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门的“后门”究竟啥样子?

用开花的创意,将司空见惯,变成耳目一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在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混同与互转。比如,中国有非常深厚的门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然而,你查遍典籍,走遍全国,也找不到走后门的“门”之形状介绍。因为走后门的“门”是个抽象概念,它只借用了具形之门的名,实际上并没有可视、可触的形状存在。这样的例子翻译成英文最麻烦。

众所周知,英文似古汉语,讲究表达的精准。中文统称的“门”,在英语里至少有“door”、“gate”、“ entrance”三个意思。有顶建筑连地的墙面开口,称“door“;两段围墙或围栏连接处的开口,称“gate”;其他建筑或围合体的入口,则统称“entrance/entry”。

如将中文常用语“走后门”的“后门”,直译成“back door”或“rear door”等具形之门,显然词不达意;但若按照“后门”的抽象意思,将其意译成“Unusual ways ”、“unofficial channels”,或者“illegal methods”,虽然意味有了,但却“门”形尽失,呆板无趣。

看来,要准确地将走后门的“后门”译成英语,还得先下功夫明确中文的意思才行。

在国内做设计调研时,我收藏了很多园林景门、景窗的款式,图片绝大多数是亲临现场拍下的。这些景门、景窗的特点是,富有创意,艺术欣赏价值很高,也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可都过于具形。梅花窗和海棠门,不过是四瓣与五瓣的区别而已;葫芦门有包藏宇宙之意,含玄蕴道之能,但毕竟只局限于葫芦的形状联想,缺乏抽象的深邃与广博。

有次,我在上海参加研讨会,遇见了几位设计界的同行,都是善于创意的机灵鬼、伶俐虫。小组讨论时我问他们,若有业主要求我们设计走后门的“后门”,当以何图示之?大家愣了半天,没人回答。为了提供线索,我把曾经为一家房地产企业设计的,“电影住宅小区”的大门效果图,在笔记本电脑上秀了一下,有人马上就想出了后门即“肛门”的创意来。



也有人提出“狗洞”的观点,说“晏子使楚”故事里就讲过,人应堂堂正正地由“门”进出,只有狗才从“洞”里钻进爬出。走后门实乃小人所为,君子不屑为之。若从走后门的性质和危害来看,狗洞和肛门确实可以形容。但我觉得这两个“门”虽然定准了“走后门”的恶劣性质,却未能体现走后门令人不齿的阴暗和肮脏;再者,若翻译成英文,dog hole和anus/ass hole非但不雅,而且有歧视狗动物的嫌疑。大家认为我说得在理。

会后,我又对这个问题做了一番深入的思考。拉关系,走后门,这是我们最聪明,也是最愚蠢的行为。在私底下用利益诱惑的办法,将公平竞争的法则破坏掉,让社会公正变得虚伪、混乱,虽然满足了违规者的眼前利益,一己私利,却长远地扰乱了社会秩序。这种行为不仅阴暗、肮脏,而且恶毒。仔细对照,英语中也只有“glory holes”一词能表达此意。

西方的gloryhole,或写作glory-hole,我将其译作“娼门”(与阊门谐音),均开凿在公厕或gay men房间的墙壁上,为方便公共场合,彼此不认识的男女或男男们苟合之用。它的功能虽然是服务于public sex,但却是私密、阴暗、见不得人的。中国社会的利益寻求者和权力寻租者,这两者的勾当,实与西方glory-hole中的“伸出来”者和“凑上去”者妙同。

所以,将中文“走后门”的“后门”,设计成西方gloryhole的形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也无论是形状,还是性质,都恰如其分。想到这,我选了最后两张图片,让效果图公司帮忙润色后,用邮件发给了上海研讨会的会友。大家对这个方案深表赞同。后来,我又琢磨了一下“走后门”的英语翻译问题,觉得还是”go through the glory-hole”比较生动有趣。





还有一个比“走后门”更滑稽的概念,就是“门道”、“门路”或“门径”。

本来,门连着道,有门就有道,歪门一定连着邪道,门道是不可分的。可不知为什么,北京人和英语人却把“门道”、“门路”给拆开了。北京人说“不行”叫“没门”,英语人说“不行”叫“no way”(没道/没路)。这是不是因为北京人生活在高墙围绕的皇城里,门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而西方人很少用墙来围拢单元,却又喜欢往外扩张,水路、陆路对他们来说必不可少?

据说,当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时,领头的那队人马竟然是从下水道进城的。可见,西方人到中国找不到门,中国人到西方看不清路,一点也不奇怪,文化使然。

瞧,阳光下的门窗是那样美丽多姿;黑暗中的娼洞是多么阴森可怕!









农家苦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啊,又周末啦?周末愉快!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农家农家,周末愉快!
农家苦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长得像暴龙' 的评论 : 悬丝把脉?
长得像暴龙 发表评论于
Pull some string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