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飘尘
晚上看了部电影:“The inevitable defeat of mister & Pete”,讲的是一个14岁的黑人孩子照顾一个7岁左右韩国小孩的故事。听起来是一部儿童片,实际上,倾注了好莱坞左派知识分子对于美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但是,恰恰是一些过于左倾的思考,削弱了影片的力度。比如,母亲的改邪归正,从一个吸毒贩毒的垃圾女,变成一个体面的自食其力工薪阶层(从衣着上)。在美国社会中,这不是不可能。和我一样的许许多多第一代移民美国的华裔,都有着或多或少相似的从底层爬上来的经历。这说明了美国社会的开放性,也是我一直坚持的美国社会上各种歧视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多的理由。
但是一个吸毒的非裔母亲,想做那样的改变并非易事。在我自己的接触中,就看到过同样的例子,那母亲最终不是自食其力,而是靠多生孩子获取社会福利生活。因为这个社会给予她们太多可以依赖福利的机会。我常常不明白,好莱坞的导演,为什么就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这个社会中就是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对于他们,孩子是从政府那里获取福利的工具。这部影片在这个母亲角色的处理上,与现实脱节。否则,通过这部电影能够引起讨论:对于一些不合格的父母,政府是否应该剥夺给他们领取福利的资格?我不相信电影中这个母亲最终能够变成一个负责任的母亲。但是在目前的体制下,孩子几乎就成了她的人质,而我们即使看到Mister 生活在那么恶劣的状况下,也是爱莫能助。就像电影中那个show负责人,虽然同情他,却无能为力。
好吧,吐槽完了,谈谈优点。这还真是一部让我感动的电影。里面描述的许许多多的小人物,就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虽然对于Mister 的社区,我们华裔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那确实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中。导演从两个最底层的家庭的孩子身上入手,用显微镜一样的细致,带着我们走入他们的生活。当我看到Mister 因为自尊而倔强地对抗整个社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Pete闪着无辜的眼神要求privacy(隐私)的时候,我的心被分裂了:一半为他们的现状难过,一半为他们身上闪烁的淳朴的人性而喜悦。
但是,他们这种出于天性的淳朴善良能够持续多久?
当然,从华裔文化,我们很难理解这种淳朴的人性。因为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被父母寄予厚望。我们的子女,很少会有Mister这样的经历。当他买一份报纸回来,要求他的母亲在分类广告上找一份无须背景调查的工作的时候,华裔同样年龄的孩子在干什么?他们面对的是父母安排的各种补习班!
虽然我们同样生活在美国,两种文化的差距,却如天地之别。就在前天,湾区最有名的Gunn高中,又有一名华裔孩子自杀。这是这所著名高中最近四个月来的第三起学生自杀事件。Gunn的大名,只要看看所在学区的房价,就可以知道。所以,在那个学校学习的孩子,可以说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他们不会知道在这同一国里,会有Mister这样的孩子,需要靠政府的食物卷生活。他们不会像Mister那样每天都要面对毒品贩子,夜里还要被窃贼惊醒。但是,这些在我们华裔看来家境富裕而优秀的学生们,却接连自杀。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是多么希望自杀的三个学生能够看看这部电影,听听Mister对Pete说的:“you are strong! Don't let anybody punk you.”而我们的华裔父母,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对于子女的梦想如此伟大,最终的结果却不如人意?
最近一个韩裔作家写了一篇文章:paper tiger,说我们亚裔的优秀停留在纸面上。学生时代都是老虎,走上社会以后成就寥寥。他分析了许多的原因,我觉得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他不够深刻,或者说,他因为不是第一代移民,对于亚裔的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亚裔文化的血缘意识作祟。看看湾区吧,前两天还和湾区来的朋友开玩笑:“你们湾区扫大街的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估计还至少是清华本科。”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高素质的华裔集中营,有多少人是狭隘的华裔至上主义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是中国、华裔,就是好的,就是不能被批评的。这种表现后面的,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血缘意识,家族观念。而一些家长,更是深怕自己的孩子爱上美国,他们每每强调的就是要爱“祖国”,他们这样强调中国元素,却丝毫不考虑,自己孩子长大以后要面对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而不仅仅是华裔、更不会是中国。其实,这些码农之间的关系也是矛盾丛生,在现实中他们也感觉得到,跟其他族裔交流会更轻松简单。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就立刻上升到国家民族大义上。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成人以后在美国社会上一定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他们和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开放性、宽容性,格格不入。他们接受了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习惯于小圈子,习惯于以种族划线。这样的人才即使聪明绝顶,如何能够在一个多种族的实体中获得其他族裔的认可呢?
所以,我在和朋友讨论的时候,越来越觉得码农的世界真的是农民的世界。虽然我也曾经和他们一起为sca5战斗过,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区别:我是为了美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战,而他们是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利益而战。我不能说他们一定是错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许多码农会用其他种族为本民族的利益咋咋呼呼做例子。问题是,人家这样咋呼的时候,本身就是这个社会的底层(经济方面),咋呼咋呼并不有损什么。但是华裔的经济地位已经很高,我们还是表现的那么狭隘斤斤计较,其他族裔的人不得不思考:华裔是否具有在一个多种族社会中的领导者品质?妓女有妓女的生活方式,大家闺秀有大家闺秀的修养。你一定要像妓女一样敞开大腿生活,就不要指望别人还会用对待大家闺秀的礼貌待你。在这个方面,我们不去学习白人的忍让,却采取泼妇骂街的方式,在一些很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也无理三分闹,这样一个种族形象,对于我们后代进入美国的领导精英阶层,显然是不利的。
在一个多种族的社会中,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限于血缘关系。更不能再有永远化解不开的祖国情节。显然,这也是这部影片所希望展示的一面。一个贫民区的黑人孩子,照看一个年龄更小的亚裔孩子。这里面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爱、什么了不起的国际主义,就是那么自自然然地,在日常相处中建立了两个普通人之间的感情,与种族无关的感情。而这一点,恰恰是华裔很难跨出的一个关口。这显然也是华裔是paper tiger的原因。
Mister在最后被警察抓住以后,流泪说:I can't do it alone. 是的!作为一个贫民窟的孩子,他已经做到最好。鼓励母亲戒毒,照顾并且保护其他族裔的孩子,为参加电视节目努力,在自己都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给流浪汉食物,在被印度裔商贩歧视时敢于反抗!虽然他没有参加过奥数,甚至在学校学习都不及格,但是他所做的一切----这出于淳朴人性的自然反射,都不比任何一个华裔的孩子逊色。但是,最终他还是不得不承认:I can't do it alone.
在今天这样复杂的社会形态下,再优秀的个体也是能力有限的,再优秀的族裔也离不开其他族裔的认可。从孩子教育上,从自我认识上,我们都可以从这部影片中学习到很多,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从人性的自然。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华人!首先是孩子,然后才是学生!
希望华裔的孩子多一点Mister的这种自然属性,也希望Mister们能够接受一下现实,明白教育改变人生的道理!当然,更希望好莱坞的左派导演们,能够真正面对美国的社会现实,而不仅仅是用同情心淹没贫困人口。他们需要的其实并非福利卷,而是Mister那样自律的精神!我真的希望现实中的Mister永不放弃!
其实,我自己生活中就一直在照顾着一个这样的Mister,他没有那些华裔顶级孩子那样聪明,但是他具有他们不具备的毅力,在一个月内减重60磅,在两个学期内达到全A的成绩。他从我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华裔文化的一些人生观价值观。而他也没有让我失望。坦白地说,我觉得他比我自己的孩子更优秀。因为他的意志品质是一流的。通过这个孩子,我看到的是在墨裔身上的另一面,改变了我对他们的偏见。常常看到一些华裔,对亚洲非洲施展爱心。其实,我们更应该针对自己身边的人释放爱心。看看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其他族裔的生活吧,里面藏了多少悲催的故事?当我们力有所多的时候,为什么不可以像Mister照顾Pete那样,照顾一下其他族裔的孩子?要知道,我们子女的未来,是要和他们一起在这个国家生活的。we can't do it alone!
*****
版权所有:一剑飘尘;微信:alexlu68;微博:一剑飘尘usa
文学城博客:一剑飘尘- 后面有一个-, 因为原来那个id登陆不了
*****