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利用汉奸及国民党投敌分子组织的军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以华制华、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他们在日军的监视下成立,听命于当地的日军占领军并受其严密控制,为日军的侵华战争服务。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0年3月南京汪精卫伪政权成立,日军先后在我国扶植了四个较大的伪政府组织,即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洲国”,以王克 敏、王揖唐等为首的伪“华北临时政府”,以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为首的伪“蒙疆联盟自治政府”和以梁鸿志为首的伪“南京维新政府”。1939年底, 汪精卫由重庆“还都”南京。次年3月,在日军特务头子影佐祯昭少将的导演下,将华北与南京两个伪政府合并,成立了所谓“国民政府”,汪精卫自任政府主席。 以上各个伪组织都拥有大批伪军,其中以汪精卫伪政府最多,实力也最强。
伪“满洲国”伪军:1932年3月9日,清朝废帝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扶植下,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临时执政。其军事指挥机构为“满洲国”军事部,该部辖有参谋司、军政司、铁路警备司。除“首都”长春外,伪“满洲国”将其统治地域划分为11个军管区。
在长春地区的伪军,有禁卫军司令部(辖禁卫步兵团、禁卫骑兵连、禁卫炮兵连)、宪兵司令部(直辖“首都”宪兵团)、第四高射炮队、第一飞行队、高等军事学 校(陆军军官学校、军需学校、兽医学校等三所学校)。此外,伪“满洲国”还建有一些机动部队,主要有铁石部队、江上兵艇队(后改为陆军江上军)、高射炮 队、汽车队、铁路警护军等。伪“满洲国”伪军数量基本上保持在20万人左右。
汪精卫“国民政府”伪军:1938年3月28日,伪“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事、参议院议员、执政府秘书长的梁鸿志任行政院长。
1940年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仍和以前一样设置军事委员会,作为其最高军事指挥机关,汪精卫兼任委员长。汪精卫成立伪政府初始,也想仿效蒋介石办黄埔 军校的办法,成立自己的嫡系军队。但是日本人不允许他有这样的部队,无奈,只好将学员训练完毕后分配在军事机关和武汉绥靖司令部。尽管如此,汪精卫深知武 力是最有力的政治资本。他开始通过“曲线救国”的谎言四处诱降蒋介石国民党军队。至日本投降时,汪伪政府已经拥有7个集团军和一些绥靖部队。此外,汪伪政 府还对外吹嘘建有海军和空军。但汪伪政府的空、海军实际形同虚设,海军仅有陈旧小炮舰3艘,空军只有数架教练机。汪伪政府所有的伪军统计起来,对外号称兵 力百万,实际上只有七、八十万人左右。
“蒙疆联盟自治政府”伪军:1936年1月,锡林郭勒盟副盟长德穆楚克栋鲁普在日本帝国主义“复兴蒙古民族,实行自治”运动的蛊惑下,树起叛国旗帜,在其 家乡西苏尼特旗成立了伪“蒙古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李守信为副司令。 1936年5月,日军取消伪“蒙古军总司令部”,在嘉卜寺(今化德)成立了伪 “蒙古军政府”。德王被任命为总裁,掌握军政大权。
1937年10月27日,在日军侵入绥远省两周后,为了让满洲、蒙古都成为它统治之下的“国土”,日军命德王和伪蒙古军进入绥远,并成立了“蒙古联盟自治 政府”,以省城归绥为“首都”。1939年9月,日军又将“察南自治政府”(张家口)、“晋北自治政府”(大同)与“蒙古自治政府”合并,演变为“蒙疆联 盟自治政府”,“首都”定于张家口。“蒙疆联盟自治政府”成立后,其伪军主力仍为9个师约10余万人。
“华北政务委员会”伪军:1937年12月14日,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京、津地区后,扶持原北洋政府财政官员王克敏等汉奸在北平成立了“华北临时政府”。 1940年3月汪精卫伪政府成立时,将“华北临时政府”与南京伪“维新政府”合并,从此“华北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在军事方面,设有华北绥 靖军总司令部,所属伪军共13个集团(相当于旅),近10万人。
伪军为何如此之多?抗日战争中,为日军充当炮灰的伪军超过百万之众,人数如此之多,的确令人深思。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么多的中国人为侵略自己祖国的敌人服务呢?
政治独裁,为“曲线救国”找到了借口。蒋介石政权建立后,在政治上实施独裁统治,压制民主,铲除不同政见者,从而造成了统治集团内部派系林立,斗争十分激 烈。在蒋介石独裁政治的压制下,一批大汉奸便以此为借口脱离蒋介石独裁政府,打出“曲线救国”的旗号,“理直气壮”地投入到侵略者的怀抱。在1938年, 伪军的数量只有7.8万人,汪精卫投敌后,受其“曲线救国”谎言的蛊惑,伪军数量迅速上升到14.5万人,增长了85%。
军事独裁,将“杂牌”部队推向了日军阵营。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后,蒋介石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但他对握有重兵的各个地方实力派仍心有余悸,处处 设防,时时排挤。在待遇上,自己的嫡系部队在地位、军饷、装备等方面处处优于地方“杂牌”部队。这些“杂牌”部队对国民党政府怀有不满。在日军的强大攻势 面前,一些思想狭隘的“杂牌”部队将领便为保存实力,或为私欲,或为怨恨,而忘却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卖国求荣,卖身投敌。
生活的穷困,使许多老百姓将参加伪军作为谋生的手段。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民不聊生。迫于生计,许多老百姓不得不在日本占领区为日军服务,或通过参加伪军 来谋生,从而充当了日军侵华的工具。汪精卫伪政权的日籍顾问影佐祯昭为笼络伪军,曾对汪说:“绥靖部队并警察驻屯于都邑者希望其给养能每人每月25元,阴 历正月请主席平均赏给每人5元,于人心收揽上可生甚多之效果。”这些薪金在当时足以让伪军士兵养家糊口。在金钱的吸引下,不断有下层民众加入伪军队伍。
此外,“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我国东北广大地区,很快又攻陷京、津地区,于是一些人被吓掉了抵抗的信心。甚至连蒋介石的亲信、国民党中 央宣传部长周佛海也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他认为“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在这些高官的影响下,许多汉奸官员也认为“日本经济发达,势力强大,中国根本不 是日本的对手,打是打不过的”。而日本为了弥补在战争中人力、物力的不足,也十分重视利用扶植汉奸伪政权,利用伪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