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 或Buyer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鄙人昨天帖出<酒厂点滴>, 感谢大家捧场, 但从议论中的sales buyer的说法, 在下似乎觉得有些人可能因为年轻的缘故, 对那个时代的物资流通了解不多, 节外生枝地添上一小段说明.

用最简便的话来说一个是“买”一个是“卖”,但实际并非完全如此。

那时形势是一派大好的, 经济是计划的, 供应是统筹的, 生产资料不是你想买就买得到的, 自然也就无需派人去推销的,虽说生产单位也有一点小权力可以自行销售自己的产品, 但这既得看产品是一类二类还是三类物资, 也还是得看你家产品是否大家喜欢, 比如上海大中华轮胎家家企业想要而河南周口轮胎则被认为只能“跑漯河”的(56公里而已)。

就拿我所在的酒厂做例子, 酒厂所需原材料包括粮食牛奶糖煤等大宗, 每年酒厂自己得为明年报计划, 农场汇总后叫地区生产指挥部平衡下达明年指标, 有些还得有省计委安排。 而每个基层单位在报计划时,一定是“头戴三尺帽准备挨一刀”, 因为你老老实实地报也会被削减的, 所以没有人那么老实了。

但凡计划没有不周全的, 再周全的计划也是不可能没有遗漏的, 所以弥补漏洞就叫做“零星”采购或“计划外”采购,当然还有那时被广泛称赞现在还有人推崇的五小工业及社队企业, 这类大多没被列入“计划范畴”的“企业”, 比较地自说自话也就是“自主权”较大, 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只能靠“满天飞”的采购员去瞎整了, 这个“瞎”字那时就包括了行贿而且是可以回企业报销的!

所以权势大的不是“卖”东西的人即所谓Sales, 而是计划部门管调拨物资的官员。

苦的是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采购员,即buyer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