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玄
中共中央为使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尽早进入东北是不遗余力的,以‘’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为战略方针,指示文电一个接一个下达到各中央局、分局、区党委诸”山头“,布置各部日夜兼程向大东北挺进。
9 月17日,中共中央指示萧华立即率干部数十人穿便衣经大连到沈阳与东北局接洽,并不得迟误。
同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原准备去湖南及新四军第5 师工作的文年生。张启龙部速去东北工作,部队愈快出发愈好。
9 月18日,彭真和陈云就关于海路情况的报告致中共中央并转万毅、罗荣桓、黎玉、许世友、林浩。电文指出:“……胶东北庄河途中,在威海方向发现美潜艇以探照灯向海面照射,并闻确有美舰13艘进入渤海,……如万一遇美舰武装部队可坚称为冀热辽与乐亭山海关部队,便(一半以上)可坚称难民,回东北求生。”
为掩护闯关东的各解放区干部和部队,阻止国民党军进入东北,晋冀鲁豫军区竭力阻滞并打击国民党军北上部队。9 月下旬,中共中央即调山东6 万兵力到冀东和进入东北发展;新四军主力从江南转移到江北;江北新四军主力撤到山东。
9 月20日,彭真在关于迅速派干部及部队来东北致中央。聂、程、罗、梁、许、林、万电中指出:“此间发展条件甚好,已接收两座省政府,有三个省政府正派人去接收锦州及沈阳两市的政府,望迅速派干部及部队兼程前来。……”
同日,中共中央指示彭真、陈云。电文如下:彭真、陈云:……中央19日电部署谅达,你们应依靠山东力量,在两个半月之内在东北组织20万至30万能作战的军队才能完成任务。
中央1945年9 月20日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和大批干部向东北进发。
山东是中共中央这次调兵的重点。这是由于山东地理位置靠近东北,可以从海道北上,有利于争取时间;此外,还由于东北人口中由山东迁移过去的比例大,山东部队进入东北容易同当地人民打一片。为此中央在8 月下旬曾命令山东军区万毅部渡海北上,后因为没有部队接防,拖延了一些日子。中共中央为此不满意,几次批评山东方面行动迟缓。
9 月19日,中共中央明确指示山东要准备承担进军东北的主要任务。随后的9 月20日,刘少奇致电山东分局,指示:“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的任务,除开各地派去的部队和干部外,中央完全依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要以山东的全部力量来完成,必须全力执行,越快越好。”并要求罗荣桓及萧华能很快到东北。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中央的要求,迅速调兵遣将。主力部队第l 、第2 、第3 、第6 、第7 师及第5 师一部,警备第3 旅,另两个支队,共6 万余人分批开往东北。
为执行中共中央9 月20日电指示精神,罗荣桓、黎工作出快调东北的部队及干部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林、萧并报中央转彭真:(一)山东决定调赴东北及冀东之部队肢东6 个团,万毅两个团,由胶东经海上赴东北,万毅吴克华已于22日起程,萧即可于数日内赶到海岸。
(二)渤海3 个团刘其人率领已由渤海经海上进到冀东……滨海主力两个师走此路线准备参加冀东作战……
(三)其余抽调之14个团的干部将不断运胶东出口……
罗、黎1945年9 月24日此时主持山东大局的罗荣桓无法立即动身,因为接替他工作的陈毅还在途中(罗系11月5 日出发赴东北的)。为执行中央命令,罗荣桓忍着巨大痛苦,带病指挥,令萧华所部渡海先行,其他部分部队过黄河由陆路北上,将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等留在山东坚持斗争以便下一步接陈毅指挥。直到10月上旬,陈毅进入山东后,罗荣桓才松了口气。
就在9 月25日这一天,毛泽东向陈毅、罗荣桓等下达了严厉的渡海命令,指出:渡海与野战并重,而渡海最急……请罗、李精密组织渡海,务使每日不断,源源北运。山东应出万兵,请分别陆行、海运,下月必须出完,并全部到达辽宁省,那边需用至急,愈快愈好。其实,罗荣桓等一点也未敢怠慢,而且抓得相当紧。
9 月28日,中共中央再一次电告罗荣桓:向东北和冀东进兵及运送干部是目前关系全国大局的战略行动,对我党及中国人民今后的斗争,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是时间决定一切,迟延一天即有一天的损失。
9 月29日,中共中央第三次下达严厉的命令,指出:必须在20天里至一月内渡过二三万部队和干部,否则绝不能完成你们的战略任务……必须全力迅速组渡海,再不能容许片刻迟缓。
中共中央对山东的要求越来越紧。
10月18日,中共中央又电华中局及罗荣桓、陈毅、黎玉等并告东北局,指出:山东除留武装两个师作基干不调动外,第二批去东北部队(华中叶飞纵队不在内)竭力争取出足5 万(包括已动身地方武装部队及武工队在内,这些部队到东北能起大作用)和分别海运、陆行,争取于11月全部到达东北,愈快愈好。
11月10日,毛泽东致电陈毅、黎玉指示:“请令罗舜初所部二石万人火速北进渡海,不得片刻迟误,沿途鼓励士气,力争时间,其他北上各部亦然,各部情形速告。”并询问叶飞部北进情况。
这次调兵,对于山东军区而言,可谓是一次大搬家,规模是从未有过的,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东北战略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此步棋走得好坏,关系到整个东北的最终命运。据史料统计,山东军区先后到达东北的部队有: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万毅率领的东北挺进纵队(由滨海支队改称)3500人,分别从山东蓬莱县的滦家口和黄县的龙口渡海,先后在辽东半岛的子窝、庄河、小孤山一带登陆,10月中旬到达磐石、海龙、西丰一带;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率领山东军区司、政、后机关部分干部和部队1000余人,从蓬莱县滦家口出发,渡海到大连登陆。月底,萧华到东北局报到。部队于10月初全部到达安东地区;胶东军区第5 师师长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率领第5 师2 个团,第6 师3 个团,共6000人,从海路跨上了辽东半岛,于10月24日全部抵达营口地区。
渤海军区第7 师1.2 万人,由第7 师师长杨国夫和渤海军区副政委刘其人各率3 个团,分批陆行,于10月先后到达山海关。古北口地区;第二师师长罗华生、政治委员刘兴元率所部7500人,从海路进入东北,10月30日登陆庄河,于11月上旬到达沈阳以西地区;山东军区支队长田松率领的支队1000人从海路登辽东半岛,于11月中旬到达牡丹江地区;山东军区直属机关、警卫部队和独立营共4000人,渡海到东北,于11月上旬到达安东、沈阳地区。
此外,第1 师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率所部7500人,先渡海到冀东,又从陆路进军,于11月21日进入锦州以西地区;鲁中军区政治委员罗舜初率领的第3 师和警备第3 旅共30000 人,至12月初到达辽阳、鞍山地区;罗荣桓率山东军区机关直属部队约4000人,从海路到辽东,于11月到达沈阳地区。
上述山东八路军部队,总计兵力约6 万人,在1945年的东北大进军的10万部队中约占60%。由此可见,山东军区是挺进东北的主要力量,由其构成了东北中共军队的基础。此外,新四军3 师3 万余众,在进军东北部队中也占有30%左右的比重,其实力不可等闲视之。
新四军第3 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于9 月23日接到中央军委命令该师主力开赴东北的电报,即刻部署部队北进。先头部队第10旅由第3 师副师长刘震率领先行出发。随后,黄克诚和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率第7 、第8 旅、独立旅和3 个团,总共3.5 万人,9 月28日从苏北淮阴出发,经山东、河北承德,出冷口,部队有3.2万人于*月25日到达锦州附近的江家屯地区。
必须指出的是,进军东北是中共全党全军的整体行动,一切为了东北,一切部署、调动、作战也是为了东北,因此派往东北的部队来自全国各大战略区及其延安总部。其中,陕甘晋绥边防军教导第2 旅旅长黄永胜率领该旅第1 团和教导第1 旅第1 团共3350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000人和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延安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和政委邱创成率领的炮校1069人,也奉命于9 月初分批奔赴东北,经晋北、察热地区,于11月12日到达辽宁的阜新、沈阳地区。一些原执行“向南发展‘”任务兼程南下的八路军部队也掉头向北进发了。如著名的第359 旅自1944年王震率部分人马组成南下支队深入湘赣边界地区后,其余部3300余人于1944年6 月在刘转连、晏福生率领下,组成南下第二支队,另有原陕甘、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旅长文年生率领的警一旅,两部合计6300余人也风尘仆仆向南疾进,计划与王震会合。9 月中旬,当刘、晏、文所部行进至河南林县时,突然收到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要他们掉头北上去东北。并指示放下重武器,轻装北进。9 月中旬,刘、晏部3300人从河南林县出发,向东北挺进,10月底到达本溪、抚顺地区。10月下旬,文年生部3000人到达锦州地区。
晋察冀军区派往东北的部队有11个团和两个支队,共1.04万人。除冀热辽军区的第11、第12、第13、第16、第18、第46团和2 个支队先期出关进入东北地区外,沙克率领的冀中第31团,周仁杰率领的冀中第62团、第71团,也于10月到达东北地区。李运昌到达沈阳后,又调冀东第15团到沈阳,担任东北局警卫任务。
派往东北的部队,还有吕正操率领的晋绥军区第32团600 人,早在10月中旬到达沈阳;邓克明率领晋冀鲁豫军区之第24团1500人,经冀中北进,于10月下旬到达沈阳以西地区;周桓率领的太岳支队600 人,也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于10月到达东北地区。
各解放区调往东北的主力部队,都克服了时间紧迫,路途遥远,时近寒冬,衣单被薄,水土不服,医药匮乏,供给不足等种种艰难困苦,胜利到达东北指定地区,总计达10.8万人。
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原决定派遣陈赓和叶飞纵队以及中央党校、延安大学去东北,最后定于12月2 日才改变计划不去东北的。
各部队出发前,部队普遍进行北上动员,抓紧时间进行了形势和任务教育。克服了部队中程度不同地产生“革命到头”要过太平日子的思想。有些则对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有的还存在地域观念,不愿离开老区,不愿远离家乡。这些观念是部队北上执行战略任务的严重思想障碍。对此,各部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育。山东军区所部、新四军3 师在闯关东中边组织干部学习动员,边紧急收拢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将部队收拢归建,从而确保了北上行动。
晋冀鲁豫军区、晋绥军区和陕甘宁边区的北上东进部队,在指战员们的思想感情上,对远征也一时转不过弯来。通过教育,部队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延安炮校师生绝大多数没有到过东北,他们是消除了东北冬天“一擦鼻涕鼻子就掉了,一搓耳朵耳朵就掉了,甚至连小便还要用小棍往下敲”等顾虑后上路的。
新四军3 师在远征中,不畏严寒、饥饿和极度疲惫,在部队严重减员、气候水土不服的条件下赶赴指定位置。山东、苏北等地方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主力部队战略转移给予了大力支持。
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新四军3 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等领导,在率部北进前,对当地党政军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充实加强了地方的各级组织领导,调整了部分领导骨干,扩充部队,留下一批武器,加强了坚持原地斗争部队的战斗力。
在主力北进的同时,中共中央还派遣大批干部随军队进入东北,开辟这一总根据地。
冀热辽军区部队向东北进军时,从地方抽调地委书记、行署主任以下的25个团架子的1000多名干部随军进入东北。9 月二日,由张秀山率干部800 余人,从延安出发,后到晋西与林枫干部团汇合,组成1500人的干部团,在武装部队护送下,于10月上旬到达东北地区。9 月17日,中共中央又决定抽调4p多名干部分批开往东北指定地区。随南下二支队行动的延安五干队、九干队2000多名干部,也在中途奉中共中央之命,随军进入东北。山东军区组成30个团架子的6000名干部,分批从海路和陆路随部队进入东北。按照中央军委1945年10月8 日指示,原拟回山东的华中干部3000人,作为20个团架子的干部配备从华中地区转赴东北。晋冀鲁豫军区组织25个团架子1000名干部,按中共中央指示,集中一批走一批,由武装部队掩护,分期到达东北。
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从各解放区调来的军事、政治、技术和地方干部共2 万多人按照中共中央实行分散的方针分赴北满、南满。东满、西满广大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地方武装。
在如此短促的时间里,对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和中共中央党政机关进行如此规模的大调动,这在中共历史上是空前的。十余万军队和干部,由南向北在数千里战线上移动着。这种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南防御”是公开进行的,从浙东、苏南、皖南和皖中解放区向苏北及皖东后撤;而原在苏北和皖东的主力则迅速向山东开进。二是“向北发展”也就是向山东和东北运动的中共武装力量则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迅速向东北进军的。这二者在当时为的是什么呢?都是为了保卫抗战成果,建立一定的能与蒋介石集团相抗衡的实力,以争取在相对平等的条件下,实现国内和平,使战后的中国不再为战争所困扰,能够走上一条和平发展的民主之路。
[ZT]
84。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统计
83。挺进东北(10)
82。挺进东北(9)
81。挺进东北(8)
80。挺进东北(7)
79。挺进东北(6)
78。挺进东北(5)
77。挺进东北(4)
76。挺进东北(3)
75。挺进东北(2)
74。挺进东北(1)
73。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5)
72。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4)
71。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3)
70。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2)
69。国民党高官日记 记录接收东北全过程(1)
68. 山东大军挺进东北
67. 挺进东北前山东军区战斗序列
66。揭秘:苏联军队屡次进入新疆境内作战内幕
65。中共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苏联红军暗中相助
64。1945年苏军威胁:中共军队被迫退出长春
63。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1。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62。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2。辽沈战役与苏联
61。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3。从东北到北京
60。苏联对华的军援:1。苏联早期对黄埔军校的援助
59。苏联对华的军援:2。苏联对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援助
58。苏联对华的军援:3。斯大林对新中国的援助
57。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武器装备的进口和生产情况
56。东北军工考察记
55。大连建新公司——共党创建的第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
54。共军兵工生产解放战争时期概述
53. 潘峰回忆:林彪同志和我们一起战斗
52. 罗舜初: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1)
51. 罗舜初: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2)
50. 罗舜初:我所接触和认识的林彪(3)
49. 孙立人 林彪谁更厉害
48. 东北解放初期的朝鲜走廊
47. 纪实文学 林彪将将
46.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ZT]
45. 以巧取胜的林彪
44. 林彪创新妙用孙子兵法:九地
43. 林彪—毛泽东嫡系中的嫡系
42. 一次次的战役成就了历史上的林彪
41. 林彪的“六大战术原则”
40. 不可抹灭的军功——林彪一生十大经典战役回眸
39. 四野中朝鲜族部队的历史渊源
38. 四野送回朝鲜的部队
37. 劣势情况下林彪粟裕指挥能力比较
36. 林彪与粟裕
35. 四野的开国元帅、将领名单
34. 谭云鹤:辽沈、平津战役我给林彪当秘书
33. 万毅将军回忆林彪
32. 洪学智上将:林彪考我战法
31. 卫士长回忆:林彪在东北
30. 林彪和粟裕:谁打掉的黄埔系将领多?
29. 林彪向斯大林索要战利品未果 东北军工自己造
28. 东北野战军“二局”:林彪决胜辽沈的秘密机构
27. 终极揭秘:林彪和粟裕的军事才能谁更强
26. 1959年黄克诚激辩毛泽东:四平保卫战打错了
25. 林彪粟裕:是谁缔造了中国第一王牌军
24. 杜聿明评价与其交手过的林彪和粟裕的军事素养差别
23。苏联红军进驻旅大
22。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的历史作用
21。东北解放苏联红军留下的历史痕迹
20。战后旅大接收问题研究
19。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
18。王一知: 痛悼周保中同志
17。周保中: 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16。穆青: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略
15. 周保中与抗日联军
14.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一)
13.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二)
12.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三)
11。当年承认伪“满洲国”的国家有哪些
10。真实的苏日 - 诺门坎之战
9。中东路事件
8。中国未收回领土--唐努乌梁海
7。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收复外蒙、唐努乌梁海等失地
6。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5。日俄战争 -- 日本成为大国
4。日俄战争与清廷的局外中立
3。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2。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1。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