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应总社编辑的要求,我写了这篇手记,可惜,没能通过领导的审查,我只好将其发到个人博客权作纪念。
把“话语权”还给父老乡亲——--呼格吉勒图“流氓杀人案”立案再审手记
对于李三仁和老伴尚爱云来说,11月20日是个“好日子”——上午,他(她)们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因犯“流氓强奸杀人罪”被处决的儿子呼格吉勒图案件的立案再审通知书……
其实,昨天上午李家就哭成一团了,我把这一重大喜讯告诉他们的。我从内蒙古高院获悉:20日上午10时,高院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呼格吉勒图案(以下简称呼案)立案再审。李三仁在电话的那端泣不成声,而我也同样喜极而泣……从发现呼格吉勒图可能被冤杀到法院宣布立案再审,整整九年啊!
李三仁是内蒙古第一毛纺厂的一位蒙古族退休工人,今年快70岁了。我与李三仁相识于2005年冬季,他家次子呼格吉勒图因流氓强奸杀人罪,于1996年6月10日执行死刑。那年,呼格吉勒图刚满18岁零两个月。
10年来,失去儿子的李三仁夫妇始终在邻里乡亲面前抬不起头,因为他们养育了一个流氓杀人犯儿子。谁知2005年的一个意外情况,他惊鄂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可能含冤屈死。后来,李三仁老汉携妻找到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而我作为分管政法口的记者,也就有了与这对老夫妇九年的“呐喊”。
很多新闻同行问我,这九年是怎么坚持的?其实,我也没想到用这么长时间。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祖上是个铁匠,爷爷这辈儿丢了这门手艺……遗传给我的基因是个头高,打了几年球就从球场转入大学校园,学了几年新闻进了新华社。从进入新华社那天起,我就感受到了“新华社记者”的重量。真的,党中央赋予了“新华社记者”很大的“话语权”,我们必须把“话语权”用好,把“话语权”还给父老乡亲……
20日一大早,我就带领分社记者到了呼和浩特市的山丹小区,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就住在这里。8时许,自治区高院立案一庭庭长暴巴图一行来到李家,代表高院向李三仁夫妇宣读呼案依法立案再审的文书。李三仁夫妇拿着立案再审文书痛哭失声,而我也再次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个“好日子”来得太慢,这个“好日子”来得太晚!真的来了的时候,我居然会 “如此悲伤”?真的,作为追踪呼案真相的记者,我并不恼火呼案前9年的沉静,因为那时大家都认为呼格吉勒图是凶手。我恼火的是已经发现错了,楞是又耽搁了9年……
耽搁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心中。他们缺少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缺少了实事求是面对一切的责任担当!他们心中多了处处算计个人利益得失的心魔……
好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新政”,再次唤醒了人们心存的法治精神。呼格吉勒图案件的立案再审,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新政”的胜利!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忠诚地履行了职责,把“话语权”还给了父老乡亲!
30年的记者生涯让我感到,选对了职业就选对了人生。对心爱的职业,要长久的守候,真心的付出,默默的奉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