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i Vidi Vici 之外面的世界

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电视机里正在热播的“中国好声音”节目里两个年轻女歌手正在演绎着这个经典的老歌。两个小女孩二十岁出头,一个梳着童花头,一个扎着马尾辫,目光清澈,声音纯净,正当无忧无虑的年龄。可是不知怎么的我却觉得她们的歌声里面透露出淡淡的忧伤,想必她们小小年龄在歌坛上闯荡,受了不少委屈也流了不少眼泪吧。

我 的思绪不由飞到今天表姐的来信:“海蓝,好久不见,你还好吗?最近愁烦劳苦,头发都白了不少。你知道的,昕仔(我表姐的独生儿子)已经去加拿大近两年了, 他现在读大二,但是他突然不想读了,想退学!他说现在觉得压力很大,学习跟不上,生活中又没有什么朋友,吃饭也不习惯。他说觉得人生没有目标,做什么都没 有兴趣!怎么办?难得任由他退学吗?你能不能帮帮他?”读着表姐的来信,我仿佛看到表姐那双透着失望和伤心的眼睛,我能想象得到这种情况对一向望子成龙的表姐一家打击该有多大。另一方面,我似乎也能体会到表外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无助和彷徨。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向我咨询的出状况的留学生家庭了。现 在的留学生对比我们当年,年龄轻,经济状况好,并且多是独生子女。说实话,他们比起我们这些老留学生来,更有活力,更有想法,自由度更大,选择余地更多。 可是同时我也觉得他们有些人的抗压能力和成熟度似乎有所欠缺。这种欠缺可能与国内的应试教育以及作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有关。随 着国内经济腾飞,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孩子们送出国门读书。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留学生们来说能走出国门增长见识绝对是件好事。可是另一方面不 可不虑的就是留学生们特别是年轻的留学生们多从未独立生活过,他们真的准备好了独立生活吗?外面的世界看起来很美,可是走进去处处充满了挑战。从父母亲朋 羽翼呵护之下,到异国他乡独立自主生活,这种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仅仅需要有物质上和知识上的准备,而精神上成熟到可以承担寂寞失败并且有作决定和选择 的勇气更是非常关键。

我 曾经的一个病人小刘就是一个典型的小留学生。

只有十五岁的小刘是通过一个交流中介来美读高中的。他当时来美还不到两个月。小刘的寄宿家庭发现他经常夜里不 睡觉,屋里屋外的巡视,有的时候他甚至可以坐在楼梯上面一整夜。于是他的寄宿家庭带他去看心理咨询,因为交流障碍,很多问题小刘回答的似是而非,结果他被 初诊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并且被 强制送入我们医院治疗。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小刘时,他紧张的一直流眼泪,双手抖动的像在打摆子。通过中文交流,他渐渐平复了紧张的心情。我鼓励他如果不愿意 说话,我们可以笔谈。慢慢的他告诉我其实他一直害怕来美国读书,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准备好独立生活。特别是去年(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恐怖袭击事件让 他经常担心自己来美以后的安全。可是面对父母的切切希望和积极准备,他不敢也不忍心告诉父母他内心的恐惧。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的独生子,他身上承担 着家庭的厚望,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知道其实他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应对留学生活的挑战。就这样,他忐忑不安的来到美国。初来乍到,语言的障碍,生活习惯 的磨合让小刘的焦虑症状越来越严重,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上课根本无法专心,成绩一落千丈。即便这样, 每次小刘和家人通话他都要强颜欢笑,但同时他的内心的 冲突越演越烈,仿佛火灼与冰激在轮番上阵。最终小刘出现了严重焦虑症并幻听妄想和失眠症状。小刘的父母在国内听说他被强制入精神病院治疗后 急的不知所措。我,医院的社工人员和他父母通过几次国际长途电话,我向他们解释了小刘的情况并建议小刘回国休整一段时间,我还强调回国后小刘需要继续看心 理咨询门诊。小刘的父母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火速买好了回国的单程机票。

大概在入院后四天小刘出院了,留学中介机构专门派人员把小刘直接送到机场登往回国的 班机。“我还能再来美国读书吗?”,出院之前小刘迷茫的问,“当然,当你成熟了,长大了,能独立面对恐惧的时候!” 我拍拍小刘的肩膀笑着对他说。

是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你准备好了吗?在享受精彩的同时也要能忍受无奈。

我准备今晚给表姐打个电话,我要和她分享小刘的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