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哲理

散文杂俎,人物历史,音乐艺术,老年哲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曾和一位在美国的中年朋友谈起胡适先生步入中年时做过的一首诗:“略有几根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这位朋友大生感慨,他说:“如果把“河”理解成“太平洋”,倒也挺适合我的。从大陆出来,一切从零开始,拉家带口的,不拼命向前,又能咋样?!中年人不容易啊!” 
   
   俗话说:
少年的幻想,青年的热情,中年的干劲,老年的哲理。老年人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因而对世事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思想和言语富含哲理。但难道中年就不要或没有哲理吗?非也。“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胸中没有一定的哲理基础打底,岂敢言“不惑”或“知天命”?
   
   中年的哲理对有些人是从家庭教育中获得的。大陆有一座庙,门前有对联一副,很有人生哲理: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上联据说是无锡荣家的祖传家训。订这条家训的肯定是府上的老太爷,而家训的对象,不会是那些孙儿辈,而必定是正在立业的中年一代。所以这也算是一条中年的哲理。
   
   中年的哲理当然也可从别人的经验,或从阅读和从各类社会资讯中获得。即如我们每天都会收到朋友发来的pps,内中就有不少生活哲理。我就曾从别人的教诲和经历中学到很多。 
   
   不过一般说把别人或上一代的经验认真对待当然很好,而从自己的职场生涯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等闯荡江湖一路行来的经历中思考总结,找到生活和生命,物质和精神的平衡点,这种化学费得来的人生哲理,才是最值得你当真的。
   
   日前读到一位台湾医生的文章,十分欣赏。他说,他刚做医生时,看到病房中各式各样的病人,他老是好奇地打听各个病人的来历。做了一段医生,注意力逐渐集中在病人的病症和治疗方案,对病人本身反而不太注意了。再做了多年的医生,才认识到人的疾病不是孤立的,所以又注意了解每位病人的性格、心理、履历、家庭环境等等情况,并在治疗方案中考虑这些因素。这时,他体会到佛家关于佛学修养三个阶段的名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年方46岁的美国Camegie Mellon大学资讯科学系终身教授Randy Pausch,突然发现得了胰腺癌,只能存活几个月!于是他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反对,毅然在大学为教授开设的系列讲座上作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把他几十年来的人生经验介绍给大家.例如:
    
“我们改变不了上天发给我们的牌,只能决定怎样打这手牌!”
   
“时间是你最珍贵的资产,有一天,你也许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时间比你原先以为的还要少.”
   
“如果没有必要,绝对不要作出决定.”
   
“道歉要真诚,否则不如不道歉.”
   
“谁带你去舞会,就和谁跳舞.这是一句关于忠诚和感恩的忠告.”
   
“我一直很喜欢向结婚很久的夫妇询问他们维系婚姻的经验,他们的回答几乎一样:我们很努力.”
   
“好的老师不但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还协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估.”

   
   我不是说这些话有多么经典,只是觉得中年人的确能积累很多生活的哲理.
   
   其实生活的哲理也可以是短而实用的一两句话。文革时一位比我年长的同事向我透露他长期以来的“运动经验”:“自己不开口,神仙难下手”,使我得益非浅;有一位中年网友写道:“跟直接的上司关系不宜太近.太近了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其他同事也会侧目而视。 跟不直接的老板, 比如老板的老板和老板的同级, 却可以关系搞好, 越近越好。 ”确是生活中提炼的实用的经验。

  按照信怀南的说法
,中年人立功的年龄已过,立德的年龄没到,立言正是时候。人到中年,每个人都快乐过、苦恼过、追求过、幻灭过、动摇过、坚持过....回忆往事,思索积累一些“中年的哲理”,会在你的下半生受益非浅。到你老的时候,虽不必照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那套豪言壮语,但至少可以说:风雨人生,I did it my way!


 




zhiyi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很喜欢你的文字和哲理!
fengdaming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uper-7'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多想哲理就是为了更好地搏斗啊,哈哈!
越吃越蒙山人 发表评论于
文革时就工作有同事了,那博主现在快古稀之年了,又回过头来谈中年哲理,佩服。
super-7 发表评论于
太平庸,
多想哲理没错,丧失斗志不行;

"立功的年龄已过,立德的年龄没到"---就更要不得了.
ily 发表评论于
好文,谢谢分享!!!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
menopause 发表评论于
Thanks for sharing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