可是这一争辩呢,往往就暴露更多的毛病,那老师的批评更多,学生呢,也就学的更多了。不是吗?
这样一想,觉得面对批评,最好的珍惜的方法,就是按照批评意见指的方向,自己多做功课,尽量理解老师的意思。有和老师不同的意见,也无妨说出,好让老师进一步纠正。就算老师错了,老师也可以改,教学想长么。
诗坛上,虽然大家水平有高低,大家也不习惯听别人叫老师。看近仁兄的作品,真心说,当我老师有余。不过,称一声兄,到底更亲热。也免兄觉得不自在。
唉,废话毛病又犯了。大家且先喝茶。。。
回来说改诗的事。
白九:未知风带剑,哪懂雨含沙。 近仁兄改“懂”为“解”。
白九:夏日回相看,亭亭一树花。近仁兄改 “夏日殷勤看”,又建议“孟夏重相看”。
我其实很喜欢近仁兄的修改。可是我更想弄明白,为什么这样就好些呢?
改“懂”为“解”我觉得很妙,可是原因却和近仁兄小有出入。近仁兄的意思是,古人不会用“不懂”这样的表达法。而我觉得“不解”妙在暗嵌了“花解语(雨)”的典故。
“回相”改“殷勤”或“重相”,近仁兄的感觉应该是,“回相”古人不用。
这个,功课来了。上网查,古诗里可有“不懂”,“回相”?结果:不多,有。
造物谩人人不懂。
声色场中,傀儡闲般弄。(元,姬翼,风栖梧)
回相望,两筐旧书,一筹新债。(近代,长庭,玉蝴蝶,归长安)
不过,这两个例子都是词里的,律诗里怕是真找不到了。
反过来,查“重相”,多吗?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
。。。。
真多啊!服气了!
赶个时髦自己吐个槽:数学呆子写诗,到底不中滴!哈哈~~~
再次感谢近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