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愚解123456

宇宙无边,有生命。人是动物,也是狼。来自远方的狼,在想啥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道德经》愚解(123456)

(2014-02-14 17:32:56) 下一个
(1)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见《道德经》第一章
道——道路,道理,规律。。。此处还是指所有的存在,宇宙运作的形态。
对道,国人观天,观地,观人,观万物。。。人始生即开始,肉眼凡胎看宇宙,边看边思之,不奇怪。
国人观察宇宙,观察道的历史应以万年计。

可道——
可,是可也,可能,或许,应该。。。之意。
道,是名词作动词用。
可道,可以被认知与遵循。

道可道——
此句指宇宙的规律,是可认知,可掌握,可被遵循的。

非常道——
宇宙的运作规律即可知,又无涯。
无涯也是神秘不可知。
因此,宇宙既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这才是宇宙真象之一部。
人对宇宙的认知也无可穷尽。
常与恒字意相近,有常规,常存,固定,静止等意涵(恒改常,为避讳,愚遵此说)。
非常道,指宇宙规律是永恒的,也是运动的。
愚见。
(解起来,还是很费劲滴哈)


名——

名,与道相对而言。
名,是人对事物的标示,命名,表达,表述。所谓“不可名状”,“名不正,言不顺”等句,都有此意涵。
既然,道,是存在,是宇宙,是宇宙的运作规律。
那么,名,就是人对存在-宇宙-规律的感觉,认知后的表述。
人类“名”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用语言表述。
二是,用文字表述。
三是,用动作表述。

可名——
此与“可道”,解法同。名变动,名词活用。

名可名——
此句是指人类有可能表述宇宙的规律,或表述对存在的感知。
感与知,是人类的生命的主要形态,人生就是感与知,感觉与知道。
人所有的努力,奋争。。。最终为获取某种感觉。
人永远在思索,学习。。。最终想得知某种真相。

非常名——
类同“非常道”之解。
此句指人对宇宙的认知是永恒的,也是无极的,更是变化的,因此,也是多元的。
这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真实形态。
真理待深化,科学待发展,表述待精确,认知待改进。。。
同时,宇宙的大道,人类永难以(用语言,文字)全部准确地表述之。
孔子也说过:天何言哉?

 
(2)
无名。
天地之始。
有名。
万物之母。
——见《道德经》第一章

无名,指无法表述清楚的存在。比如,宇宙。宇宙 的 存在是先于人的,没有始终,此种存在并不需要道理,无法名状。
所以,宇宙的存在无解。或者说,宇宙的存在并不需要人类言说,解答之。
天地之始,至今无名。
有名,指可以表述清楚的存在。 比如,母亲生子, 这存在,就是有名。
比如,豆苗由豆子所生,再萌芽,再开花结实。。。
母,是物的存在的起始,万物在时空上都有始终,这也是物的特性,对此种特性的表达,就是所谓名,或有名。
但是,宇宙没有起始,因为时间与空间没有起始。所以,时空不是物,因而宇宙是无法名状的,无法加以常规表述。

——老子此句,是在表明宇宙的神秘性与可知性。
神秘在无限无始无终,往复。
可知在物有物理,又可化分化合,又可记数,于现存生命体而言,可观察其始终。。。

时空,不会因人的认知而失去固有真象。
时空无起点,也无终点。
但是,宇宙中的现存事物,也有好多是可以确定起始的。不过是片段。
人,即是可名的,生命有起始。
人,又是不可名的,即人类的起源不明。 是先有氨基酸,再蛋白质,再细胞?还是。。。?
人是水生,还是陆生?生命是偶然?还是程序演进?
至今人们也没说清,也就是无名。
因此,于宇宙而言,就是——无名,天地之始。

人类对宇宙的观察,最准确的名,被称为科学,科学也在时间与空间上解答许多事物的发生,演变,运动规律,这都是——有名,万物之母。
物,是另一个重要术语。
物,可被视之,闻之,博之,方可为物。即,物是看的见摸得着的。
但是,宇宙的存在,大半无法被人感觉到,人类能感到的只是很小部份。
所以,人能表述,即名之的也就是此一小部份。
人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同时,广意而言,人也是宇宙之组成部分。
此是“万物之母”的意涵。

道——存在,宇宙,宇宙规律。由此三种意涵混而成,以规律为主。
名——人类的认知,人脑所思,人脑的运作结果。
名,或者也就是人对宇宙及其规律的言说与描述,记忆与标示。
比如,爱氏发现了光与速度的特定规律,提出“相对论”,此论就是名,而相对论所言说的是宇宙规律的一部分,这种宇宙规律,也是所谓的道。
此论也就是名之——即,人类对道的言说。
 
(3)
 
关于第四章,提些愚见。
此篇文字,也很艰难,读懂不易。
只有先将自以为读懂些的说与同道,余者,将继续深研之。
其一,关于断句,或句读,愚意以为应如下:
道。
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此篇还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之句,因被认为与此文整篇文法有异,故暂列其后另议)。
如此断句,则整篇之意大致分明,作者想诉说的主题也跃然纸上。
可分三层:
道。冲——用之——不盈。有两种形态:渊兮与湛兮。
吾与子。何所出?
象与帝。出现的先后顺序。
其二,稍带强调之,经文是书于作于 2000 余年前,一是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二是属于 2000 年前的先人之思。所以,人们读此经文,还应记得将时空回放于当时,然后,再加以解读,方能解其所思为何。
我所说的回放,比如,字意的回放。比如,思维逻辑的回放。举例说,当时的天与地,虽含有宇宙之意,但并不完全等同现代人类所言宇宙,因为,现代人已经拥有哈勃望远镜,也拥有太空登月等空间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提出了诸如宇宙爆炸等学说,对宇宙有更清楚之认知。
但是,人类之思总是大致相同,古今相连,只不过随时间推移,逐渐深入,但总是难逃时空宇宙大系统。因此,好多事理最终殊途而同归。
重要的是,我以为,老子在此篇提出了几个极其重要的科学主题,表达了国人的一种终极之思,也是现代人类至今并未能解答的,也是不奇怪的。
前半部,似提及道对宇宙万物的另外作用。没读懂,暂待解。
后半部,则是提出两大科学主题。
现试解后半部分。
老子在此提出两大主题: 1 ,人从何处来? 2 ,人类的出现与宇宙的时空顺序为何?
关于以上科学主题,前者至今依然是现代人类没能解答的重大主题。后者,则已被人们初步解答清楚,但是老子当时也做了解答,结论是正确的,还含有另外深意。
这里,重要的术语是:吾,子,象,帝。
吾,指自己。
在经文中,吾与我之字常互见,有啥另外含义与不同,也可讨论之。
吾与我,是人称之第一。
谁,是人称之第三。
你,是人称之第二,经文似未见。
关于子,是与母相对的概念,由母所生。经文中也提及母,母子互见。此句之意应很清楚,就是想表达自己的疑问:不知人类从何而来,当然,子,并非指老子自身,因为人类大都确知自己由母亲所生。
不过。。。人类在幼年所思大相同,都会思考自己何所出,此亦为人类之天性?实难确答。
东西方人类之思,在此是相同的,也许因此发生了宗教。
依现代科学研究,生命源起有诸多假说,已知,核酸是生命组成之基本必须,然后又涉及人类是水生或陆生,再后来涉及猿与人的进化说,至今,认为人类都从远古非洲走出,或许源于一个母亲。。。总之没能确论。
宗教解答则很清楚明了,也许是人们乐于皈依的主因。
因而,也涉及如何对幼童解答此问,同时展开性启蒙——此一文化主题,至今困扰人类。真乃,天何言哉?
象。是宇宙万物的面貌,样子,长相。
老子时代,没有显微镜,望远镜,也没有电脑与微波,电子,超声波等科技,因此,所观之象,就是假以凡胎肉眼。人之视觉与视力是有限的,但也是最可靠的,而且,当时的人类视力远超现代人类,记得看过电视:现今青海玉树人远视力极为可观,在几十米远仍可看准标准视力表上的符号。。。还有,如假以工具,虽精细,不直接,也可有误差,出现就是大误差。
因此,肉眼观物,观象,有工具观象所难替代特别之处。因此,现代法医学还极重视目击证人,目击,指肉眼所见。其特别之处,应引人研讨深思之。
现代生理学也指出,人类所获信息,有 6 , 70% 由视觉所获取。
因此,象与观象,对人类认识知解宇宙最为重要。
其实,人之生,就开始观象,光在其中起了极重要作用。这也是阴阳学说的创立有关,当是很大之主题,将另外探讨之。
象,在经文中是一重大概念与专有术语。
大象,象尽。。。
人类认知事物,必诉诸于肉眼所见,所谓,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在此篇,象是指宇宙万物之貌。
其中,我特意提醒,人类也是组成宇宙万物之一部分,因此,有时也要把自己算进去。人类也是象之一部。
故经文中,在提及象之后,接着提出了帝。
帝,也是象之一部,象,是分层次的。还有大象之说。
帝,《说文解字》解说是统治,或人类的最高统治者之意。即“谛也, 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
中国首见皇帝之名,于公元前 221 年,有秦始皇帝。
但帝字,或帝之意涵,应早已存在于秦之前,不然,秦始皇帝之名便无所依。
象是宇宙万物,帝是最经典,最具权威性,代表性之人类。象。帝在先。——整句句是说,人类所看到的宇宙万物是先出现的,而人类是后出现的。
关于第四章,愚解了后半部分。
其实就两句话。
即原文:

吾。
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后句,大多都断句成“象帝之先”,则有失原意。
读书,也可从后往前读,再前后对照之。


(4)

现再试解此篇前半部分。

原文:
道。
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全文计20字。

一,此全句是讨论道的用。
体与用,是人们常常思考的。
近世国人辜鸿铭氏,张之洞氏,李鸿章氏似都提及过“国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
用,是用处,作用,最后产生效应,效果。
道,在第一章就开宗明义被提出,即“道可道,非常道。。。”之句。
老子先解说了道的原始意涵,给道下个所谓的定义。愚已讨论过了。
此篇论道,则涉及道之用。
已知,道是天地宇宙的规律,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
同时这规律也是运动的,决定万物之象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状态,甚至最终决定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事实上,恐龙就被道所灭绝了,人类是后出现的,道也可将人类灭绝之。但宇宙与人类史可以万年计,愚不同意2012说,尽人事,听天命,乐观立世,还是可取的。
宇宙可以没有人,但永远存在道。

二,道,如何运作,以达到对宇宙万物人的作用?
老子用冲字加以表达。其后又以渊字,湛字再表达。
冲,是水流状,冲击状,其中含有水流快速激荡之意,必含有运动,快速运动之意。经文还有冲气以为和之句,可互参。
冲,渊,湛——均为水之象,都是水的形貌。老子以水说事,也是值得人们关注的。经文还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句,可互参。
如若以水来名状道的作用,即道之用,可举些事物说明之,比如:

海水存在于地表,可能受到太阳引力,月球引力,还受地心引力,还可能因地球自转与公转而生磨擦力。。。
这些都可归属于道之用。
此种道之用,所产生的效应,就是潮汐。
道之用还有很多很多。

三,老子为表明此用,用了冲字。
而盈,或不盈,渊,湛,都是冲的结局或结果。也就是道的运行,即天体,宇宙,自然的运行所可能产生之结果与效应。
渊,可表明道的幽深,所藏的能量之巨大,神秘难知。
湛,可解为道的透澈,清灵易得,易知易解。
此一深一浅,一深重,一表浅轻灵。都是来形容表述宇宙特性,也就是道之用 。
 
渊,是深藏不露,但蕴含巨大能量,因此,可为万物之宗。
宗,是发生的依据与原始化生之意,如祖宗。
湛,是浅而易见,是已经的存在。
渊,深远,不可见。
湛,清浅,易见。
渊,如此深藏不露,蕴含巨大能量,因此,可为万物之宗。
宗,是发生的依据与原始化生之意,如祖宗。
湛,似或存。 存,与宗相对 而言。
存,是存在,即可见可博可听 。或者就是物。物,是经文另一个重要术语,可另外详加讨论。
存,是现在时。
宗,是过去时 。
有来源,能化生,又易见,又不可见,这也是道的一种形态,或者是冲的作用。


愚想特意强调之:
水,急速运动可为冲。
有快速冲刷之意,含有速度。
冲,不是泡。
即有速度,也有力度。 这是宇宙自然天地运作的常态。

由此,可解盈字。
盈,是满盈,充盈,充满,不缺之意。可引申为完美之意。
宇宙本来就是完美的,所谓天地有大美。
但是,宇宙运作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道可道非常道。
因此,人类即遭遇风和日丽,也遭遇电闪雷鸣,地震,洪涝,干旱,低温,海啸,风暴。。。
这些于人类而言,都是负面的道之用,或冲的效应,可称之为不盈。
经文5000言,主旨讨论两概念,即道与德。

关于道,实际上就是天地万物,宇宙,自然,人——这个大系统的运作规律,也关乎:
道的最初含意。
道可言说性。
道不可言说性。
道可遵从性。
道不可遵从性。
道的起点。
道的始终。。。

道是运动的,有力度的,万物都遵从道的运作。
道是难以理解,是神秘的,道是容易理解的,是清澈的。

此统篇论道的原始自然属性。
关键字是:冲,用,盈,渊,湛,万物,宗,存。
最关键的字是:冲,渊,湛。都是用来说道的,说道的含意与道的性质。
而这三个字,都与水有关,这也是此段经文的一个特点。
老子非常看重水,宇宙万物中,似很钟情于水,这是为什么涅?
因此,应该引发人们多些思考。
中国古哲学还有“五行”学说。以金木水火土之名,也是想归纳万物的元素组成,虽不等同元素周期表,也是对宇宙万物的物质组成作出分类。
水之性,人们多已理解。但是,在科学上,水除有物理化学数学固有特征,还是所有已知元素中在人体里存有量最多的,即氧O与氢H。
已知,人体含有超过60%的水。幼儿更多些。
依愚猜想,地球本是火球,可能是从太阳本体喷溅而出的。最初是液态的,如同一滴铁水,经过若干亿年的冷却,现在依然在冷却中。
奇妙在于,地球是火球,表面却覆盖一层水。已知,地球表面70%被海洋所覆盖,陆地还有很多地方常年被冰雪,水所覆盖。
水对生命起源,或者人类起源至关重要。
老子当时不可能了解至深,但是,也不能说,老子以水说事论道,就完全与现代科学之理无干。
老子的象思,还是有启示意义。
人类认识宇宙是一以惯之的,其原点相同,纵深无限。也许现代人类总是在不断地验证先人,现在人类的精妙之思,也许人类的第一个母亲早就思考过了。
老子对水性的研讨说词必有些深意。还要再解之。
(5)
原文:
古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绵若存,生生不息,不易断绝,说的是存在,是现实的存在。
这里有个弯,时空,似乎是永恒的,因为,即没有起点,也没终点。但是,现实的存在,有些是可以确定始终的,比如,人类的个体生命。
这确实是一个重大的哲学主题。老子不可避免地要提出来,并解答之。
用之不勤,是说,生命的运作,有固定的周期,每一次可能产生足够的量。如同鱼产卵,只在一定的季节产卵,每次产生百十千个生命个体。人类的生产也有很长的周期,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遵从一定的生理周期,人是 280 天的孕期。
以肉眼所见,老子时代能观察到日月星等天体,也能观测到自然之变,诸如山川与河流等,也可以观测到动植物的发生,生长于变化。。。但是不可能观测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发生与变化。
于大型动物而言,其生与玄牝的摸式有关,就细菌与病毒则不然,前者是有丝分裂,后者则是在活细胞中复制,其化生不采玄牝之门的模式。而且,只要符合条件,可以不断地化生之。
因此,主要在言说宇宙天地人。
生命的最初原始化生,老子不知,前已解过。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人从何来?又到何去?是全人类都要深思的共同主题。也是重要的哲学主题,也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主题。老子不能不想到,因而也作出回答。
这比西方人是早很多,所以,有人说,老子之说先于圣经之说,或许圣经是源于老子之说。愚无法评断。
但是,现存的宇宙,天地自然,人类与生命的变化,化生与演变,老子还是关注到了,此段经文,就是讨论万物化生之状态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字是,谷与神,玄与牝。其次,就是门。
关于谷神的谷字,人们大多当成山谷之谷解。
经文之中还有诸多章节提及谷字,确实与山谷相关。
但是,此段经文的谷字,却是另外的涵意,与山谷之意极不相干,如按照说文解字记载,甚至与山谷之谷不是同一个字。
在段玉裁注《说文》,在七画的字条下,载入两个相似的谷字。第一个谷,是人体的部位,第二个才是山谷的谷。
愚认为应取第一字解。
试述其理:
其一,此一谷字,篆书现是描画出一个“口”字,然后,再于口字的上边描画两层皱褶。显然,这个谷字,与人体有关,有口有关,而且,又特意强调不完全是口,还有两片厚重的肉环绕其口。所以,此谷字至少是口与口唇之意。念成“却”,并非发“谷 ’ 音。可以说,与山谷之谷风马牛不相及。
其二,据段注,自《说文》记载此字,人们也误读很久。其中,最被误读的不是口字部分,而是口字上的两层皱褶,人们普遍当成了另物。其实,是肉肉,表明这种肉肉的字还有月噱函字,或者口上为月噱?,口下为函。而且,老子时代,就有函谷关之名,看来函谷关的谷字也与山谷无关,应是第一种含义,也应读如“却”谷关。
如此,此谷字,应是口与唇的意思。
至此,谷字的涵意可能昭然若揭矣:形似洞口,外围丰厚。此种态势,于人体而言,或许还有女体的阴户与产门可类比之。也是一般的哺乳类的共同形态,以此来描述与表达生命的发生之源,应极其恰当,也就易解玄牝等后句的递进之意。这应该是老子使用这段文字的心路历程。
至于玄牝,玄字,在经文中早就出现,也多次出现。按说文解字——玄,本指颜色而言,为黑红之色。以后人们多用来单指黑色,即玄色,已不是玄字的确却字意。但是,色,就是光,经文有光字。
黑红光与黑,显然是有差别的。老子在此,应当是取黑红光之意。
依愚所见,玄,即黑红之色,应当是宇宙的背景颜色。
举目观天幕,白昼为白,夜则为黑,但是,可见光由7种混合为白光,却难以组合成黑。无光,就是黑,但是,宇宙不可能是无光的。
宇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空间,二是天体。
宇宙空间在人的肉眼里本是黑的,但是,又布满发光或反光的天体,日月星,星云。。。于是天幕——宇宙的背景就不是纯黑,而是黑红的。
为何偏是黑红?按照可见光光谱,红色波长值最大,最为醒目,穿透力最强,这也是黑红之光的由来。
牝字,指雌性或母体,可化生生命。
玄牝,是黑红之光加上母体,再以此来形容门字。
黑红的洞,是万物化生的门。
 (6)
象,就是全部宇宙之象。多大,也可能无限大。
象思,是中国人的独特之思。或与数思相对应。
似乎,中国人更多重于象思,西方人多重数思。
或者,中国人喜欢将自己生命放在天地宇宙间思考,西方人喜欢将自己生命拆解开来放在试管里思考。
还比如,国人喜食鸡爪,宁可将之当成凤爪,吃的高兴,也摄取了营养。老美们却喜欢精算每一克糖与卡路里,同时,考证鸡脚是用来走路的,于是坚决不吃。

帝,是天子。也只有帝可比及天地,或宇宙。
老子不拿吾,我,民,士比。
老子时代,有王,有天子,也有帝之名。黄帝之名应早出现。《史记》有五帝本纪,列本纪之首。
与人类有关的字,在经文中还有:人,圣人,民,王,士,谁,我,吾,子,母,帝,天子,三公。
礼。也是老子所知的。虽然,没咋讨论之,还是要遵从一下。孔子曾问老子礼。
以帝类比人类,人群,人民,或民,士,人,应可理解。
礼。是秩序,社会秩序。
礼,人类狼类都需要,没有就自然形成。比如,你就能认真地分类丢弃垃圾。就比我更遵从礼。

吾和我,与帝有别。后者是最权威之人,能代表人群,代表天下所有人类的意志,也是最智慧之人类。故此,以帝标识人类。

《道德经》一共5000言,据说老子还不想写,所以,尽量简。
老子此行,估计是为少生岐意。
字意精确,如同法条
但是,虽然已经很精确了,还是被误读哈。

礼。应是老子所知的。
以帝类比人类,人群,人民,或民,士,人,应可理解。
这源于人类的意识形态。
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有主流的意识形态,或礼。
没有也要打造之,不然,缺少秩序,可能导致天下大乱。法制是一方面,思想与道德等软性的东东也与之相辅相成。共同组成礼。
其实,孔子的礼,即有维护旧体制,反动的一面,也有客观研讨社会,强调秩序,维护社会安定的一面。人们可能忽略了。
老子在经文中提到了天子,三公,或许在此层面也必须提到帝。
这是我对帝字的一家言。


 
大江川 发表评论于
道德经愚解123456 (2014-12-03 12:42:4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